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1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29篇
林业   193篇
农学   66篇
基础科学   63篇
  54篇
综合类   504篇
农作物   45篇
水产渔业   31篇
畜牧兽医   247篇
园艺   112篇
植物保护   3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3篇
  1973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目的]拉枝对直播密植枣园树体生长、光环境以及枣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对参试株干径和基径进行调查,分析拉枝处理与对照的生长量差异;采用LAI-2000冠层仪和照度计进行行间叶面积指数、株间透光率及树冠中部光照强度日变化进行测定;果实成熟期用蒽酮法、氢氧化钠滴定法和钼蓝比色法分别测定其总糖、总酸和VC的含量.[结果](1)拉枝处理的干径生长量小于对照,基径生长量则高于对照,差异达显著水平;(2)拉枝处理后行间叶面积指数较对照提高119.0;,株间透光率较对照提高1倍;(3)拉枝后树冠中部光照强度日均值为334.70 lx,对照仅为101.01 lx,光环境明显改善;(4)拉枝后单果重和单株产量与对照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品质差异不显著.[结论]在不减少密植枣园有效株数的前提下,株间拉枝方式改善树体光照环境和枣果品质,提高枣果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92.
五味子生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博 《吉林农业》2010,(11):107-107
五味子为木兰科落叶木质藤本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地区,其药用、食用价值极高。无论进行林冠下大面积基地栽培,还是全光大面积基地栽培都具有良好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文章就五味子的生产栽培技术进行了论述,以期为农民生产栽培提供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993.
选取藏东南6条不同发生年限的泥石流沟,以时空替代法,分析不同年限泥石流沟沉积区植被演替物种多样性特征,揭示藏东南泥石流沉积区植被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先锋种的出现与海拔有一定的关系,2 700~3 000 m海拔,乔木先锋种为藏川杨,灌木先锋种为鸡骨柴和高丛珍珠梅,草本植物为苔草;3 300~3 600 m海拔,乔木先锋种为糙皮桦,灌木先锋种为云南锦鸡儿和高丛珍珠梅,草本植物为西南草莓;随着演替的进行,植被群落趋于稳定,物种的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演替初期植被群落物种丰富度一般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物种多样性水平随时间有所降低,优势度、均匀度一般表现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对于该区泥石流沉积区植被群落的恢复,应遵循各个泥石流沉积区特殊的环境小气候,做到因地制宜,使泥石流沉积区得到迅速的治理。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明西藏尼洋河流域下游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为该地区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尼洋河下游河谷地带,采集天然林地、人工林地、河滩林地、农耕地、草地5种典型土地利用方式,选取每个样点0~15,15~30cm土层样品,测定土壤体积质量,孔隙度(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含水率(饱和含水率、毛管含水率),田间持水率,渗透性(初始渗透速率、稳定渗透速率、平均渗透速率),并对各指标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体积质量、孔隙度、持水性能有明显差异,土壤体积质量表现为0~15cm土层15~30cm土层,人工林地(1.51g/cm~3)农耕地(1.40g/cm~3)草地(1.16g/cm~3)河滩林地(1.12g/cm~3)天然林地(0.92g/cm~3)。天然林地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均明显大于其他土地利用方式,且土壤体积质量与土壤总孔隙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天然林地饱和含水率、毛管含水率均极显著大于其余土地利用方式。除河滩林地外,其余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饱和含水率、毛管含水率随土层深度增加呈减小趋势。土壤饱和含水率、毛管含水率、田间持水率与土壤体积质量呈显著性负相关关系,与总孔隙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各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渗透性存在一定差异,但大多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具体表现为:天然林地河滩林地农耕地人工林地草地。除草地外,其余4种土地利用方式下渗透性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强。【结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物理性质影响有差异,其中天然林地土壤物理性质最优,人工林地较差,在进行土地利用时应减少人为干扰强度,避免对自然植被产生破坏。  相似文献   
995.
以大同盆地盐碱区为典型样区,选择0,1,2,3,6,10,13年等不同种植年限人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草地为研究对象,选取了11个指标,采用灰色关联度和聚类分析法评价人工苜蓿草地土壤质量的差异并划分优劣,确定最优种植或利用年限。研究表明:不同种植年限人工苜蓿草地对土壤质量有很大影响,与对照(农地)相比,恢复年限为2,3,6,10,13年紫花苜蓿草地均可提高土壤质量,其中种植10年苜蓿草地土壤质量最好。  相似文献   
996.
