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林业   2篇
农学   4篇
  1篇
综合类   10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3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生物可降解地膜对土壤肥力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紫花白’为试验材料,设置裸地(对照)、聚乙烯塑料地膜覆盖、生物可降解A膜覆盖、玉米秸秆覆盖、生物可降解B膜覆盖5种覆盖栽培方式,分别于苗期、块茎形成期、块茎膨大期、淀粉积累期、成熟期采集0~20cm土层土样,于成熟期称量马铃薯块茎重量、测定土壤肥力及计算马铃薯产量,研究不同生物降解地膜对土壤肥力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可降解A膜、玉米秸秆、生物可降解B膜覆盖均可增加土层肥力,其中生物可降解B膜覆盖效果最为显著,可提高土壤有机质2.51 g/kg、碱解氮7.24 mg/kg、有效磷16.05 mg/kg、速效钾9.68 mg/kg。各覆盖处理与裸地相比较,马铃薯块茎产量增加了6.25%、21.18%、17.07%、31.71%。因此,采用生物可降解地膜覆盖可以改善土壤肥力状况,提高马铃薯产量,且以生物可降解B膜覆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长柄扁桃(Amygdalus pedunculata Pall.)是蔷薇科扁桃亚属落叶灌木,在严酷的荒漠环境中有较好抗旱抗寒的适应能力。本研究以陕北榆林孟家湾野生长柄扁桃种子为试验材料,对于种子形态、含水量、发芽特性以及五种不同处理对发芽率的影响等进行了测定。试验结果表明:长柄扁桃种子百粒重为34. 53 g,含水量为6. 32%,长度为11. 48 mm,宽8. 12 mm,厚6. 66 mm。种子椭球形或纺锤形,浅褐色,表面平滑或稍有皱纹;机械破壳温水(25℃左右)处理和机械破壳赤霉素(450 mg·L-1)处理均能显著地提升长柄扁桃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五种处理中带壳冷藏处理的长柄扁桃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最低,说明阻碍长柄扁桃种子萌发最主要因素是其质地坚硬的种壳,使用机械破碎种壳的方法可以显著地促进发芽势和提高发芽率;赤霉素(450 mg·L-1)处理破壳处理对柄扁桃种子幼苗的地上地下生物量和根冠比有显著促进作用。通过综合比较,对长柄扁桃种子进行破壳并使用450 mg·L-1的赤霉素溶液处理,不仅可以提高种子发芽率还能促进幼苗生物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3.
西川红景天nrDNA ITS序列初步研究(英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Objective] The study aimed to analyze the ITS sequences of nrDNA from Rhodiola alisa and investigate the difference of evolution rate between nrDNA and trnS-trnG and rpl20-rps12 sequences of cpDNA(chloroplast DNA).[Method]Total DNA was extracted from silica-dried leaves of R.alsia by using modified CTAB method.With the extracted DNA sample as template,nrDNA ITS region was amplified,then purified and sequenced.In addition,the yielded ITS sequences were also compared with the known trnS-trnG and rpl20-rps12 sequences of cpDNA from R.alsia.[Result]The ITS sequence of nrDNA from R.alsia was 701 bp in length,of which 13 variable sites were found with a percentage of 1.85%.Of the 13 variable sites,8 were caused by point mutations,5 were the results of insertions or deletions.The(A+T)content and(G+C)content were 46.9% and 53.1%,respectively.The nucleotide diversity(π)was 0.004 27.[Conclusion]The ITS region of nrDNA from R.alsia was more conservative and evolved more slowly than the trnS-trnG and rpl20-rps12 sequences of its cpDNA.  相似文献   
14.
试验旨在探究覆膜方式对陕北风沙草滩区土壤理化性质和春玉米产量的影响。试验选取当地主推玉米品种中榆968,设置膜上栽培、膜际栽培和无膜栽培3个处理,分析覆膜对土壤含水量、pH值、有机质、玉米农艺性状、产量和籽粒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在0~20、21~40 cm土层,膜际栽培土壤含水量高于无膜栽培(P<0.05);在41~60 cm土层,膜上栽培和膜际栽培土壤含水量高于无膜栽培(P<0.05)。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各处理的土壤pH值均呈现下降趋势,不同土层的土壤pH值排序均为无膜栽培>膜际栽培>膜上栽培;其中0~20 cm土层膜上栽培土壤pH值低于无膜栽培(P<0.05)。在0~20 cm土层,膜际栽培与膜上栽培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无膜栽培(P<0.05);41~60 cm土层膜际栽培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膜上栽培和无膜栽培(P<0.05)。膜际栽培玉米的株高、鲜穗重、穗粒数和产量高于其他处理(P<0.05),茎粗和百粒重高于无膜栽培(P<0.05)。膜际栽培的玉米籽粒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为8.22%和4.58%,均高于无膜栽培(P<...  相似文献   
15.
