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1篇
农学   12篇
  65篇
综合类   88篇
农作物   9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对西双版纳割胶、未割胶条件下橡胶林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动态变化特征及其对不同保护带种植方式(距瓣豆绿肥覆盖与野生杂草覆盖)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7~12月份橡胶林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呈现先下降后升高的变化趋势,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具有表层(0~20 cm)>中层(20~40 cm)和底层(40~60 cm)垂直差异.不同管理方式下橡胶林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表现为:割胶处理>未割胶处理,距瓣豆绿肥覆盖土壤>野生杂草覆盖土壤.橡胶林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与全氮、全磷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62.
无机元素对狭叶重楼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离体花粉培养法和方差分析方法,研究了钙(Ca2+)、锌(Zn2+)、钼(Mo6+)3种无机元素对狭叶重楼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的Ca2+明显抑制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生长,低Ca2+对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生长也有轻度的抑制作用;高浓度的Zn2+抑制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生长,适量的Zn2+能促进花粉管的生长,低浓度的Zn2+对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生长无明显影响;高浓度的Mo6+抑制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生长,低浓度的Mo6+对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生长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3.
磷胁迫条件下小麦、蚕豆根系分泌物对红壤磷的活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室内盆栽试验研究了磷胁迫下小麦、蚕豆根系分泌物对石灰岩和玄武岩母质上发育的红壤中磷的活化效果。结果表明:在培养至第7 d时,小麦单作、蚕豆单作、小麦蚕豆混作的根系分泌物处理与对照相比,石灰岩母质上发育的红壤有效磷分别提高29.51%,22.16%,23.91%,玄武岩母质发育的红壤有效磷分别比对照提高6.3%,31.19%,31.20%。加入根系分泌物后的2种土壤在培养过程中土壤中的磷酸铝盐(Al-P)和磷酸铁盐(Fe-P)含量有所降低,闭蓄态磷(O-P)和磷酸钙盐(Ca-P)含量变化不大。可能的原因为根系分泌物通过对土壤中无机磷的Al-P和Fe-P的活化从而提高了土壤中磷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4.
迪庆马铃薯肥料效应与优化施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氮、磷、钾肥不同用量和配比对迪庆马铃薯的产量效应,并建立氮、磷、钾施用量与马铃薯产量关系的肥料效应函数模型,以确定迪庆马铃薯的优化施肥量.结果表明,马铃薯最高产量达34147kg/hm2,施肥量分别是240kg/hm2 N,150kg/hm2 P2O5和480kg/hm2K2O;最佳经济产量为34070kg/hm2,施肥量分别是240kg/hm2 N, 150kg/hm2 P2O5和420kg/hm2 K2O;最佳利润产量为28246kg/hm2,施肥量分别是60kg/hm2N,30kg/hm2P2O5和120kg/hm2K2O.  相似文献   
65.
 以云南糯稻黄壳糯和杂交稻合系41间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根据叶绿素适时测定结果确定氮肥施用量的方法,研究了氮优化施肥对黄壳糯和合系41间作的产量和稻瘟病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施氮(180kg N/hm2)相比,优化施氮用量仅为150kg N/hm2,化学氮肥施用量减少了16.7%,无论是单作还是间作,杂交水稻合系41的产量基本保持不变,而黄壳糯产量显著增加。单作条件下两个试验点分别增产380%和59%;间作条件下2个试验点分别增产1.2%和69%。优化施氮降低了水稻黄壳糯穗瘟的病情指数和发病率,单作条件下两个试验点较传统施肥分别下降13.4%,0.4%和40.6%,6.1%;间作条件下两个试验点较传统施肥分别下降34.8%,15.5%和44.3%,27.7%。  相似文献   
66.
肉桂酸加剧蚕豆枯萎病发生的根际微生物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艳  董坤  杨智仙  汤利  郑毅 《园艺学报》2016,43(8):1525-1536
通过盆栽和室内试验研究了肉桂酸处理对蚕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尖孢镰孢菌菌丝生长,蚕豆枯萎病发生,根际微生物的活性、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肉桂酸处理抑制了蚕豆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并随处理浓度增加,抑制效应加强,对叶片数和根系的抑制效应最为显著。肉桂酸低浓度处理时显著促进尖孢镰刀菌菌丝生长,而高浓度处理则抑制菌丝生长。肉桂酸在100和200 mg · L-1处理时显著提高了蚕豆枯萎病的病情指数,显著增加了根际土壤中镰刀菌的数量,降低了微生物的活性(AWCD值)、多样性和丰富度指数。主成分分析表明,肉桂酸处理明显改变了蚕豆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糖类、羧酸类和氨基酸类是区分肉桂酸处理导致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化的敏感碳源。肉桂酸处理降低了根际微生物多样性,促进病原菌的增殖,加剧了蚕豆枯萎病的发生,证实肉桂酸是蚕豆连作障碍中的自毒物质。  相似文献   
67.
