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3篇
农学   13篇
  16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28篇
水产渔业   1篇
园艺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地黄茎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地黄属多年生药用草本植物,其块根是我国著名的"四大怀药"之一.由于地黄属异花授粉,种子不能够用作保种,因而生产上常采用其块根来作保种,但田间繁殖易受气候、栽培条件及病虫害的影响,造成块根感染致使病毒种质退化,甚至优良种质的丢失.  相似文献   
32.
半夏试管块茎直接再生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薛建平  朱艳芳  张爱民  柳俊 《作物学报》2004,30(10):1060-1064
选用半夏的叶片、叶柄为试验材料,设计不同的培养基,研究植物生长物质种类和浓度、糖种类和浓度、叶柄的放置情况及光照与黑暗等条件对直接再生形成试管小块茎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直接诱导块茎的适宜培养基为MS附加0.5 mg/L 6-BA、0.5 mg/L IAA 和3%蔗糖;叶柄直接诱导块茎的适宜培养基为MS附加0.5 mg/L 6-BA、0.5 mg/L  相似文献   
33.
马铃薯试管块茎诱导过程中总RNA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试验以南中 5 5 2 (N5 5 2 )脱毒试管苗为材料 ,设计采用了 5种蔗糖浓度和 5种光照时间共 2 5个处理 ,测定分析了各处理试管块茎诱导前后总RNA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 ,除连续光照下各蔗糖浓度处理的总RNA含量变化幅度较小外 ,其它处理在培养过程中总RNA含量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化差异。光照处理后总RNA含量上升的处理能正常形成块茎。培养期间总RNA含量上升到一定程度后 ,即呈下降趋势的处理无块茎形成或形成极少。不同处理可能启动了不同的基因表达系统 ,进而导致了试管块茎的形成差异  相似文献   
34.
对不同品种水稻分蘖期耐淹能力及不同淹涝强度对一些农艺性状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淹后叶片相对成活率和茎蘖耐淹能力评分可作为评价水稻分蘖期耐淹能力的指标,供试品种可划分为耐淹、中性、敏感3种类型;(2)随着淹涝强度的增加,淹后株高一般表现出“矮-高-矮”的变化,始穗期推迟时间为:敏感品种>中性品种>耐淹品种,产量性状受影响程度为:敏感品种>中性品种>耐淹品种。  相似文献   
35.
细菌性青枯病是由茄科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引起的一种世界范围的毁灭性病害,该病原有着广泛的寄主范围及地理分布,给作物生产带来巨大经济损失,抗病育种是防治该病害的有效途径。最近,R.solanacearum全基因组测序的完成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给马铃薯青枯病抗性分子育种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评述了近年来,Ralstonia solanacearum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及模式植物拟南芥在抗青枯病机理研究中的进展。  相似文献   
36.
“灭蛾灵”即苏云金杆菌血清3型H_3—6—11的一种菌株。它的致死机理主要是在害虫取食的过程中,菌体随植物叶组织经口进入害虫体内,在里面分裂繁殖,先破坏中肠肠壁的上皮细胞,并使之与肠壁脱离,由此引起食欲不振,表现拒食现象。细菌在中肠附近繁殖很快,最后穿孔进入血腔,这时伴孢晶体的毒源也在其中  相似文献   
37.
对马铃薯晚疫病水平抗性11份高代无性系材料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显示,在参试的11份高代材料中,产量高于37500kg·hm-2的品系3个,高于33000kg·hm-2的品系4个,最高达41445kg·hm-2;多数品系晚疫病抗性较当地主栽品种强;淀粉含量高于17%的优良品系4个,最高达20.589%;商品薯率高于85%的优良品系1份。  相似文献   
38.
柳俊  谢从华 《马铃薯杂志》1994,8(3):138-141
试验采用“Mira”、“87P48-64”两个栽培品种的脱毒苗为材料,在培养温度20℃、诱导温度18℃条件下,小苗生长4周后,采用不同天数黑暗处理诱导,再分别转入长日照和短日照条件下培养8周,观察统计不同处理的试管块茎形成能力,试验结果表明,黑暗处理和短日照条件对试管块茎的形成是有利的,试验中以黑暗处理两天,每天光照8小时的处理单株结薯总数最多。  相似文献   
39.
春秋两季马铃薯微型薯休眠期及发芽特性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以Favorita和南中552两个早熟品种的微型薯为试验材料,对春秋两季生产的微型薯在4℃和20℃条件下贮藏的休眠期及其发芽动态进行了系统观察。结果表明,两个基因型在20℃和4℃下贮藏,春季微型薯休眠期比秋季分别短30d左右和60d左右,有光贮藏的微型薯打破休眠的时间比黑暗贮藏时分别延长一周和两周。块茎打破休眠后,发芽动态呈"S"曲线,但生产季节、贮藏温度间存在显著差异。春季微型薯发芽持续时间均长于秋季微型薯,低温贮藏使发芽持续时间更加延长。  相似文献   
40.
马铃薯原生质体再生植株遗传变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引证有关文献,从马铃薯原生质体再生植株的主要变异类型、变异原因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介绍了马铃薯原生质体再生植株遗传变异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