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9篇
综合类   12篇
园艺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菌糠资源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菌糠的产生量、理化性质以及污染现状,指出资源化技术是处置菌糠的有效方法,详细论述了菌糠的主要资源化途径和技术。  相似文献   
12.
为降低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生物农药的生产成本,该研究采用餐厨垃圾为原料半固态发酵生产Bt生物农药,并对其产物稳定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发酵48 h后半固态发酵样品中的伴孢晶体产率较相同体积的固态发酵样品和液态发酵样品分别提高了54%和162%。体系含盐量、p H值、温度及紫外线4种常见因素中,体系含盐量的变化对伴孢晶体稳定性的影响并不显著;温度对伴孢晶体稳定性的影响显著,但当体系温度在0~60℃间变化时,各组数据差异并不显著。p H值对伴孢晶体稳定性的影响显著,且各数据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紫外线对伴孢晶体稳定性影响极显著,试验表明,当伴孢晶体在紫外线(36 W,距离40 cm)下暴露3 h后,其毒力效价即下降50%。为进一步提高伴孢晶体的抗紫外能力,采用聚乳酸为载体包覆伴孢晶体制备缓释剂,结果表明该缓释农药可有效延缓晶体在紫外线照射下的失活速度,使其在紫外线照射72 h后仍然能保持85%的活性,较相同照射条件下的伴孢晶体原粉提高了10倍左右,并能在30 d的作用周期内稳定的释放伴孢晶体,该成果对Bt生物农药产品优化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菌根真菌在控制湖泊面源污染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湖泊富营养化是全球普遍关注的问题。面源污染的控制因其特殊性而成为湖泊富营养化治理中的一大难题。文章介绍了面源污染对湖泊富营养化的影响以及面源污染的特点,菌根真菌在植物根际吸收营养元素方面的作用,特别是对湖泊的主要污染元素N,P的吸收,提出了应用菌根真菌控制湖泊面源污染的可行性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威海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城市生态学方法,通过建立一套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威海市生态环境发展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威海市生态系统总体趋势是向着良性方向发展的,但个别方面需要及时调整,以利于威海市生态环境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螯合诱导植物修复技术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向土壤中施加螫合剂促进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是目前一项比较有发展前景的土壤修复技术.本文综合介绍了近年来EDTA等多种螯合剂在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的应用,同时介绍了一种新型易降解的螯合剂EDDS的研究进展,最后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对未来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典型地区农用地膜残留水平及其形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35,自引:9,他引:26  
选取黑龙江和河北等使用农用地膜的典型地区,对温室大棚、蔬菜田和作物田农用地膜使用及残留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地区在相应地块上所从事的农事活动及农膜使用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残膜尺寸大小一般集中在5~15cm左右。农用地膜使用后,其表面出现龟裂、分层现象。黑龙江地区温室大棚、蔬菜田和作物田中土壤残留地膜的平均水平分别为4122.3、3660.1和2497.3g·hm-2;河北保定、邯郸地区温室大棚、蔬菜田及作物田土壤残留地膜的水平分别为5629.5、7369.5和2821.8g·hm-2,两地区使用农膜地块残留地膜水平显著高于相应对照土壤。研究结果还表明,河北受调查的三种农田农用地膜平均残留水平普遍高于黑龙江相应农田残留平均水平,两地对照土壤中平均残留水平均很低。  相似文献   
17.
采用土壤掩埋试验,研究了生物降解高分子PHBV(生物代谢合成的3-羟基丁酸酯和3-羟基戊酸酯的无规共聚物)薄膜在环境中的降解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PHBV薄膜在土壤中的降解率要高于在水体中的降解率。PHBV薄膜在江西红壤中降解最快,60d时其失重率达80%,其次为吉林黑土、北京菜园土和垃圾土。PHBV薄膜在垃圾渗滤液中的失重率要大于农田水和自来水。影响PHBV薄膜在环境介质中降解的主要因素为微生物的数量和土壤特性。PHBV薄膜在水相中的降解行为包括微生物降解和水解反应,好氧菌和厌氧菌均能促进薄膜的降解。  相似文献   
18.
预发酵方式对餐厨垃圾酸化抑菌及甲烷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餐厨垃圾水分和有机物含量高,在收集储运过程中易酸腐变臭,影响其资源化利用。该文在新鲜餐厨垃圾中分别接种酵母菌和乙酸菌进行乙醇和乙酸预发酵,预发酵后的餐厨垃圾与酒糟混合进行甲烷发酵,并与不接任何菌种的对照组比较,考察2种预发酵方式对餐厨垃圾酸化抑菌及其与酒糟混合甲烷发酵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乙酸和乙醇预发酵对餐厨垃圾均具有良好的酸化抑菌效果,其大肠杆菌和金黄葡萄球菌数均比对照组降低了2个数量级以上;累积甲烷产量由高到低的顺序是:乙醇预发酵对照乙酸预发酵组,前者累积产甲烷量比对照组和乙酸预发酵组分别提高21.3%和49.8%;乙醇预发酵组乙醇浓度最高,而乙酸和丙酸浓度均最低;相反,乙酸预发酵组挥发性脂肪酸浓度积累导致产甲烷菌活性较低,其产气效率最低。因此,乙醇预发酵是一种既能实现餐厨垃圾酸化抑菌,又能维持发酵系统的稳定性,提高其后续产甲烷效率的有效预发酵方式。  相似文献   
19.
固含率对酒糟与餐厨垃圾混合厌氧发酵产沼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酒糟与餐厨垃圾作为发酵底物,并接种消化污泥进行厌氧干式发酵试验,比较固含率为15%、20%、25%、30%条件下甲烷产率、有机物去除率,并结合各项参数综合分析干式厌氧发酵过程.结果表明,由于营养物质较多,在一定范围内提高固含率有助于提高总甲烷产率,但较高的固含率会影响微生物代谢活性,降低反应速率,延长发酵周期,发酵50d后,各试验组中,固含率为25%时产气效果最佳,其总产气率达238.48 mL·g-1 TS,且TS、VS减量化程度达到最大,分别为55.65%、72.15%,继续增大固含率甲烷产率反而降低.干式厌氧发酵过程主要问题是由于发酵初期快速水解酸化引起的酸抑制作用,且固含率越高,抑制现象越明显.试验中累计甲烷产率基本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其R2值均高于0.94,但随着固含率增加,体系产甲烷潜能逐步提升,反应速率逐步减慢,试验数据对模型的符合程度逐步降低.  相似文献   
20.
以柴油为唯一碳源,在富集、驯化培养基础上,从胜利油田石油污染土壤中筛选出一株柴油降解微生物WS14,通过外观形貌、Biolog鉴定等生理生化分析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该微生物为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sp.)。通过对筛选到柴油降解菌的生长因子研究发现:适合WS14菌株生长的最佳pH值为6.0~8.5,适宜温度为35℃,最佳培养时间为72h,并且柴油含量为11.5%时菌株的生长量最大;实验结果显示,WS14菌株对高盐和高含量柴油具有一定的耐受性,能够在5%含盐量和30%柴油含量的环境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