【目的】通过对水稻不同生产模式的差异比较,研究其在田间生物学性状,化学肥料施用量,化学农药使用情况,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稻米感官质量以及综合经济效益的影响。【方法】采用多年田间试验研究的方法,试验设计为稻+鸭生物互作和水稻单作2个处理,随机排列,每个处理面积667m2,3次重复,分析水稻采用不同的生产模式对综合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稻+鸭生物互作与水稻单作两个生产模式相比较,在水稻的株高、有效分蘖数、灌浆期叶面积指数和生育期差异不显著,在种植水稻的过程中放养鸭子不会显著影响水稻长发育;在结实率、千粒重、单位面积稻谷产量、出米率等方面差异不显著,在种植水稻的过程中放养鸭子不会显著影响水稻的产量构成因素;在米粒形状、米粒颜色、米饭香味、冷饭回生度等方面不同处理均表现一致,仅在适口性方面略更胜一筹;在生产过程中,可节约2倍化学氮肥的施用量,不使用化学农药;单位土地面积的综合经济产量增加,成本降低,综合经济效益差异显著。【结论】稻+鸭生物互作模式,不影响水稻田间生物学性状和产量构成,可适当延长水稻大田生育期,一定程度上提高稻米质量和使用品质,增强了生态稻米产业的市场竞争力;能有效降低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减少农残,提稻米高安全性,促进农业生态安全和绿色产业发展;提高了水稻产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和单位土地面积的净收益,是稻区的农业产业发展、农村致富、农民增收的新途径和有效模式;可有效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生产力和提高当量土地效率,为稻区农业产业发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致富创造了有利条件,是一条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8.
为探讨通过氮素调控促进间作作物磷吸收利用的效果,阐明间作的氮磷交互作用机理。设置3种种植模式(玉米马铃薯间作、玉米单作和马铃薯单作)、4个施氮水平(N0:不施氮、N1:1/2常规量、N2:常规量、N3:3/2常规量)的田间小区定位试验,研究玉米马铃薯间作对作物磷吸收和利用的影响,并分析磷吸收对施氮量的响应。结果表明:施氮量显著影响间作产量,低氮(N1)水平间作产量优势最大。间作玉米和马铃薯的磷吸收量均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在N2水平达到最大。在低氮条件下,间作玉米磷吸收量较单作平均提高了42.03%,马铃薯提高了13.46%。随施氮量的增加,玉米马铃薯间作的单位面积磷吸收的优势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在N1水平优势最强。在N1水平中,与单作相比,间作玉米籽粒磷吸收量平均增加86.26%,间作马铃薯块茎磷吸收量平均增加14.28%。因此,在保证作物产量和提高氮磷肥利用率的前提下,合理施入氮肥能够促进间作作物对磷素的吸收与利用。  相似文献   
69.
苯甲酸是引起蚕豆连作障碍的主要自毒物质之一。本文采用水培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苯甲酸[C0(0 mg?L-1)、C1(50 mg?L-1)、C2(100 mg?L-1)和C3(200 mg?L-1)]处理对与小麦间作的蚕豆幼苗生长和枯萎病发生的影响,从生理抗性角度探讨小麦与蚕豆间作对缓解苯甲酸自毒效应的机制,为合理利用间作缓解连作障碍,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与C0处理相比,不同浓度苯甲酸处理均显著抑制了蚕豆幼苗的生长,并且随处理浓度升高,抑制效应增强;同时显著提高了蚕豆枯萎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蚕豆根系和叶片的MDA含量显著提高,但抗氧化酶(POD和CAT)活性和病程相关蛋白(β-1,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活性均随苯甲酸处理浓度升高而降低。表明不同浓度苯甲酸处理均显著抑制了蚕豆的生长,降低蚕豆的生理抗性而促进枯萎病发生。与单作蚕豆相比,蚕豆与小麦间作显著提高了苯甲酸胁迫下蚕豆的地上部干重(17.0%~47.1%),降低了发病率(11.1%~25.0%)和病情指数(20.0%~42.1%);蚕豆根系和叶片中POD活性分别提高12.9%~16.9%和9.3%~24.9%,CAT活性分别提高10.3%~54.0%和6.6%~20.5%,蚕豆根系的β-1,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活性分别提高4.7%~13.1%和6.7%~15.8%,MDA含量分别降低19.5%~25.4%和20.5%~29.9%。C2处理下间作提高抗氧化酶和病程相关蛋白活性的效果最好,抗病效果最佳。表明小麦与蚕豆间作通过提高蚕豆的生理抗性而减轻苯甲酸引起的枯萎病危害,促进蚕豆生长,是缓解苯甲酸自毒效应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0.
尿素作为补充氮源对西番莲果渣高温堆肥进程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西番莲废果渣为基本原料进行堆肥试验,研究了添加尿素及2种微生物菌剂(榕风与福贝)在西番莲果渣堆肥过程中温度、C/N比、总氮(T-N)、水溶性NH+4-N和水溶性NO-3-N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加入一定比例的尿素能够增加高温堆肥中>50℃的高温持续时间、减少最后达到环境温度所需时间;加快堆肥NH+4-N的下降,促进堆肥化腐熟后期NO-3-N的累积,增加腐熟后全氮的含量,加快堆肥化进程.在添加尿素的基础上,添加微生物菌剂,显著加快果渣堆肥中C/N比的下降速度,促进堆肥腐熟进程的作用效果更明显,但两种微生物菌剂之间对堆肥化的促进作用效果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