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3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2篇
  23篇
综合类   20篇
农作物   16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丘陵旱地套作小麦动力机播技术优势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四川丘陵地区采用套作小麦动力机插技术,表现出很大优势:大大提高播种功效,节约活劳动力;标准化操作,显著提高播种质量;构建合理群体结构,大面积均衡增产;大大提高种麦效益,促进小麦生产持续发展。因此可在丘陵旱地推广应用该技术。  相似文献   
32.
农业机械化的实质是基于某种规模化种植模式的农机与农艺的融合.丘陵地区是四川的主要农业区,这种规模化的种植模式就是旱地新三熟“麦/玉/豆”模式,但机械化水平低,需要培养大量具有农机和农艺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来促进农机与农艺的融合.人才的培养立足高校,面向所有生产参与者,紧密联系科学研究和生产实际,培养和提高大众的农机与农艺结合的意识,通过开展研究提高学生的农机与农艺结合的理论水平,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3.
为明确施氮量对四川稻茬弱筋小麦原粮品质及大曲品质的影响,于2019-2020年在四川省大邑县进行,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主区为弱筋小麦品种绵麦367和蜀麦1671,副区为5个氮水平,分别为0(N0),90(N90),135(N135),180(N180)和225 kg/hm2(N225),除N0外,其他处理底肥氮水平为45 kg/hm2,剩余氮肥于四叶一心期追施.结果表明,两品种籽粒容重均高于750 g/L,粉质率均大于70%,N225处理显著增加了籽粒的硬度指数、降低了粉质率;N90处理下千粒质量最高;随施氮量增加,蛋白质含量逐渐增加(蜀麦1671)或先升后降(绵麦367),湿面筋含量和沉淀值在225 kg/hm2处理下最大;N135水平下淀粉含量达到最大值;降落值和RVA特征值随施氮量增加逐渐增加或趋于平稳;脂肪含量随施氮量增加呈下降趋势;大曲的感官评价总分、糖化力、酸度分别在N180、N135、N135水平下达到最高值;感官评价主要受淀粉、脂肪含量的影响,其次是蛋白质;糖化力和酸度均在淀粉含量较高时达到最大值.研究认为,小麦籽粒淀粉含量对大曲品质形成尤其重要,合理增施氮肥可以优化弱筋小麦原粮特性,进而促进大曲制作适宜性,建议西南地区用于制作大曲的稻茬小麦的适宜施氮范围为135~180 kg/hm2.  相似文献   
34.
不同种植方式对土壤肥力和水稻根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冈优22、Ⅱ优162和K优047为材料,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种植方式对土壤肥力、根系特征、根系伤流液和地上部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高留茬抛秧处理促进了土壤肥力提高,水稻成熟期其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全钾均高于常耕插秧、常耕抛秧和移栽前的基础肥力,同时速效氮、钾含量也有明显提高。免耕高留茬抛秧前期根系和地上部的生长量均较低,拔节期总根长和根数均大大低于常耕插秧,也低于常耕抛秧。但免耕高留茬抛秧延缓了后期根系和地上部衰老,抽穗后30d根系伤流液强度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常耕抛秧和插秧。  相似文献   
35.
烯效唑对小麦叶片生长发育的调节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小麦品种川麦 30、川麦 - 10 7为材料 ,研究了烯效唑拌种后对小麦生育期间叶片生长的调节作用 ,结果表明 :烯效唑处理降低了中、下部叶片的叶长和叶面积 ,其抑制效应随浓度增大而增强 ;烯效唑的抑制效应至倒二叶时发生逆转 ,倒二叶和旗叶的长度及面积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品种间和浓度间有差异 ;烯效唑处理的旗叶与倒二叶的叶面积之和显著高于对照 ;烯效唑处理后叶片出叶速度加快 ,总叶片数增加 ,品种间的药效有差异 ;烯效唑低浓度处理的主茎总叶面积与对照差异不显著 ,品种间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36.
