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8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53篇
林业   94篇
农学   60篇
基础科学   70篇
  95篇
综合类   538篇
农作物   74篇
水产渔业   35篇
畜牧兽医   374篇
园艺   87篇
植物保护   23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91.
以富含花生四烯酸(AA)的缺刻缘绿藻H4301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氮饥饿与磷饥饿对藻生物量、AA及脂肪酸含量变化的影响。发现氮饥饿与磷饥饿均降低了藻类的生长速率与生物量,当在60 μmol photons/(m2·s)的低光照强度下,磷饥饿时的藻类平均生长速率最低[0.025 g/(d·L)],不足BG-11完全培养基中该藻生长速率的一半;氮饥饿与磷饥饿均能提高藻细胞总脂肪酸及AA的含量,但在低光照强度下磷饥饿的促进效果比较差;无论是完全培养基中还是饥饿处理时,200 μmol photons/(m2·s)的高光照强度都不利于藻细胞AA及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与积累;随着饥饿时间的不断持续,AA占总脂肪酸的百分含量逐渐增加,而亚油酸的百分含量逐渐降低,但在磷饥饿时,油酸的百分含量也增加,特别在高光照强度下,以油酸为主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第27天时占细胞干重的5.28%,以致AA含量的增加没有氮饥饿时的显著。从脂肪酸成分的变化来分析,该藻在氮或磷饥饿过程中主要是从亚油酸到γ-亚麻酸再到20∶3ω6这个途径来合成并积累AA,其中Δ6去饱和酶是限速酶,而ω3去饱和酶催化步骤受饥饿处理的负调控对确保AA的合成与积累有较大的积极作用。氮饥饿使藻细胞蛋白质合成受阻以及磷饥饿使核酸合成、糖类与能量代谢产生障碍,从而阻止藻类的生长并迫使细胞代谢流转向不含氮和磷的脂肪酸合成代谢,以提高藻细胞总脂肪酸及AA含量。  相似文献   
192.
短梳角野螟Meroctena tullalis(Walker)是为害红花天料木Homalium hainanense Gagnep的重要食叶害虫,其形态描述和幼虫准确分龄是开展害虫生物生态学及林间防控研究的重要依据。本文采用林间采样与室内饲养相结合的方法,首次对短梳角野螟卵、幼虫、蛹和成虫的形态及生活习性和生活史进行调查和描述。并通过测定头宽、头长和体长3项分龄指标,利用SPSS Statistics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频次分析,结合戴氏法则和线性回归等试图探究准确划分幼虫虫龄的可靠方法。结果表明:短梳角野螟幼虫随龄期增长,幼虫颜色由浅黄绿色逐渐变为深绿色,头部由肉色逐渐变深,最后形成外围红褐色中间深肉色。通过频次分析统计,测得短梳角野螟幼虫虫龄为5龄;头宽可作为最佳分龄指标,且头宽测量指标平均值自然对数与幼虫龄期呈线性关系(y=0.181 6x-0.602 3,R2=0.999 1)。头长和体长统计检验,符合戴氏法则,但频次分析5个峰值不是很明显,且有部分区域重叠,只能作为划分虫龄的辅助指标。本研究确定了短梳角野螟各虫态的形态特征及划分幼虫龄期的最佳指标,以期为该虫林间防治提供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3.
【目的】了解湖北某黑羽蛋鸡场J亚群禽白血病(J-avian leukosis)的来源及其囊膜基因进化趋势,为湖北地区禽白血病流行病学调查提供资料。【方法】运用病理学、ELISA和Multi-PCR方法对疑似血管瘤型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J-Avian leucosis virus, ALV-J)病例进行实验室诊断,制备病毒液接种DF-1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及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 IFA)检测,并通过DNAStar等软件分析该毒株囊膜蛋白编码基因。【结果】病例呈现典型血管瘤病变,p27抗原检测呈阳性,Multi-PCR出现ALV-J特异性条带,IFA结果显示特异性荧光,表明分离到1株ALV-J,命名为HB2021017。分离株HB2021017囊膜蛋白ENV、膜表面糖蛋白SU、跨膜蛋白TM与所引用的ALV-J毒株中的髓细胞瘤型毒株、髓细胞瘤和血管瘤混合型毒株、血管瘤型的ALV-J毒株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逐步升高。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分离株HB2021017的env基因与中国地方品种鸡群中分离的诱发血管瘤的ALV-J毒株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194.
生长激素GH是由脑垂体前叶合成和分泌的多肽类激素,是调控整个机体的重要激素,对动物有显著加快肌肉、骨骼生长,降低脂肪含量,促进生长发育及提高饲料报酬的作用。GH在组织和细胞水平发挥其生理作用的第一步是与靶细胞膜表面的生长激素受体(GHR)结合,激活后使两个生长激素受体形成二聚体,从而形成GH(GHR)2复合物(GH分子上有两个GHR结合位点,每一个GH分子能结合两个GHR分子),并激活一系列生化事件,最终产生生物效应。  相似文献   
195.
