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11篇
  11篇
综合类   126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1篇
植物保护   4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91.
三叶鬼针草中黄酮甙对烟草花叶病毒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测试了从三叶鬼针草中提取的黄酮甙对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mosaicvirus,TMV)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黄酮甙对TMV具有明显的体外钝化作用,其质量浓度为100μg·mL-1时,对TMV的抑制率为91.3%,但对烟草体内病毒复制无显著的抑制效果;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显示黄酮甙与病毒外壳蛋白混合的泳带比对照明显滞后,表明黄酮甙可与TMV外壳蛋白结合,透析或萃取可使这种结合解离,使病毒恢复侵染力,说明黄酮甙对病毒无直接杀灭作用;用黄酮甙处理过的普通烟叶片,12h后接种病毒,可阻抑病毒初侵染,延迟病害症状的出现.  相似文献   
92.
我国福建存在水稻黄萎病(Rice yellow dwarf),病害可通过黑尾叶蝉(Ne-phtettix cincticeps)和二点黑尾叶蝉(N.uiresces)以持久性的方式传播;电光叶蝉(Recilia dorsalis)不能传病,其他方式如病土、病根和病株汁液也不能传病.病叶起薄切片的电镜观察表明,在叶脉韧皮组织的筛管中有大量的类菌原体(Mycoplasma-like organisms),其直径为200~1000nm。在健株组织中未查到这种菌体.采用150~200ppm 土霉素处理病株根部,可显著抑制症状的发生。根据病株的电镜观察和土霉素敏感性试验表明,可以认为我省发生的水稻黄萎病是由类菌原体所致,而与病毒无关。  相似文献   
93.
水稻条纹叶枯病的研究:I病害的分布和损失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相似文献   
94.
 首次测定了中国水稻条纹病毒(RSV)常年流行区云南楚雄 (CX)分离物及病害暴发区江苏洪泽 (HZ)分离物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其中CX 分离物全长为17 093 nts,HZ分离物全长为 17 150 nts。与已报道的日本T分离物全长序列(17 145 nts)相比较,CX分离物变异较大。3个分离物基因组结构组成一致,5′端和3′末端非编码区最为保守;7个编码区保守性次之;变异主要发生在IR上。同源性分析表明,HZ分离物与日本T分离物的亲缘关系较中国2个分离物间的亲缘关系更为接近,这表明HZ和CX分离物基  相似文献   
95.
首次报道珊瑚藻R-藻红蛋白β亚基基因的全序列.测定的基因序列长为983个碱基,包括β亚基起始密码子上游的10个碱基、β亚基编码区的534个碱基(编码177个氨基酸)、101个碱基的间隔区以及α亚基编码区近5′端的338个碱基(编码112个氨基酸).对其序列在核酸和氨基酸水平上的同源性与已知基因序列的9种红藻作了比较分析,认为β亚基氨基酸序列在红藻分类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6.
<正> 甘薯是闽南、闽东南地区仅次于水稻的一个重要粮食作物。十几年来由于检疫不严,甘薯丛枝病几乎遍及我省所有甘薯产区。其中尤以闽南沿海薯区为重。甘薯发病后主蔓短缩,侧蔓丛生,形成典型的丛枝症状,一般早期发病的多不结薯,给甘薯生产造成严重损失。我省甘薯丛枝病的病原,有些研究者据采自闽南东山县的田间病株所作的电镜观察认为,是一种属于马铃薯 Y 病毒组的线状病毒和类菌原体的复合感染。两年来作者采用晋  相似文献   
97.
福建水稻东格鲁病发生和防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1979~1982年福建水稻东格鲁病发生、传播、流行和防治的研究结果。田间调查和人工接种表明:此病主要发生于我省晚季稻田;病田产量一般损失3~7成,甚至完全绝收;病害可由黑尾叶蝉、二点黑尾叶蝉和电光叶蝉传播,但以二点黑尾叶蝉的传病力最强。介体昆虫的传病能力,与其饲毒和接种取食时间长短及温度高低有关,而与昆虫产地关系不大。病害流行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1)6~7月份的介体昆虫数量及其带毒虫比率;(2)晚季水稻播种、插秧时间的迟早;(3)感病品种的栽植面积。采用压缩感病品种,改种、扩种抗病品种;调整播种插秧时间,避过最感病的苗期和返青分蘖期的介体昆虫迁飞高峰,以及关键时间铲除田间杂草,扑灭介体昆虫等几项综合防治措施,可在大面积范围内有效控制病害的流行。  相似文献   
98.
通过(NH4)2SO4沉淀,利用Blue Sepharose 6 Fast Flow和SP Sepharose Fast Flow层析方法从灵芝中分离纯化了一种脱氧核糖核酸酶,命名为GLDNase.通过质谱分析确定GLDNase精确分子质量为13807 u.SDS-PAGE电泳表明GLDNase为单亚基多肽,其N-端氨基酸序列为PLDTGRYHIYTW/T/CDGG.GLDNase可作用于ssDNA和dsDNA,是一种非限制性内切酶,酶活性依赖于二价金属阳离子Mg2+,10 mmol.L-1EDTA可完全抑制其活性.最适pH值为8.4,40℃时相对活性最高.GLDNase水解DNA的产物末端的基团为3′-OH、5′-磷酸.  相似文献   
99.
甘蔗褪绿线条病有甘蔗波条病、枯条病和条斑病等之称,被认为可能是病毒所致,但迄今未曾确证.我们的研究表明:该病不由病叶汁液传播,甘蔗黄蚜(Aphis sacchari)、甘蔗粉蚧(Saccharicoccus sac-  相似文献   
100.
甘蔗花叶病是一种重要的世界性甘蔗病害,其对甘蔗产质的影响报道不一,尤其在镁、钾缺乏的广大红壤、砖红壤蔗区,这种影响更不清楚。作者采用钾、镁肥不同施用水平的土培盆栽甘蔗(福引79/8)接种病毒的方法,研究甘蔗花叶病毒株系A(suga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