套作模式下链环式覆土器的参数优化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针对在西南丘陵地区使用小麦免耕直播机播种时的覆土要求,采用中心组合试验设计方法进行链环式覆土器的机播试验,建立了覆土合格率与外径、链环厚度、链环宽度的数学模型,并采用响应面优化分析,得到了链环式覆土器的最佳结构参数.结果证明:当外径为150 mm、链环厚度为9mm、链环宽度为16mm的较优参数组合时,覆土合格率达98.07%.实践证明该优化方案可行,为西南地区小麦直播机的改进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7.
以四川丘陵地区广泛使用的小四轮拖拉机为对象,研究其田间行走对丘陵旱地土壤特性及冬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小四轮行走造成0-20 cm土层压实,土壤容重和土壤机械阻力增加,孔隙度减少,土壤水分下渗受到抑制.压实不会影响冬小麦的出苗率和最高苗,但会延迟分蘖发生,降低分蘖成穗率,减少有效穗数.压实显著减弱了幼苗素质,表现为根系长度、根系表面积和根系活力下降,根系直径增加,株高、叶面积、干物重、根冠比显著下降,最终减产9.7%.因此,四川丘陵旱地小麦机播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减轻机械压实.  相似文献   
38.
[目的]研究秋闲期秸秆覆盖对旱地小麦播前土壤墒情和小麦生产特性的影响以及减少氮肥用量的可行性,为四川旱地小麦高产高效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6―2018年在四川省仁寿县四川农业大学试验基地开展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田间定位试验,供试作物为冬小麦.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夏玉米秸秆粉碎覆盖(SM)和不覆盖(NM);...  相似文献   
39.
环境与施磷量对四川小麦淀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环境与施磷量对四川小麦淀粉品质的影响,以四川省育成的7个代表性小麦品种为材料,于2013-2014年在四川仁寿(盆中丘陵麦区)、温江(川西平原麦区)及雅安(川西南山地麦区)3个生态点,研究了不同施磷(P2O5)量(0、75和150 kg·hm-2)对四川小麦淀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基因型、施磷量及其互作对小麦淀粉特性影响显著;生态点间比较,淀粉特性整体表现为仁寿>温江>雅安,淀粉的峰值黏度、低谷黏度、最终黏度及回复值均表现为仁寿点显著高于雅安点,膨胀势则表现为温江点显著低于雅安点和仁寿点。基因型间比较,淀粉品质以蜀麦482(强筋)最优,绵麦37(中筋)次之,良麦4号(弱筋)最劣。增施磷肥可显著提高淀粉峰值黏度和膨胀势,均以施磷150 kg·hm-2最大,磷肥通过与环境、基因型的互作影响淀粉其他参数(低谷黏度、最终黏度、崩解值),仁寿点小麦淀粉RVA特征谱参数随施磷量增加而增加,温江点则呈相反趋势。温江点川麦55(中筋)、蜀麦482(强筋)在不同施磷量下峰值黏度均≥2 900 cp;仁寿点则在施磷75 kg·hm-2时,绵麦37(中筋)和蜀麦482(强筋)的峰值黏度≥2 900 cp,达到优质面条小麦标准。川西平原麦区选用川麦55、蜀麦482可实现优质面条小麦生产;盆中丘陵麦区作为四川小麦的主产区域,选用绵麦37、蜀麦482,结合施磷(P2O5)75 kg·hm-2可实现优质面条小麦生产。  相似文献   
40.
为了解四川丘陵旱地“双三零小麦/玉米”带状种植条件下小麦群体发展与产量构成的变化规律,以当地主推品种川麦42为材料,探讨了60×104、120×104、180×104、240×104和300×104·hm-2种植密度对带状种植小麦不同行间个体、群体发展的影响及其边际效应。结果表明,套作小麦的边行优势主要发生在生育后期;小麦苗期单株分蘖力及拔节期单茎干物质积累量在不同行间差异不显著;孕穗以后,边行优势明显;各种植密度下均以边行小麦的成穗率、单株成穗数、单茎干物质积累量最高,其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也较高,边行产量对群体产量的贡献最大;边行较内行增产的主要原因为有效穗数增加,其次是穗粒数增加,千粒重在行间差异不显著。180×104·hm-2密度下边行有效穗数基本达到饱和,穗粒数较大,边行和次边行的产量最高,为四川丘陵旱地”双三零”带状种植小麦最适宜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