适宜的毛管埋深提高温室番茄品质及产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索地下滴灌条件下,毛管埋深对作物"地上部分-地下部分-产量和品质"相互作用的影响,合理配置滴灌措施,提高水分管理能力,该文研究了4种不同毛管埋深0、10、20和30 cm(CK、S10、S20和S30)对番茄植株生长、根系生长、光合产物分配、果实产量、品质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地面滴灌(CK)相比,毛管埋深为10 cm的番茄根系分叉数显著增加85.16%,但根长、根面积、番茄产量未显著提高,且番茄红素显著降低18.85%(P0.05);毛管埋深为20 cm,盛果期I番茄叶面积指数显著增加23.37%,根长、根面积、根系分叉数分别显著提高43.22%、20.82%、176.61%,番茄产量提高22.35%,番茄果实品质显著改善,如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番茄红素含量和糖酸比分别提高10.86%、32.34%、35.66%、33.97%和53.01%,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35.91%(P0.05);毛管埋深为30 cm,番茄根长、根系分叉数显著提高46.10%、122.37%,番茄产量显著提高19.53%,水分利用效率显著36.93%,但番茄红素显著降低34.02%。综合考虑番茄品质和产量,地下滴灌毛管埋深20 cm是较为适宜的布设方式。  相似文献   
997.
【目的】研究黑核桃腐烂病菌(Cytospora chrysosperma)的生物学特性,以病原菌为靶标进行室内杀菌剂毒力测定实验,为田间防治药剂的筛选提供备选药剂。【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病原菌在不同碳源、温度、pH值和光照条件下的生长速率,研究病原菌生物学特性。测定病原菌的室内药剂毒力。【结果】病原菌在供试的8种不同碳源培养基均可生长,在PDA、PSA、PCA和胡萝卜培养基培养基上长势好于其它4种不同碳源的培养基,其中病原菌在PDA上生长最好,其次为PSA、PCA和胡萝卜培养;病原菌在5~35℃均能生长,其中最适温度在(25±1)℃;病原菌在pH值3~10均能生长,其中在pH值5.0左右的条件下生长最为适宜;病原菌在24 h光照,12 h光暗交替和24 h黑暗三种光照条件下菌丝生长差异不显著,其中24 h光照条件下菌丝生长相对较快,而在其它2种光照条件下菌丝生长相对缓慢;12种供试药剂对黑核桃腐烂病菌的毒力大小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10%苯醚甲环唑毒力最大,EC50值为0.001 mg/L,其次为16%苯甲中生,EC50值为0.017 mg/L,而47%春雷王铜毒力最小,EC50值为2 481.10 mg/L。【结论】在供试8种培养基中,最适合核桃腐烂病菌生长的培养基为PDA,最适生长温度在25℃左右,最适pH值为5,最适光照条件为24 h光照。供试的12种杀菌剂对菌丝生长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苯醚甲环唑的抑菌作用最强,其次为苯甲中生和多锰锌,3种药剂可作为田间药剂筛选试验的备选。  相似文献   
998.
利用东天山北坡5个国家级地面气象站1961—2016年逐日气温和降水量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累积距平、滑动平均及Mann-Kendall突变方法,对该区域气温、降水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6 a东天山北坡年、季、月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年增温率为0.34℃/10 a,四季中秋季增温最显著,各月中2月增温最明显,空间分布上以巴里坤为低值中心逐渐向两侧增大,1993年为气温突变年。年降水量以13.02 mm/10 a速率增加,四季均表现为增湿,且以夏季增湿最显著,空间分布上以木垒为大值中心逐渐向两侧减小,降水在1992年发生由少到多的突变。东天山北坡近56 a气候总体呈现明显的暖湿化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999.
农村地区因受到交通和地理位置等各方面因素影响下,显著落后于城镇经济发展水平。现在对农业经济发展重视力度大大增强,在大环境政策趋势下,农业经济进行了转型。农业经济转型主要是农业结构模式发生改变和城乡农业经济发展一体化。为了促进农业经济转型要科学管理输送人才,重视科学发展与农业相结合,保证保证农业经济发展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00.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陕西省农村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但是陕西省农村智慧外流,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智慧不足,陕西省农村人力资源亟需得到开发。本文首先分析陕西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其次分析陕西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和成因,最后尝试探索乡村振兴战略下陕西省农村人才资源开发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