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1篇
农学   12篇
  66篇
综合类   98篇
农作物   9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以云南省普洱市江城县西番莲种植常规施肥水平为对照,以西番莲果渣发酵生产的有机肥为基肥,研究西番莲果渣有机肥对西番莲生长发育、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西番莲果渣有机肥能够促进西番莲纵、横径生长从而促进西番莲果实生长发育;西番莲果渣有机肥,特别是添加过微生物菌剂的西番莲有机肥(生物有机肥)能够显著提高西番莲果汁的维生素C的含量(P<0.05),不会降低西番莲果汁的可溶性固形物和总糖的含量,降低西番莲果汁的有机酸总量,提高西番莲果汁的品质;添加过微生物菌剂的西番莲有机肥(生物有机肥)处理(处理A和B)能显著提高西番莲的单产(P<0.05),处理A和B的产量分别比CK提高25.0%和33.9%。  相似文献   
42.
研究不同品种磷肥在低磷红壤上的吸收利用对合理选择磷肥品种、提高红壤磷肥利用效率、减少红壤磷的固定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西南典型低磷红壤的两年田间定位试验和盆栽试验,研究施用不同品种磷肥[不施磷(CK);普通过磷酸钙(SSP);磷酸一铵(MAP);磷酸二铵(DAP);钙镁磷肥(CMP)]对玉米产量、磷吸收、磷分配和磷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田间试验和盆栽试验发现在低磷红壤上,不同施磷品种间,SSP处理的玉米产量、生物量和收获指数最高,较MAP、DAP和CMP处理玉米产量平均增加53.1%、37.5%和50.1%,生物量平均增加32.0%、21.4%和30.9%,收获指数平均增加15.6%、12.8%和14.1%。施用不同品种磷肥均显著增加玉米磷累积量、各器官(秸秆、叶片和籽粒)磷吸收量和玉米磷收获指数,其中,施用SSP处理的玉米磷累积量较MAP、DAP和CMP处理平均增加32.6%、48.2%和39.5%,玉米磷收获指数在2019年平均增加22.7%,盆栽试验中平均增加13.7%。玉米磷素利用效率总体表现为SSP>CMP>DAP>MAP,SSP较MAP、DAP和CMP处理...  相似文献   
43.
探究小麦蚕豆间作体系下的小麦最适氮肥施用量,建立作物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协同提高的间作体系氮肥管理策略。通过2年的田间定位试验,在N 0、90、180、270 kg/hm2 4个小麦施氮水平下,研究了小麦蚕豆间作体系的产量效应、氮肥利用效率、兼顾产量与氮肥利用效率的小麦最适施氮量和推荐阈值,探讨了间作提高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关键土壤因子效应。结果表明,在4个施氮水平下,与单作小麦相比,间作小麦产量平均增加22.12%,产量可持续性指数平均增加3.68%,土地当量比平均为1.13,氮肥表观利用率平均增加18.44%,氮肥农学利用率平均增加9.64%,氮肥偏生产力平均增加21.14%。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小麦间作最高产量施氮量较单作平均减少3.28%,增产18.76%。以小麦相对产量的85%~90%作为氮肥施用量的推荐范围,小麦单作氮肥推荐阈值为101~128 kg/hm2,间作小麦氮肥推荐阈值为90~117 kg/hm2,小麦间作较单作施氮量减少9.40%~12.22%,小麦产量增加18.20%。综合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44.
尿素作为补充氮源对西番莲果渣高温堆肥进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智  汤利 《农业环境保护》2010,(7):1399-1402
利用西番莲废果渣为基本原料进行堆肥试验,研究了添加尿素及2种微生物菌剂(榕风与福贝)在西番莲果渣堆肥过程中温度、C/N比、总氮(T-N)、水溶性NH4+-N和水溶性NO3--N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加入一定比例的尿素能够增加高温堆肥中〉50℃的高温持续时间、减少最后达到环境温度所需时间;加快堆肥NH4+-N的下降,促进堆肥化腐熟后期NO3--N的累积,增加腐熟后全氮的含量,加快堆肥化进程。在添加尿素的基础上,添加微生物菌剂,显著加快果渣堆肥中C/N比的下降速度,促进堆肥腐熟进程的作用效果更明显,但两种微生物菌剂之间对堆肥化的促进作用效果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5.
