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9篇
  33篇
综合类   58篇
农作物   3篇
园艺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21.
为促进猕猴桃丰产段质栽培及合理施肥,采用大田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贵州主要猕猴桃产区猕猴桃在不同时期(开花期、幼果期、果实膨大期、成熟期)梢、叶、果的氮磷钾养分吸收吸收转运规律。结果表明:在开花期、幼果期、果实膨大期、成熟期4个典型时期,猕猴桃的叶、果的氮磷钾含量均呈开花期幼果期果实膨大期成熟期,猕猴桃梢中全钾含量呈逐渐下降趋势,而梢中全氮和全磷含量表现为开花期幼果期成熟期果实膨大期。猕猴桃同一生长期内,梢、叶、果养分元素含量对比表现为:开花期总氮含量是叶花梢,总磷为花叶梢,总钾为花梢叶;幼果期总氮和总磷均表现为叶果梢,总钾为果叶梢;果实膨大期和成熟期总氮和总磷含量均表现为叶梢果,总钾含量为叶果梢。故在果实生长前期应配施钾肥;在果实膨大前期要注意修剪掉多余的叶、梢,减少养分的消耗。  相似文献   
22.
23.
城镇化开发建设项目引发的水土流失及防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我国城镇化开发建设中管线、公路、房地产开发、垃圾填埋场等项目施工扰动原地貌,施工中产生的废渣、垃圾等造成了多种水土流失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总结前人的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4.
为探寻马铃薯原地留存储藏方式的可行性,为该项保鲜贮藏技术推广应用提供一定的科学基础理论, 在黔西北六盘水水城县5 个样地选取当地广泛种植的威芋3 号和会-2 号为供试样品,通过分析田间留存贮藏方式 下马铃薯的干物质\淀粉\还原糖\维生素C 等品质指标含量状况,测定相应的气候和土壤物理化学指标,剖析影响 该贮藏方式下马铃薯保鲜品质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表明:在原地留存贮藏方式下,马铃薯的干物质淀粉和Vc 含 量均在贮藏初期最高,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还原糖含量则相反曰同一马铃薯品种在高海拔地区的贮藏 品质优于低海拔地区,温度是马铃薯贮藏品质的主要影响因子,温度越高袁光照越强,降水量越少袁马铃薯的贮藏效 果就越,影响马铃薯原地留存块茎品质的优劣土壤环境因子有产地的土壤养分、土壤含水量、土壤物理性粘粒等 理化性质,起主要作用的是土壤养分状况。  相似文献   
25.
茶园土壤氮磷钾与茶叶品质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氮磷钾素是茶树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能够决定茶叶的产量与品质,随着市场对茶叶的需求日益增长,茶园土壤氮磷钾的管理已成为当前茶树营养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结合我国近年来研究成果,综合论述了茶园土壤氮磷钾素对茶叶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对茶树氮磷钾施肥配比进行归纳,并就茶园土壤施肥方法提出了粗略的看法.结合茶产业发展及现有研究中的不足,指出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以期为茶叶的高产优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6.
为摸清贵州省关岭县板贵乡木工村喀斯特农用地整治项目区的土壤资源、质量状况,对该区进行了实地测量、踏勘调研和采样分析。结果表明,项目区土地总面积32.371 1hm2,其中农用地29.565 6hm2,占91.33%,建设用地1.591 8hm2,占4.92%,未利用地1.2137hm2,占3.75%。土壤总面积32.33hm2,分属9个土种、4个土属、3个亚类、3个土类,其中大泥土、大黄泥土、黄沙泥土总面积26.90hm2,占土壤总面积的83.20%。项目区土壤pH值为5.62~7.83,大多数具有石灰反应;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磷钾缺乏,质地黏重,通气透气性能较差,土壤微生物总量及类群数量较少,活性较低,不利于土壤养分的保持和提高。针对土壤利用中存在的障碍因素,提出科学规划,实施土地平整等工程整治,改善耕作管理条件;完善灌溉排水和道路工程,提高灌溉排水能力,减少水土流失,增加土地生产率;实施沃土工程,提高土壤肥力等改良利用措施。研究结果明确了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需要开展的土壤资源、质量状况等调查内容和方法,可为项目区土地整治提供科学依据,对进一步规范土地整治相关工作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7.
人类活动对贵州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贵州喀斯特山区石漠化现象已经成为制约该区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最重要因素。由于其独特的形成条件导致破坏易而治理难的现象。在综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人口的控制和人口素质的提高是解决该区人地矛盾的重点,并提出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分步骤、有计划的进行石漠化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28.
不同种植年限土壤微量元素对山银花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索不同种植年限土壤微量元素对山银花品质的影响,筛选山银花高产优质的最佳种植年限范围。[方法]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结合的方法,研究贵州省绥阳县不同种植年限山银花土壤微量元素对山银花品质的影响。[结果]不同种植年限下土壤pH值为4.67~6.01,土壤微量元素平均含量为:Cu 17.17~37.50 mg/kg,Mo 1.52~2.24 mg/kg,Mn 444.6~544.26 mg/kg,Zn 102.06~114.39mg/kg;山银花花蕾微量元素平均含量为:Cu 6.91~14.52 mg/kg,Mo 0.16~0.24 mg/kg,Mn 30.06~79.36mg/kg,Zn 12.73~23.54mg/kg;不同种植年限山银花绿原酸含量为2.988%~7.840%。[结论]土壤中Zn,Cu含量随种植年限增加而递增,Mo,Mn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11~15a的山银花绿原酸含量最高,植物生长状况良好,花蕾微量元素含量总体随年限增加而增加。微量元素Cu,Zn能促进山银花的生长和绿原酸的合成,Mn元素与山银花的茎粗和叶片生长有关。  相似文献   
29.
贵州省喀斯特山区不同石漠化等级土壤粒级特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贵州喀斯特山区不同石漠化等级土壤粒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贵州省喀斯特山区不同石漠化等级土壤垂直断面(A—B—C)<0.001mm黏粒增加;0.01~0.05mm,0.05~0.25mm细砂粒和0.25~1mm粗砂粒减少。随着石漠化程度增强土壤表层(0—20mm)黏粒含量减少,砂粒增加。在贵州省西部地区,<0.005mm的土粒随着石漠化程度的加剧含量减少。不同石漠化等级中<0.005mm土粒与有机质成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95;0.05~1mm土粒与有机质成显著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63。  相似文献   
30.
以贵州东部石漠化地区不同生态模式下土壤为研究对象,采集了林地、草地、农用地和退耕还林地的土壤样品,进行室内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氮素水平总体较低,其含量随植被覆盖率的提高而上升,随土壤侵蚀程度的加强而降低,且退耕土壤氮素水平随退耕年限增加而提高。据此结论,该区域可在自然条件下恢复土壤氮素肥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