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35篇
  免费   155篇
  国内免费   245篇
林业   515篇
农学   288篇
基础科学   311篇
  365篇
综合类   2410篇
农作物   310篇
水产渔业   375篇
畜牧兽医   1174篇
园艺   396篇
植物保护   191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151篇
  2022年   165篇
  2021年   169篇
  2020年   161篇
  2019年   253篇
  2018年   230篇
  2017年   128篇
  2016年   166篇
  2015年   181篇
  2014年   325篇
  2013年   224篇
  2012年   327篇
  2011年   317篇
  2010年   316篇
  2009年   286篇
  2008年   228篇
  2007年   251篇
  2006年   258篇
  2005年   193篇
  2004年   219篇
  2003年   171篇
  2002年   182篇
  2001年   148篇
  2000年   130篇
  1999年   104篇
  1998年   92篇
  1997年   92篇
  1996年   93篇
  1995年   76篇
  1994年   80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64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59篇
  1988年   56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32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18篇
  1979年   4篇
  1965年   5篇
  1962年   3篇
  1957年   2篇
  195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南粳晴谷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优质、中抗穗颈瘟的高产晚粳稻品种镇稻16为母本,早熟、优质、抗病超级稻品种辽星1号为父本进行杂交,通过系谱法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成的中长粒优质高产中熟中粳早熟类型的粳稻新品种,适宜江苏淮北地区种植。该品种全生育期141.8 d,比对照苏秀867早1.9 d。株高98.0 cm,有效穗340.5万/hm2,每穗总粒数126.1粒,结实率88.5%,千粒质量29.0 g。中感稻瘟病、白叶枯病、条纹叶枯病,抗纹枯病,米质达到农业行业《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二级。  相似文献   
102.
为研究太阳能PV/T热电联供系统的性能和针对太阳能PV/T系统复杂的能量平衡方程,搭建了太阳能PV/T系统试验台,同时建立了基于改进灰狼优化的BP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 model based on improved grey wolf algorithm, IGWO-BP)预测模型,在晴朗天气下进行试验,并采用该模型对系统电功率以及蓄热水箱内水温进行预测。结果显示,晴朗日系统的电效率8.7%~12.2%、热效率51.7%;预测结果与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基于粒子群优化的BP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 based on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BP)预测模型和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CNN)预测模型预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IGWO-BP预测模型电效率预测模型的绝对百分比误差(mean absolute percentage error, MAPE)、决定系数(determination coefficient, R 2 )、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RMSE)、效率因子(efficient factor, EF)和Pearson相关系数(pearson related coefficient, r )分别为4.5E-05、0.99、0.24、0.99和1.00,在储热罐温度预测中,上述指标分别为8.90E-04、0.98、0.07、0.98、0.99,均优于其他预测模型,IGWO-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测性能。研究结果可为太阳能PV/T热电联供系统性能预测与优化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3.
采用不同质量浓度的IAA和不同浸种时间处理色木槭种子,进行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及活力指数测定试验.结果表明:随IAA质量浓度、浸种时间的增加,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及活力指数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最适的IAA质量浓度为150 mg·L-1,最佳的浸种时间为21 h,此时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及活力指数分别为85%、9.6、1...  相似文献   
104.
为探索稻壳有机物料在烤烟生产上的应用效果,优化农业废弃资源循环利用,分析了不同施用量稻壳有机物料(0、12 000、15 000、18 000 kg/hm2)对烤烟生长发育以及产质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稻壳有机物料可提高土壤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生育前期对脲酶起抑制作用,而后期则能略微提高其活性;稻壳有机物料对烟株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后发效应;随着稻壳有机物料施用量的增加,烟株根系活力、干物质积累量以及农艺性状指标大体上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稻壳有机物料对烤烟花叶病和青枯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烟叶经济性状各指标以增施18 000 kg/hm2稻壳有机物料的处理最高,其次是增施15 000 kg/hm2稻壳有机物料的处理;化学成分协调性以及评吸质量则以增施15 000 kg/hm2稻壳有机物料的处理表现最好。综合分析认为,稻壳有机物料的施用量以15 000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105.
化肥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但过量投入会造成资源浪费和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制约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本文从生态环境保护、农业绿色转型、农产品品质提升、化肥减量潜能挖掘等方面分析了江苏省推进化肥定额使用的必要性,提出推进化肥定额使用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6.
头季稻剑叶同化产物分配与再生稻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个品种(组合)为材料,研究了头季稻剑叶同化产物的分配与再生稻产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约70%~75%的剑叶14C同化产物进入到了穗部,25%~30%残留在剑叶和茎鞘中;(2)约65%~80%的剑叶同化产物分配在倒一和倒二节间;(3)同化产物在穗部的分配比例与再生稻产量及所有的产量构成因子均呈负相关,同化产物在茎鞘、剑叶及其他叶片的分配比例与再生稻产量及所有的产量构成因子均呈正相关;(4)各节间的同化产物分配比例与再生稻相应节位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7.
为提高藤椒品质,以三年生藤椒为对象,对不同水肥浓度配比进行三年的探索。结果显示:(1)在水肥浓度为肥72 kg+水300 L处理下,藤椒叶片中氮(N)元素含量比对照提高77.4%,磷(P)元素含量比对照提高117.1%,钾(K)元素含量比对照提高50.3%。(2)在水肥浓度为肥72 kg+水300 L处理下藤椒叶片中微量元素硼(B)含量比对照提高89.5%、镁(Mg)含量比对照提高67.9%、叶绿素A含量比对照提高85.6%、叶绿素B元素含量比对照提高19.6%,叶绿素总量元素含量比对照提高60.8%。(3)在水肥浓度为肥72 kg+水300 L处理下藤椒果实中粗蛋白含量比对照提高90.1%、粗脂肪含量比对照提高93.3%、精油含量比对照提高218.2%。  相似文献   
108.
概述了邯棉3008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和主要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09.
庄浪县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数据传输手段依靠CDMA/GPRS、GSM/SMS短信、internet等技术,在监测山洪等自然灾害工作中发挥了显著效益,但该系统过于依赖通信基站基础设施的完备性,在遭遇不可预见的灾害时难以正常发挥作用。目前“北斗一号”等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在许多涉及民生的流域广泛运营,实际效果多次证明,该系统在数据传输中成为最理想的技术手段。结合实际,本文通过阅读资料文献、技术规范,初步构建了该系统应用到庄浪县山洪监测预警中的构想、框架,并提出了可能实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0.
为探究百里香酚对鱼源耐药性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的抑菌效果和作用机制,从患病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体内分离得到一株维氏气单胞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其对氟苯尼考、环丙沙星和恩诺沙星耐药。通过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和生长曲线来评价百里香酚对耐药性维氏气单胞菌的抑菌活性;通过测定百里香酚对其细胞膜通透性、可溶性蛋白、乳酸脱氢酶活性和DNA的影响,结合电镜观察细菌超微结构的变化研究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百里香酚对耐药性维氏气单胞菌的抑菌效果明显,MIC为256μg·mL-1,MBC为512μg·mL-1。经512μg·mL-1的百里香酚作用1 h后,维氏气单胞菌液电导率极显著(P<0.01)上升,DNA外渗量迅速上升至(115.6±0.5)mg·L-1。经512μg·mL-1的百里香酚作用后,维氏气单胞菌的可溶性蛋白明显变少,细菌乳酸脱氢酶活性在2、4、6、8 h分别极显著(P<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