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5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6篇
综合类   31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0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借助基因组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小麦 簇毛麦单体异附加材料中的外源染色体 ,并结合细胞学分析 ,追踪研究减数分裂期外源染色体的遗传行为。结果表明 ,在中期I ,2份单体异附加材料花粉母细胞 (PMCs)中的二价体配对频率比预期值低 ,出现了未配对的小麦单价染色体 ,附加的簇毛麦 6V染色体在一定程度上干扰小麦同源染色体的正常配对 ;在后期I ,2 0 .3%~ 2 9.3%PMCs中的 6V染色体落后 ,2 9.0 %~ 34.1%PMCs中的 6V姐妹染色单体提早分裂 ,18.2 %~ 2 6 .1%PMCs中的 6V染色体随机走向一极 ,6V染色体断裂的频率为 1.2 %~ 2 .9% ,同时有少量小麦染色体也发生了不规则分裂现象 ,表明附加的 6V染色体也影响小麦染色体后期的正常分离。另外 ,在减数分裂后期 ,观察到 1.2 %的PMCs中有簇毛麦 6V染色体和小麦染色体发生重组易位的现象。这为小麦与簇毛麦染色体间产生易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2.
鄯乌线出站温度调节强化天然气输送的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国内冷却输送天然气技术处于初步探索阶段的现状,以鄯乌线为例,根据输气管道的水力、热力计算公式,定量分析了气体出站温度调节对于强化天然气管道输送的可行性.分析结果表明,当气体出站温度高于70℃或者低于56℃时,出站温度调节对输量影响很小,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强化天然气的输送;当气体出站温度介于70℃和56℃之间时,随着温度降低,输量缓慢增加;当气体出站温度为65℃和56℃时,管道输送能力增加6.5%.根据计算结果,针对管道的运行管理和进一步深入研究该问题应考虑的因素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3.
核桃楸资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地理分布、群落特征、生长特性、遗传改良、育种造林技术等方面对核桃楸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总结了核桃楸作为用材树种、干果树种、药用植物、绿化树种的经济价值,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核桃楸资源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发展方向,以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4.
旬阳县通过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实施,对全县28个乡镇部分农户农田肥料投入和产出现状进行跟踪调查,探析测土配方施肥对农户肥料用量、施肥方法和作物产量的影响,进一步验证配方肥使用效果,不断调整施肥配方,改进施肥方法。结果表明:通过测土配方施肥,农户施肥水平、施肥结构和施肥方法更加合理,施肥的总体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5.
重金属镉在木薯中的积累及对其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璐阳  蓝唯  林鹰  梁宏合  李鸿  甘志勇  陈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600-21601,21606
[目的]研究镉污染对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z)生长的影响及镉在木薯各部位中的吸收累积规律。[方法]以GR911木薯品种为材料,采用土壤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浓度镉对木薯生长的影响及镉在木薯各部位的吸收分布特点。[结果]随着镉浓度的增加,木薯的株高、茎径、叶面积指数及块根重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木薯吸收的镉,大部分停留在茎部,其次是叶片,少量留在块根中,整体分布特征为茎〉叶〉根。[结论]镉对木薯生长有明显的影响,当镉浓度大于30 mg/kg时,木薯表现出明显的毒害作用,且茎、叶对镉的累积系数也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36.
土壤重金属Cd在木薯中累积特征及产地环境安全临界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土壤重金属Cd在木薯中累积与分配特性,探讨木薯在Cd污染土壤环境中的安全临界值。【方法】采用土壤盆栽试验,设6个土壤Cd浓度水平,测定不同土壤Cd浓度处理下木薯块根、茎叶的Cd含量,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并依据GB 2762-2005标准模拟求出木薯在Cd污染土壤环境中的安全临界值。【结果】木薯根、茎、叶的Cd含量与土壤Cd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整体分布特征为茎>叶>根。当土壤Cd添加量为25 mg/kg时,木薯块根Cd含量达到0.22 mg/kg,超过国家薯类作物的限量标准0.1 mg/kg。模拟求出种植木薯的土壤Cd安全临界值为1.28 mg/kg,以木薯块根为收获目标的土壤Cd安全临界值为13.23 mg/kg。【结论】木薯对Cd累积规律为茎>叶>根,拟合求出以木薯块根为收获目标的土壤Cd安全临界值为13.23 mg/kg。  相似文献   
37.