橡胶林土壤中磷的动态变化特征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西双版纳橡胶林保护带土壤种植距瓣豆豆科绿肥覆盖、野生杂草生长覆盖、及橡胶割胶和不割胶对种植带和保护带土壤中不同层次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影响的季节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2009年7月~2010年8月)。结果表明,橡胶林土壤中全磷和有效磷因橡胶生长,割胶及植被覆盖影响呈现垂直性空间变化和季节性动态变化。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呈现表层(0~20 cm)>中层(20~40 cm)>底层(40~60 cm)的趋势。全磷7~10月变化趋势较大;11~12月变化趋势较小。未割胶条件下橡胶林土壤全磷含量高于割胶土壤,割胶对土壤中有效磷含量影响较大,7月份较低,12月份较高。割胶杂草覆盖土壤中有效磷含量>未割胶杂草覆盖和割胶绿肥覆盖。种植带土壤全磷含量高于保护带,未割胶杂草覆盖种植带有效磷高于保护带;绿肥覆盖条件下全磷与酸性磷酸酶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割胶促进了橡胶对土壤中磷的吸收,绿肥覆盖能促进土壤中磷的循环,杂草生长和橡胶根系对土壤中磷具有富集作用。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明不同供磷能力土壤条件下玉米对磷肥用量的反应及最佳磷肥用量,为磷肥高效利用提供依据。  【方法】  玉米田间试验于2017―2019年在云南寻甸和小哨进行,土壤Olsen-P含量分别为15和4.5 mg/kg,属于中、低供磷能力土壤。试验设施磷量P2O5 0 kg/hm2 (P0)、45 kg/hm2 (P45)、90 kg/hm2 (P90)、135 kg/hm2 (P135)和270 kg/hm2 (P270) 5个水平处理(寻甸)和P2O5 0 kg/hm2 (P0)、60 kg/hm2 (P60)、90 kg/hm2 (P90)和120 kg/hm2 (P120) 4个水平处理(小哨),其中90 kg/hm2是当地推荐磷肥用量。分析了玉米主要生育期植株生物量、产量、磷素吸收与分配,计算了磷肥利用率。利用线性加平台模型,模拟了不同磷水平下玉米的籽粒产量与磷肥用量的关系。  【结果】  在两个试验点,施磷均显著提高了玉米产量,但是当施P2O5>90 kg/hm2时,不能进一步提高玉米籽粒产量,甚至两个最高磷处理P270 (寻甸)和P120 (小哨)的玉米产量显著低于P90处理。在供磷能力中等土壤上,P45和P90处理最有利于玉米磷素的吸收和累积,同时促进磷素向籽粒中转移,P45的磷肥利用率最高。在低供磷能力土壤上,玉米磷素吸收量随施磷量呈现抛物线趋势,即磷素吸收累积整体表现为 P90>P120>P60>P0,P90的磷肥利用率最高。利用线性加平台模型对玉米产量与施磷量的模拟达到极显著置信水平,计算的最佳施磷量在供磷能力中等和较低的土壤上,分别为65.6和93.7 kg/hm2。  【结论】  相比于当地的磷肥推荐量P2O5 90 kg/hm2,供磷能力中等的土壤条件下应减少磷肥用量至65.6 kg/hm2,在供磷能力低的土壤上磷肥用量应适当增加至93.7 kg/hm2。  相似文献   
47.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小麦蚕豆间作环境对小麦氮钾养分吸收利用及小麦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小麦蚕豆间作在小麦干物质累积和产量上较单作具有明显优势。在常规施氮水平下,间作小麦生物量较单作小麦高30.6%,产量较单作增加了12.8%。在抽穗期至乳熟期,小麦茎、叶、穗氮含量和小麦穗钾含量均表现出间作第1行>间作第3行>单作,但收获时间作小麦茎叶钾含量呈低于单作趋势。小麦氮、钾养分累积量为间作第1行>单作>间作第3行。  相似文献   
48.
滇型杂交粳稻及其亲本稻米铁、锌元素含量的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分析了208份滇型(滇1型)杂交粳稻(杂交稻及其恢复系和保持系)稻米的铁、锌元素含量。结果表明,这些材料的铁、锌含量的变幅很大,糙米、精米的铁含量分别为14.49~38.06 mg·kg-1和5.50~27.81 mg·kg-1;锌含量分别为11.64~42.39 mg·kg-1和10.95~36.74 mg·kg-1。糙米的铁、锌含量分别是精米的2.11倍和1.23倍。糙米和精米中锌元素含量的相关系数为0.684,铁的相关系数为0.271。铁含量与锌含量在糙米间存在显著正相关。铁含量与锌含量在稻米中的遗传机制可能不一样。无论是糙米还是精米,恢复系平均含锌量均显著高于保持系。同一亲本(保持系或恢复系)配制的不同杂交组合都有高于或不低于亲本含量的组合。虽然杂交稻亲本(保持系或恢复系)稻米铁、锌含量分别与其杂交稻的铁、锌含量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大部分杂交稻稻米的铁、锌含量居于双亲含量之间,但有少数组合的铁或锌含量超亲明显。因此,选配富铁、锌的杂交组合是非常可能的。  相似文献   
49.
轮作模式对设施土壤微生物区系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昆明郊区蔬菜、花卉主产县典型大棚土壤进行取样和设施土壤土壤微生物区系和土壤酶活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连作相比,花一花轮作最有利于增加土壤细菌、放线菌数量,降低真菌数量,提高土壤酶活性,花-菜轮作次之,菜-菜轮作模式效果最差。轮作能有效调节土壤微生物区系,有利于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和稳定性的提高,最终改善了土壤的微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50.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蚕豆/小麦间作条件下4 种施氮水平(N 0、45、90、135 kg/hm2)对蚕豆锰营养和叶赤斑病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4种施氮水平下,间作蚕豆与单作相比,蚕豆产量、根际土壤交换锰含量及分枝期蚕豆叶中锰浓度均有显著增加,其中产量提高 49.16%~87.77%,根际土壤交换锰含量提高16.27%~35.25%,分枝期蚕豆叶中锰浓度分别提高 4.98%~27.75%。间作条件下,施氮也能显著提高蚕豆产量、开花期蚕豆根际土壤交换锰含量和分枝期、成熟期蚕豆叶中锰的浓度,其中施氮 90 kg/hm2 时最佳。在发病盛期,间作蚕豆叶赤斑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比单作降低了15.75%和1.5%,而且与蚕豆叶中锰浓度均有极显著的负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 -0.9399 和 -0.8751; 同时高氮(N 135 kg/hm2)和常规施氮(N 90 kg/hm2)处理蚕豆叶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高于低氮(N 45 kg/hm2)和不施氮(N 0 kg/hm2)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