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28篇
基础科学   4篇
  13篇
综合类   91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水肥一体化的滴灌模式对烟叶质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探究水肥一体化模式下滴灌施肥对烤烟质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在河南省洛阳市设置不同水肥管理方式的对比试验,试验设置4个处理:水肥一体化的‘豫烟6号’(DF6)和‘秦烟96’(DF96)以及常规施肥的‘豫烟6号’(FP6)和‘秦烟96’(FP96)。结果表明:DF6处理和DF96处理可以显著增加烟株的株高、叶面积和留叶数,增加产值,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还可以改善烤后烟叶的光泽、柔软性、叶面组织结构、色度和油份等外观质量性状,协调烟叶的化学成分,提高中性致香物质的含量,尤其是在类西柏烷类降解产物的含量方面显著超过FP6和FP96处理,提高烟叶吸食品质。因此,烟叶生产中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质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2.
为探究不同类型烟草叶片挥发物成分成分差异,[方法]利用顶空动态吸附法收集烟草挥发物,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组分及含量进行分析。[结果]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烟草叶片挥发物组分和含量存在差异,豫烟11共检测到51种挥发物,8306共检测到50种挥发物,云烟87共检测到48种挥发物,粤烟98共检测到44种挥发物,K326共检测到43种挥发物,晒黄烟共检测到34种挥发物,香料烟共检测到25种挥发物。其中,烤烟鉴定出17种特有化合物。晒黄烟鉴定出6种特有化合物。香料烟鉴定出4种特有化合物。[结论]这些化合物的发现与不同类型烟草间的香味风格特征的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3.
目的研究驻马店烟区各品种上部烟叶的烘烤特性以优化和完善配套品种烘烤工艺,为河南浓香型烟叶开发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分析密集烘烤中(0~96 h)云烟87、K326、豫烟13号、NC71和贵烟2号上部烟叶水分、色素、多酚氧化酶活性以及烤后烟叶外观质量的差异。结果云烟87、NC71和贵烟2号的变黄与失水协调性较好,耐烤性相对较好,烤后烟外观质量较好;K326失水快,色素含量高且降解较慢,变黄稍慢,多酚氧化酶活性在定色期较高,耐烤性最差,烤后烟外观质量较差;豫烟13号失水慢,色素降解慢,变黄慢,多酚氧化酶在定色期含量较高,耐烤性相对较差,烤后烟外观质量相对较差。结论应当使云烟87、NC71和贵烟2号变黄期的干湿球温度与烟叶的变黄排湿相一致,促进烟叶的变黄失水相协调;豫烟13号应当适度保湿变黄,延长变黄时间为10~15 h,将干湿球温度差缩小到约1 ℃;K326应当加大排湿量,使干湿球温度差扩大到3~4 ℃。为促进烟叶变黄,转入定色期的转火速度要稳,定色期间应该加大排湿而不升温,促进烟叶内在物质充分转化。  相似文献   
64.
在 1 983年中国烟草总公司成立之前 ,各地繁育烟草良种的技术路线是 :原种繁殖良种 ,良种质量下降时再由良种作为选择材料提纯复壮生产原种 ,再由原种生产良种 ,如此循环往复 ,这种方法称为循环选择法。各地都可生产原种和良种 ,种子质量不高 ,混杂退化现象十分普遍。1 983年以后 ,中国烟草总公司要求 :原种由总公司指定单位繁殖生产 ,良种由省级公司指定单位繁殖生产。生产上利用由原种直接生产出的一代良种。良种在生产上仅用 1年。繁殖良种的种源是原种 ,每年供应一次原种。原种由原原种繁殖而来 ,原原种包括育种家种子繁殖一、二代形成…  相似文献   
65.