对鼠伤寒沙门氏菌的鞭毛蛋白FliC的基因进行克隆、鉴定和原核表达,为鞭毛蛋白佐剂作用的研究奠定基础。以鼠伤寒沙门氏菌8014菌株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Flic基因,产物与T载体连接,经测序鉴定正确后与表达载体pQE30(+)连接构建重组表达质粒Flic—pQE30,将此重组质粒转化人表达宿主E.coliXLI—Blue菌株内抽提质粒,酶切鉴定正确后对转化菌株以1PTG进行诱导后,表达产物经镍离子亲和层析柱纯化后,进行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测序结果显示,FliC为完整的编码区基因1485bp,编码495个氨基酸残基,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56kDa。经SDS—PAGE分析表明,以37℃、1mM的IPTG诱导5h,表达效果最好,诱导产物是与理论值相符的56kDa的融合蛋白。经western—blotting检测,表达的重组蛋白FliC可与小鼠抗鼠伤寒沙门氏菌全菌体多抗血清反应得到清晰的目的条带,表明表达的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成功进行了鼠伤寒沙门氏菌鞭毛蛋白nic基因的克隆表达,为进一步研究其免疫佐剂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8.
土壤施硒对茶树叶片硒及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茶树为试材,亚硒酸钠和硒酸钠为硒源,采用土壤沟施的方式,进行田间试验,研究茶树叶片总硒、有机硒及K、Ca、Mg、Zn、Fe含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土壤施硒可显著提高叶片总硒和有机硒含量,叶片总硒含量随着施肥浓度增加显著升高,随着采样时间延长,先升高后降低,在施肥后5个月达到最大值。茶树对Se(VI)的吸收和转运能力远高于Se(IV),硒酸钠处理叶片总硒含量是亚硒酸钠处理的10.4~25.3倍。茶树吸收无机硒后大部分都转化为较为安全的有机硒,有机硒占总硒比例为91.6%~96.2%。土施不同浓度硒肥,叶片K、Ca、Mg、Zn、Fe含量呈现出波动式升降变化的特点,施硒显著提高嫩叶Zn含量,并显著降低老叶Ca、Fe含量,对叶片K、Mg含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9.
以草莓连作土壤为材料,探讨杀菌剂敌磺钠以及有机肥和微生物菌肥对草莓连作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期为草莓连作障碍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分别采集敌磺钠处理前(A)、敌磺钠处理后(B)、处理后添加化肥(CK)、处理后添加有机肥(OF)、处理后添加微生物菌肥和有机肥(MF)的草莓土壤以及根际土壤样本,利用M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根据测序技术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在不同处理后的变化。结果表明,草莓连作土壤经过敌磺钠处理后,细菌以及真菌的多样性都有所降低,细菌的Shannon指数从8.93降到7.77,而真菌的Shannon指数从4.52降为0.46;细菌的Methylocaldum属和Phormidium属,真菌中的Zygomycota门、Rozellomycota门和Chytridiomycot门以及Podospora属在敌磺钠处理后,丰度值均为0;与对照比较,在处理后的土壤中添加有机肥和微生物菌肥,都能提高土壤细菌的多样性,降低真菌的多样性,其中,从门水平看,添加微生物菌肥处理后,细菌中的Proteobacteria,Actinobacteria,Chloroflexi,Firmicutes,[thermi],Cyanobacteria和Basidiomycota的丰度值较高;在属水平上,添加微生物菌肥处理后,细菌中的Pseudomonas,Luteimonas,Lysobacter,Streptomyces,Chloronema,Bacillus,B-42属和真菌中的Podospora属的丰度值较高。采用敌磺钠和微生物菌肥共同处理草莓连作土壤,可以降低真菌的多样性,提高细菌的多样性,并提高有益菌属的丰度值,起到防治草莓土传病害的作用。  相似文献   
40.
远缘花粉在植物受精过程中的作用,很多文献资料已經作了肯定的証明。达尔文第一个發現植物異花受精有益,長期自交有害的生物学規律,并且指出異交有益的实质在于两性成分間某种程度的分化。很多学者根据达尔文的这一發現成功地进行了防止自交退化及提高杂交效果的工作,其中特别值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