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56篇
  免费   228篇
  国内免费   493篇
林业   1894篇
农学   816篇
基础科学   854篇
  626篇
综合类   5806篇
农作物   1268篇
水产渔业   759篇
畜牧兽医   2854篇
园艺   999篇
植物保护   401篇
  2024年   86篇
  2023年   286篇
  2022年   355篇
  2021年   373篇
  2020年   316篇
  2019年   452篇
  2018年   424篇
  2017年   240篇
  2016年   342篇
  2015年   306篇
  2014年   725篇
  2013年   579篇
  2012年   621篇
  2011年   687篇
  2010年   662篇
  2009年   603篇
  2008年   626篇
  2007年   668篇
  2006年   582篇
  2005年   589篇
  2004年   544篇
  2003年   502篇
  2002年   383篇
  2001年   361篇
  2000年   380篇
  1999年   442篇
  1998年   365篇
  1997年   367篇
  1996年   389篇
  1995年   353篇
  1994年   330篇
  1993年   343篇
  1992年   268篇
  1991年   373篇
  1990年   273篇
  1989年   219篇
  1988年   145篇
  1987年   127篇
  1986年   98篇
  1985年   78篇
  1984年   81篇
  1983年   62篇
  1982年   56篇
  1981年   50篇
  1980年   33篇
  1979年   21篇
  1977年   9篇
  1965年   12篇
  1963年   11篇
  1962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目的】筛选具有溶磷能力的薏苡内生细菌并明确其类型,为后续研制生物菌肥提供优良菌株资源。【方法】以播种25 d的薏苡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研磨稀释涂板法从薏苡的根、茎、叶中分离筛选具有溶磷能力的薏苡内生菌,探索该类菌溶解有机磷、无机磷、分泌磷酸酶的能力;通过盆栽试验探究溶磷内生菌对薏苡幼苗的促生长作用。【结果】筛选到溶解有机磷细菌8株,溶解无机磷细菌5株。其中,编号为R24的菌株溶解有机磷能力最强,摇瓶5 d后,上清液可溶性磷含量为37.20 mg·L-1;编号为L21的菌株溶解无机磷能力最强,摇瓶5 d后,上清液可溶性磷含量为62.93 mg·L-1。2株溶磷菌及等比例混合菌液能够促进盆栽薏苡的株高、茎粗、分蘖数,促生长能力从大到小为:L21>R24>混合菌液[V(R24)∶V(L21)=1∶1]。通过16S rDNA序列鉴定,R24为短小芽孢杆菌,L21为贝莱斯芽孢杆菌。【结论】溶磷菌L21和R24对薏苡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2.
猪肉贸易条件的变化决定着我国参与国际生猪产业国际分工的收益。分别计算我国猪肉价格贸易条件与收入贸易条件,发现我国猪肉贸易条件总体呈现恶化趋势。我国是猪肉进口大国,猪肉贸易条件恶化增加了居民猪肉消费开支。我国是猪肉出口小国,猪肉贸易条件恶化不利于猪肉出口企业收入的增加。我国可以充分利用他国对生猪产业的补贴政策,适度进口优质猪肉,提高消费者福利水平。同时,加大猪肉进出口促进力度,获取猪肉自由贸易的收益。  相似文献   
73.
【目的/意义】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而产业融合是产业兴旺的重要路径。分析武夷山茶旅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有助于推进茶旅产业融合的健康发展,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方法/过程】以福建省武夷山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实地调研法与案例分析法,综合分析武夷山市茶旅融合发展现状及成功经验,提出针对其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结果/结论】近年来,武夷山市立足茶产业发展优势,持续推进产业融合,积极探索茶旅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效;但发展过程中还存在文旅产品开发创新不足,基础设施有待完善,旅游市场有待拓展,缺乏高层次人才等问题。由此提出促进武夷山茶旅产业一体化发展的4条路径,即:精准定位开发产品,塑造特色茶旅品牌;完善基础设施与功能配套,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构建智慧旅游信息化系统,提升景区管理服务水平;着力培养与引进人才,凝聚茶旅产业发展力量。  相似文献   
74.