为考察自行研制的南方双季稻区水田高留茬秸秆还田机大田作业效果,以原谷珍香为供试品种进行大田试验,并设置现有的常规秸秆还田机作业进行对照,通过对早稻不同高度的留茬秸秆进行还田作业,考察了该机具的耕作效果,并研究了对后茬晚稻机插质量、群体质量构建及产量和产量构成等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较对照,同一留茬高度时,经自行研制的南方双季稻区水田高留茬秸秆还田机处理的效果显著,其耕深、耕深稳定性、埋茬深度、耕后地面平整度和植被覆盖率分别平均提升5.18%、4.64%、20.85%、21.61%和4.43%,漏插率、漂秧率、伤秧率和翻倒率分别平均降低28.79%、23.17%、29.84%和45.02%,均匀度合格率和插秧深度合格率分别平均提高1.40%和1.65%,茎蘖数平均提高2.52%~6.62%,SPAD值(移栽后27 d始)平均提高3.59%~6.53%,地上部干物质重(插秧后34 d始)平均提高1.78%~4.81%,穗干重和收获指数分别平均提高3.39%和2.16%,有效穗、穗粒数、千粒重、结实率和理论产量分别平均提高2.52%、1.34%、0.08%、1.41%和5.47%,实际产量平均增产268.86 kg·hm-2,平均增产率4.09%。该机具对秸秆的留茬高度适应性强,作业效果好,适宜在南方双季稻区水田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6.
为实现水稻病害的轻量化识别与检测,使用ECA注意力机制改进MobileNetV3Small模型,并使用共享参数迁移学习对水稻病害进行智能化轻量级识别和检测。在PlantVillage数据集上进行预训练,将预训练得到的共享参数迁移到对水稻病害识别模型上微调优化。在开源水稻病害数据集上进行试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在非迁移学习下,识别准确率达到97.47%,在迁移学习下识别准确率达到99.92%,同时参数量减少26.69%。其次,通过Grad-CAM进行可视化,本文方法与其他注意力机制CBAM和SENET相比,ECA模块生成的结果与图像中病斑的位置和颜色更加一致,表明网络可以更好地聚焦水稻病害的特征,并且通过可视化和各水稻病害分析了误分类原因。本文方法实现了水稻病害识别模型的轻量化,使其能够在移动设备等资源受限的场景中部署,达到快速、高效、便携的目的。同时开发了基于Android的水稻病害识别系统,方便于在边缘端进行水稻病害识别分析。  相似文献   
197.
为了研究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的起源与发展,于2019—2020年通过实地调研和资料整理,对保护区内野生蕨类植物资源进行全面的调查统计,对该区蕨类植物的物种特性和分布区类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鼎湖山蕨类植物由29科62属123种组成;(2)科的组成以寡种科、单种科为主;属的组成以单种属为主;(3)从生态类型来看该区以土生蕨类为主,占总数61.78%;(4)蕨类植物区系分布在科、属、种层次都具有明显的热带特征,种的水平上,热带亚洲分布的占比最多,含3个中国特有种;(5)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与香山自然保护区的联系最密切。  相似文献   
198.
[目的]禽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reticuloendothelial virus,REV)囊膜蛋白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启动病毒感染,并在REV的复制、致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为探索REV囊膜蛋白相关生物学特性,研究获得了高效表达的禽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囊膜蛋白,制备多克隆抗体.[方法]利用原核表达载体pET-28a和pGEX-6p-1表达REV囊膜蛋白gp90,并通过Ni2+亲和层析柱对融合蛋白REV-His-gp90进行纯化,纯化的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制备了多克隆抗体;纯化的REV-GST-gp90蛋白用于检测多克隆抗体效价.[结果]pET-28a-REV-gp90和pGEX-6p-1-REV-gp90表达质粒构建成功,通过SDS-PAGE验证蛋白能在大肠杆菌BL21菌株中表达;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具有良好的反应性和特异性;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抗血清效价为1:64000;IFA结果显示,制备的多克隆血清能与REV特异性反应.[结论]研究制备的多克隆抗体效价高、特异性良好,为进一步开展REV囊膜蛋白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及其特异性抗体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9.
为了明确外源硅对工业大麻生长的影响,研究以工业大麻品种云麻7号为材料,采用盆栽的方法,研究5个不同浓度(4、8、12、16、20 g/L)硅酸钠(Na2SiO3·9H2O)叶面喷施处理对工业大麻农艺性状、生理特性的影响以及硅在大麻植株中的含量分布。结果表明:施用硅酸钠可不同程度提高工业大麻的株高、茎粗和生物量;同时,硅酸钠能够增强大麻叶片的光合作用,提高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以及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其中,以12 g/L硅酸钠处理促进工业大麻生长的效果最佳。最后,通过对大麻植株各部位硅含量分析发现,叶面喷施硅酸钠处理后,硅主要富集于大麻叶片,且随着硅酸钠处理浓度的增加,硅在大麻各部位的含量也呈增加趋势。以上结果表明,外源硅能够影响工业大麻生长与生理活动。研究结果将为工业大麻合理地施用硅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0.
本试验研究了5种药剂对油茶软腐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油茶软腐病发病期,80%波尔多液可湿性粉剂6 g/L处理对油茶软腐病的防治效果最好,油茶软腐病的病情指数明显较低,防治效果为76. 9%; 2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 0 g/L处理对油茶软腐病的防治效果次之,防治效果为68. 9%; 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1. 2 g/L处理对油茶软腐病的防治效果比2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处理低,为61. 1%。40%丙环唑微乳剂和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的不同剂量处理对油茶软腐病的防治效果偏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