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1篇 |
免费 | 4篇 |
国内免费 | 7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32篇 |
农学 | 22篇 |
基础科学 | 9篇 |
14篇 | |
综合类 | 136篇 |
农作物 | 9篇 |
水产渔业 | 2篇 |
畜牧兽医 | 35篇 |
园艺 | 39篇 |
植物保护 | 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10篇 |
2018年 | 24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15篇 |
2013年 | 15篇 |
2012年 | 15篇 |
2011年 | 12篇 |
2010年 | 15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17篇 |
2005年 | 9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14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5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作者最终的意见是有用的 ,即氨化稻草育肥水牛应加喂青料和精料 ,而且精料不宜太多 ,每天每头 2 5千克左右即可。所以予以发表。但本文的试验设计仍有不足之处。除作者自行指出的试验期太短之外 ,试验精料配比不合理 ,一是蛋白质含量偏低 ,仅分别为 1 3 1 7%和 1 3 5 % ;二是高能量的淀粉料———玉米用量过高 ,在瘤胃中极易发酵并产生较多甲烷气体 ;三是选用原料过贵 ,尤其是蛋白质饲料 ,若用一些价格较低的棉、菜籽粕和一些非蛋白氮 ,可降低饲料成本。至于增重结果“以 80 %长肉来计算” ,这更不科学了 ,试验结果应有屠宰成绩来说明 相似文献
2.
3.
4.
智能通风项目建设中存在电动保温气密窗难以锁紧密封,开关窗机构可靠性差等问题。本系统通过对锁紧机构的巧妙设计很好地解决了粮库保温气密窗的锁紧密封问题,开关窗机构简单、可靠、控制精确,系统主要关键部位选择了优质的不锈钢材料,保证了机构的良好运行。系统设计为智能通风项目建设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6.
本试验应用电热板湿法消解法处理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延胡索中铜(Cu)、镍(Ni)、铬(Cr)、铅(Pb)、镉(Cd)、锡(Sn)、钴(Co)、汞(Hg)、砷(As)9种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含量。测定结果表明,9种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检测限为0.001 6~0.022 7μg/g,加样回收率为96.0%~100.4%,RSD≤3.25%;延胡索中Cu、As、Pb、Hg、Cd的含量均低于国家标准《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和《中国药典》2015年版的限量值。所建立的ICP-MS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重复性和准确性。本试验从有害元素的角度为延胡索在临床应用的安全性评估及建立其质量安全控制标准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优化粪便固液分离工艺,用作者研制的固液分离机对鲜牛粪进行固液分离,以进料水料比、榨条间隙、螺旋转速作为影响因素,以分离后固形物料中总固体(TS)含量为主要考察指标,以处理牛粪生产率、液料中固体去除率为参考指标,采用3因素5水平进行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探讨了螺旋压榨工艺参数对固液分离效果的影响,得到了优化的工艺参数:进料水料比为0.65,榨条间隙为1.5 mm,螺旋转速68 r/min时,分离后固形物料中总固体(TS)质量分数可以达到40%以上,研究结果可为牛粪固液分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翠秋苹果(Malus pumila Mill.cv.Cuiqiu)果实为试材,切分加工后,常温条件下培养皿盛装,定时(开始时间、15 min、30 min、1 h、2 h、4 h、6 h、8 h、10 h、12 h)调查褐变发生情况,并检测总酚含量及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结果表明,苹果切分过程中总酚大量外释,导致营养、品质劣化,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呈前期短时上升而后期逐渐下降的趋势;同时果实切面迅速褐化,果实完整性和物质区域化分布被破坏,使酚类底物、酚酶、氧气充分接触,这是造成褐变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