为推动农业机械转型升级,基于自动控制技术的内涵和特点,分析其在灌溉、施肥、播种、调温等农业产中的应用原理和优势,为促进自动化技术在农业机械中更深入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5.
建立了QuEChERS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枇杷中氯苯嘧啶醇残留量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N-丙基乙二胺(PSA)净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结果 表明:氯苯嘧啶醇在0.5~200 μg·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 =0.9994),检出限为0.14 μg·kg-1,定量限为0.5 μg· kg-1...  相似文献   
76.
不同施用方式下保水剂浓度对作物成苗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内蒙古干旱地区农业生产实际和保水剂在节水农业中的应用前景,对干旱条件下保水剂浓度对作物出苗和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保水剂不同施用方式下,浓度对萝卜、玉米和糜子的出苗率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保水剂可显著提高作物出苗率并改善幼苗生长状况,但其效果因施用方式不同,差异较大。对萝卜而言,5cm施用深度下,沟施时对应浓度在0.10%~0.50%范围内,出苗率比对照提高25.3~44.0个百分点,混施在浓度小于1.00%时,皆能提高出苗率,但提高幅度明显低于沟施;10cm施用深度下,混施时浓度在0.10%~0.50%范围内,出苗率比对照高30个百分点左右,而沟施则不明显。对于玉米和糜子,混施浓度低于0.30%时,玉米出苗率提高5~7倍,糜子出苗率提高2~4倍。从幼苗生长看,萝卜在试验最低浓度0.10%,玉米和糜子在0.10%~0.30%,各处理株高明显优于对照。总体上保水剂和土壤混施优于沟施,施用深度对作物成苗的影响在不同施用方式下不一致,这种差异与保水剂和土壤的相互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7.
棉籽和蓖麻籽的冷榨试验与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棉籽和蓖麻籽植物油料的冷榨应力-应变关系、应力-压缩比关系以及加载速率对应力-应变关系和应力-压缩比关系的影响,探讨临界压榨压力选取问题。进行了棉籽和蓖麻籽冷榨试验,采用川北方程建立双曲线型应力-应变模型和压缩比的理论计算模型。研究表明,加载速率对油料破碎应力、应变以及应力-应变关系有影响,速率越大,破碎应力和应变越大;棉籽和蓖麻籽的模拟结果与实测值比较吻合。根据压缩比变化率及其斜率曲线近似确定出棉籽和蓖麻籽工程临界压榨压力分别为70 MPa和100 MPa。  相似文献   
78.
对30%乙酰甲胺磷乳油防治水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的田间效果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使用30%乙酰甲胺磷乳油防治水稻纵卷叶螟的杀虫效果均在71.7%以上,保叶效果高达83.8%。  相似文献   
79.
林更生 《农业考古》2007,(5):154-155
畲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自称“山客”、“山哈”,古称“人”或“畲民”。他们被称为“畲”,是在唐代。刘禹锡《竹枝词》有“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句;李商隐《赠田叟》诗曰:“烧畲晓映远山色,伐树暝传深谷声。”展现了畲族人民生产、生活的特殊情趣。“畲”字本指放火烧荒以肥田,休耕轮作养地力的耕作方式。顾炎武称畲民“椎结跣足,随山散处,刀耕火种,采实猎毛,食尽一山则他徙。”概括了畲人生产与生活的特点。汉代以后,由于中原人陆续大量南下,畲人受排挤而长期固守在山林篁竹之中,劳动、生活均极艰辛。他们在雷、蓝、盘、钟…  相似文献   
80.
林生得 《农村电工》2007,15(10):35-35
2007年3月26日凌晨5时15分,江西省德安县供电公司35 kV邹桥变电站出线10 kV白水线和10 kV车桥线同时发生过流跳闸.此时雷雨交加,运行人员初步断定此次跳闸是雷击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