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9篇
  3篇
综合类   6篇
农作物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安徽淮北平原井灌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淮北平原宜井灌溉面积占总耕地面积近80%。从该区井灌水量平衡分析入手,指出在一般干旱年份(P=75%)淮北平原井灌区的灌溉率(可灌面积/耕地面积)仅为54%左右,即使考虑短期超采,缺水率仍达23%;由于存在两类不均匀系数,井灌的实际可开采程度只有可开采地下水资源量的70%左右,考虑这一因素的影响,对井灌区的地下水资源量进行了校核,结果表明对于一次灌溉而言井灌区的地下水实际可开采量大于灌溉需水量,完全能满足灌溉开采的需求;同时,推荐了该区合理的机井数量、布井方式及井点密度,并就井灌工程建设和地下水的开发利用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安徽淮北平原主要农作物的优化灌溉制度与经济灌溉定额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依据安徽水科院新马桥农水综合试验站1996~2001年作物水分生产函数专项试验资料建立的小麦等4种主要农作物的“作物水模型”,结合分布于安徽淮北地区北、中、南部8个试验站(点)历年的试验统计资料,建立了作物优化灌溉制度的数学模型,并采用动态规划方法分别求出了该地区不同分区、不同水文年型小麦等4种作物的优化灌溉制度;分析确定了其经济灌溉定额以及优化灌溉的节水增产效果。为安徽淮北平原和类似地区科学、合理、高效利用灌溉水资源,实现向节水型农业的转变等提供了理论、技术指标依据和决策依据;同时对于正确指导该区农田水利规划与建设等具有重要的参考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针对安徽省抗旱服务组织建设模式混乱、资金匮乏、人员配置不足、机制体制不完善的问题,依托安徽省干旱分布特征与抗旱服务体系发展现状,结合自然地理、气候、水资源条件等特点,分析了各分区抗旱服务组织发展现状与特征,提出了各分区适宜的抗旱服务体系建设模式,为安徽省抗旱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4.
以淮北平原地区常用小麦品种冠35为试验材料,采用测坑进行冬小麦受旱试验,研究了不同受旱等级条件下的减产规律,构建了产量与水分关系模型。结果表明,冬小麦需水非关键期和关键期土壤水分对产量影响的总趋势均是产量随着土壤水分的降低即受旱程度的增大而下降,轻旱、中旱、重旱减产率分别为4.4%、8.1%、8.6%和6.2%、6.9%、11.2%;冬小麦在拔节期和抽穗—灌浆期对水分亏缺较为敏感,敏感指数分别为0.175 2和0.084 9,乳熟期与分蘖期对水分亏缺敏感程度较低,敏感指数分别为0.003 2和0.066 2。水分亏缺对冬小麦产量影响最大的阶段为抽穗灌浆期,而此阶段也正是小麦耗水强度最大期。  相似文献   
15.
节水灌溉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节水灌溉是缓解农业用水供需矛盾,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对节水灌溉的内涵、农业灌溉的节水途径与技术措施,以及节水的生物学基础进行了讨论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安徽省淮北地区旱作物灌溉制度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安徽省淮北地区冬小麦、油菜、夏玉米、大豆等主要农作物的分阶段受旱试验,获得了连续5年的非充分灌溉试验资料,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得到了这几种作物水分生产函数模型参数.运用动态规划法研究了供水不足条件下的非充分灌溉制度,得到了冬小麦、油菜、夏玉米和大豆这4种作物的优化灌溉制度.研究结果表明,在产量相同或相近时,采用优化灌溉制度进行灌溉,可明显减少作物的耗水量和灌溉用水量,提高水分生产率.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河灌区低压输水管灌应用技术、管灌工程规划设计和田间灌水技术等项内容的研究,提出了大口径管材的试验成果、管网附属设施的合理结构形式、施工技术、相应的田间灌水技术参数以及在中、小型河灌区管灌规划设计中的主要参数取值,为淮北河灌区管灌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8.
对节水灌溉的内涵、农业灌溉的节水途径与技术措施,以及节水的生物学基础进行了分析探讨,指出在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农业增长方式必须从传统的以大量消耗自然资源为主的外延型转变到以挖掘农业内部的节水和增产潜力为主的内涵型上来,节水灌溉是实现这一转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江淮丘陵地区杂交中稻旱作采用膜秸接力覆盖,能较好地解决全程覆膜难控蘖、易污染、忌连作和不稳产等难题,在同样节水情况下,可增产近20%。该高效栽培模式的技术要点为:选用耐旱优质高产良种;旱育矮壮带蘖秧;增施有机肥和长效酸(中)性化肥;力争早栽,宽行适当稀植;膜秸接力覆盖,够苗揭膜覆秸;多蓄雨水,旱润三水;综合防治草、虫、病害。  相似文献   
20.
安徽省淮北地区不同水文年小麦、玉米水量供需平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安徽省水科院新马桥农水综合试验站1996~2001年作物水分生产函数专项试验资料和分布于安徽淮北地区北、中、南部8个试验站(点)历年的试验统计资料,从淮北地区不同年型作物的需水量、有效降雨量、地下水利用量和灌溉需水量计算入手,利用水量平衡原理详细分析了小麦和玉米在不同年型需要的净灌溉水量。由此说明了该区补充性灌溉的特征和实施灌溉的必要性,同时对客观地认识该区农业灌溉的特性、作用以及科学、合理、高效利用灌溉水资源提供了理论、技术指标依据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