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5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17篇
综合类   38篇
畜牧兽医   3篇
植物保护   50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在全国范围内征集的农作物病虫5级自然损失率大多在15%~45%之间,客观证实了不同病虫发生级别相同时自然危害损失率之间存在差异。一方面病虫发生量与其自然危害损失率之间理论上为逻辑斯蒂曲线关系,另一方面病虫发生级别的判定存在着人为的经验感知比较,加之病虫5级自然损失率一般低于50%,为统一简化关系且便于计算,我们将病虫1~5级相邻发生级别间自然危害损失率近似确定为倍率指数曲线关系。  相似文献   
42.
桃小食心虫生物学及生态学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sasakii Matsmura)是制约我国北方果品产量、质量的重要害虫。由于其为害果树的隐蔽性,生产上测报及防治难度大,开展其生物学及生态学基础研究,寻找其生活史的薄弱环节是指导生产防治的关键。系统介绍了桃小食心虫的生物学、生态学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桃小食心虫的进一步研究及防治策略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3.
【目的】对天蛾科10种成虫的前翅进行几何形态测量学分析,探讨利用几何形态测量学实现天蛾科成虫数字化分类的可行性,为逐步实现蛾类昆虫的数字化分类提供新的形态学依据。【方法】首先,进行几何形态测量学分析:以天蛾右前翅为研究对象,按特定次序选取17个翅脉交点作为标记点,并获得坐标数据;对原始标记点坐标数据进行普氏叠加分析消除标本摆放位置、方向和大小等非形状因素等信息;对普氏叠加后的标记点数据进行相对扭曲分析,得到17个标记点对10种天蛾分类作用的大小。其次,对几何形态测量学分析所得数据进行多元统计分析: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17个标记点的差异显著性进行检验,再对普氏叠加后的标记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然后利用前3个主成分进行判别分析。【结果】相对扭曲分析表明标记点2、4和5对于10种天蛾成虫的分类作用相对较大;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17个标记点均具有显著的差异,即标记点在种间是有显著差异的,可以用于本文10种天蛾成虫的分类鉴定;主成分分析的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97.7%,可作为对10种天蛾成虫进行分类鉴定的变量;判别分析结果显示回归判别和交叉判别的准确率均为100%,实现对天蛾科10种成虫的分类鉴定。【结论】研究表明几何形态测量学可应用于天蛾成虫的数字化分类鉴定,可为未来进一步实现蛾类成虫的自动识别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4.
沈佐锐 《植物保护》1985,11(5):43-45
在建立回归模型或相关模型时,必须意识到,这两种模型都属于正态总体模型。区别在于:回归模型中,x是可以人为设计确定的变量,能被控制到误差很小乃至可以忽略;而y是不能人为精确控制的随机变量,有其概率分布和随机误差。回归方程就是以x为输入,y为输出的予测模型。在相关模型中x和y都是不能人为地精确控制的随  相似文献   
45.
麦蚜迁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麦蚜分布广、食性杂、繁殖力强,是世界性的农业害虫。在此,从麦蚜的田间网捕、传毒能力、飞行磨测试以及分子遗传学研究等七方面介绍了麦蚜迁飞行为的主要研究进展,讨论了麦蚜迁飞的生态意义,可能的蚜源基地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46.
以实现果园中食心虫预测预报为目的,设计并开发了基于Web的果树食心虫预测模型库系统。系统以PHP开源技术、MySQL数据库和Apache服务器为支撑,包括测报数据模块、模型管理模块和预测模块。本研究针对果树食心虫收集了常用的预测预报模型,按照食心虫类别、发生区域、预测方法对模型进行提取、归纳。用户只需确定食心虫类别并选择预测模型及发生区域,即可得出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47.
利用中国农业大学李波等2008年筛选的5种糖醋液配方,以及何亮等对李波等配方进行扩展后的糖醋液对梨小食心虫、苹小卷蛾的诱蛾量结果,分析计算出了5种糖醋液的性价比及材料成本,在此基础上推算出更合理的糖醋液配方,其中糖∶乙酸∶乙醇∶水=3∶1∶3∶120,每千克材料零购成本约为0.72元.经进一步估算,每667 m2按使用8只糖醋液性诱瓶计,每年比常用性诱盆增加糖醋液材料成本约为23.35元,但同时可比常用性诱盆节省材料和管理成本约30元.  相似文献   
48.
Wolbachia是存在于节肢动物体内的一类呈母系遗传的细胞内共生细菌,可以通过卵的细胞质传播并参与调控寄主的多种生殖活动,如诱导孤雌生殖、细胞质不亲和等(Gotoh et al.,2003)。Wolbachia可能是自然界中分布最广、丰度最大的共生细菌类群(Keeling et al.,2003)。wsp基因是一种编码Wolbachia表面蛋白的基因,相对于16S rDNA、flsZ基因等DNA区段,wsp基因进化速度更快,可以更好地揭示Wolbachia与其寄主之间的相互关系(Bourtzis,1998)。  相似文献   
49.
日光温室番茄长季节生产专家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为了实现对温室番茄长季节生产的定量管理,对生产提供决策指导,根据温室番茄长季节栽培技术规范研制了温室番茄长季节生产专家系统。依靠对有效积温的计算,结合设施环境条件和番茄的生长发育期拟合番茄的生长阶段、成熟期及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与环境温湿度、有效积温之间的关系,为温室番茄生产向定量化、智能化管理创造了条件。通过将专家研究资料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为温室番茄长季节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推广提供途径。  相似文献   
50.
rDNA-ITS2应用于赤眼蜂分子鉴定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研究通过对拟澳洲赤眼蜂Trichoramma confusum,甘蓝夜蛾赤眼蜂T.brassicae,广赤眼蜂T.evanescens,食胚赤眼蜂T.embryophagum,及松毛虫赤眼蜂T.dendrolimi的6个地理种群的rDNA-ITS2进行克隆测序,又运用软件DNAStar的MegAlign程序对不同赤眼蜂属间,赤眼蜂属种间,同种不同地理种群之间以及同一赤眼蜂个体不同拷贝之间的ITS2序列的遗传分歧及相似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赤眼蜂属与外群ITS2序列的遗传相似性很低,赤眼蜂属内不同种之间IT2序列保守性适中,种内或不同的地理种群之间以及同一个体不同ITS2拷贝间非常保守。说明ITS2序列可作为赤眼蜂种级水平分类鉴定的良好靶标序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