欧李作为我国特有的野生植物资源,以其突出的抗性,较高的食用价值、观赏价值、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备受关注。本研究针对榆林地区干旱少雨、土壤瘠薄等实际问题,引入“农大5号”欧李和“京欧1号”欧李,通过对不同栽植密度下欧李植株存活率、株高、冠幅、分枝数、叶片长度、叶片宽度的调查,观测欧李在榆林地区种植的表现情况,为促进欧李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1)欧李在榆林地区可越冬存活,平茬后可萌发出当年生新枝6-8枝。“京欧1号”欧李在株、行距为0.5m×0.7m时存活率最高,为54.76% “农大5号”欧李在株、行距为0.8m×1 m时存活率最高,为82.14%。(2)“农大5号”欧李的株型(株高40.74-53.46cm,冠幅40.15-46.19cm)与“京欧1号”欧李的株型(株高26.67-35.22cm,冠幅26.80-30.67cm)相比较大,且种植密度越大,“农大5号”欧李的株高越高。种植密度对2个欧李品种叶片的长度、宽度、当年新生枝条数量无显著影响。(3)“京欧1号”欧李叶片宽度及长宽比显著高于“农大5号”欧李的叶片。“京欧1号”欧李叶片长度与宽度呈现等速生长。  相似文献   
16.
榆林市迅速发展的煤炭加工产业生产过程中并未充分重视疏干水利用,导致土壤及地表水严重污染。为探究重金属污染对榆林地区植物生长的影响,给当地受污染土壤治理树种选择提供依据,以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为对象,设置10、20、40、80、100、200 mg·L-1等不同浓度梯度Cd2+溶液,研究重金属镉(Cd)胁迫对沙棘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Cd2+刺激幼苗的生长,在Cd2+溶液浓度为40 mg·L-1时,发芽率、发芽势均达到最大值;在处理初期,Cd2+对幼苗根长的影响就表现为抑制效应,并且Cd2+对幼苗根长的影响比苗高的影响显著。随着植物生长时间的延长,低浓度的刺激效应逐渐消失,并且随浓度的提高,抑制效应逐渐增强,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在Cd2+溶液浓度为200 mg·L-1处达到最低值。  相似文献   
17.
白刺属(Nitraria L.)植物是古地中海第三纪孑遗植物,对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具有极高的生态效益.本研究基于MaxEnt模型和ArcGIS软件及其SDM工具箱预测了过去到未来不同时期下白刺属6个物种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区及其迁移路线,以期为该属植物的保护及资源利用方面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白刺属植物当代在...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以6个不同地理种群的蒙古沙冬青为试验材料,从16条UBC引物中筛选出9条合适的ISSR引物,并对ISSR扩增反应体系及扩增程序进行优化,9个引物扩增出218个条带,多态性条带占73%。试验结果表明石碳沟种群的Nei's多样性指数、Shannon's信息指数均为6个地理种群中最高,而千里沟的则为最低。这表明蒙古沙冬青的遗传多样性与不同地区的生境条件有很大的关系;6个种群的基因流(Nm)为1.7731,表明在6个蒙古沙冬青种群间存在基因流,从而阻碍了由遗传漂变所导致的遗传分化;通过聚类分析,将6个不同地理种群的蒙古沙冬青分为三类,种群敖伦布拉格、千里沟和苏木图先聚成一大类,再与红沙砚聚成第二大类,而石碳沟则和扁担沟组成第大三类,表明相近的生境条件影响种群间遗传多样性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9.
以黄芩种子为材料,将中性盐NaCl和碱性盐Na2CO3按1:1比例混合用于模拟盐碱胁迫。并设置浓度梯度为20、40、60、80 mmol/L,以蒸馏水为对照,将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以及胚芽长和胚根长作为考察指标,探究在混合盐碱胁迫下黄芩种子的耐盐碱能力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总盐浓度的升高,黄芩种子的各项指标总体呈现下降的趋势,且对胚芽的抑制作用强于胚根,但低盐浓度对黄芩种子萌发的影响并不明显,说明黄芩具有一定的耐盐碱能力。试验初步探讨了黄芩种子萌发期的耐盐碱程度,对盐碱地及沙区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蒙古莸(Caryopteris mongolica)是干旱半干旱区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的小灌木,其地理分布范围日渐缩小,成为濒危植物。为了探究蒙古莸地理分布格局形成演化过程,以蒙古莸49个分布点的环境因子数据为变量,通过建立MaxEnt生态位模型,探明影响蒙古莸地理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模拟蒙古莸在当代和未来的潜在地理分布,结果表明:最冷季度降水量、最冷季度平均温、年平均气温、季节性降水量变异系数是影响蒙古莸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适宜蒙古莸存活的年平均气温为2.26℃~8.90℃,最干季度平均温为-15.31℃~-5.02℃,最冷季度降水量为1.42~9.97 mm;未来气候变化条件下,蒙古莸潜在分布区面积呈增加趋势;蒙古莸分布核心区域的变化受到年均降水量和温度影响,在RCP 4.5气候变化情景下向北迁移。RCP 8.5气候变化情景下先向东北方向迁移之后沿原途径返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