玉米籽粒灌浆性状与产量性状的相关及遗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2~1983两年内,对影响玉米籽粒产量和千粒重有关的灌浆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籽粒灌浆速率和有效灌浆期是影响千粒重和籽粒产量的两个重要生理因素,有效灌浆期对单株籽粒产量的作用是直接的(相关系数为r=0.885,1982;r=0.5754,1983)。籽粒灌浆速率对单株籽粒产量的作用是间接的,相关系数很小(r=0.015,1982;r=0.012,1983;)其原因主要是受穗粒数的影响较大。在穗粒数一定的情况下,籽粒灌浆速率与籽粒产量的偏相关达十分显著的水平(r_(yx1.X2)=0.9694,1982;r_(YX1.X2)=0.8923,1983)。通径分析表明:籽粒灌浆速率和有效灌浆期主要是通过千粒重影响产量,籽粒灌浆速率对千粒重的直接效应(P=0.849)大于有效灌浆期对千粒重的直接效应(p=0.521)。对单株籽粒产量的直接效应也是籽粒灌浆速率(P=0.2152)大于有效灌浆期(P=0.0681)。因此,在一定穗粒数的基础上,通过提高籽粒灌浆速率增加单株籽粒产量比延长有效灌浆期更为有效。研究结果还表明:杂交种的籽粒灌浆速率与双亲自交系籽粒灌浆速率的中亲值具有较高的相关。杂交种的有效灌浆期与亲本自交系的高亲值具有较高的相关。高灌浆速率×高灌浆速率的自交系组配的杂种F_1的籽粒灌浆速率显著地高于高灌浆速率×低灌浆速率和低灌浆速率×低灌浆速率自交系组配的杂交种F_1的籽粒灌浆速率。而有效灌浆期的这个效应不显著。配合力分析说明:籽粒灌浆速率和有效灌浆期的一般配合力在遗传上是主要的,其加性遗传方差占总遗传方差的比值分别是85.71%和94.63%。所以着眼于提高一般配合力的育种方法对这两个性状进行选择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66.
水杨酸(SA)是植物系统获得抗性(SAR)所必需的内源信号分子,在介导SAR的信号传导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一点已经在烟草、黄瓜和拟南芥等植物中得到证实。水杨酸结合蛋白(SABP)与过氧化氢酶的活性相似,其与SA结合能抑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使植物细胞中过氧化氢水平升高,促使SAR的产生。病程相关基因非表达子1(NPR1)是在SAR信号转导途径中的关键性调控因子。  相似文献   
67.
采用6个烤烟品种及其组配的15个杂交组合试验,对12个性状的杂种优势及优势强度间的相关分析表明:叶宽、节距、烟碱含量、产值4个性状具有显著的杂种优势。其它性状的杂种优势较低。不同组合间同一性状的杂种优势的变异范围较大。均价具有一定的杂种优势(8.46%),且与节距、产值的优势呈显著和十分显著的相关。产量的平均优势为8.64%,单叶重和叶长的杂种优势是产量优势的主要组分,叶宽优势尽管较高,但对产量优势影响不大。分析发现:叶长与节距的优势强度间;还原糖含量与烟碱含量、单叶重的优势强度间均呈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68.
卷烟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述了卷烟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内涵,并从技术创新意识能力、研究开发能力、技术进步能力、生产能力、投入能力、营销能力、财务能力和产品效果能力等8个方面提出评价技术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系;运用了层次分析法对卷烟企业进行了综合评价,并以许昌卷烟厂为例作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69.
为探讨顺-冷杉醇合成基因NtCPS2对萜类代谢途径的影响,利用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 9编辑烟草顺-冷杉醇合成基因NtCPS2,并筛选出纯合突变植株,命名为‘8306’编辑系;比较‘8306’编辑系(T_2-26、T_2-45、T_2-48)与野生型(WT)在顺-冷杉醇、赤霉素含量及合成关键基因的生物信息学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8306’编辑系(T_2-26、T_2-45、T_2-48)顺-冷杉醇含量平均减少86.20%,赤霉素含量平均增加27.05%;顺-冷杉醇合成途径中的关键基因表达量显著减小,赤霉素合成途径中正调控关键基因GA20ox表达量显著增加,负调控关键基因GA2ox表达量显著减小,并且GGPP(牻牛儿基牻牛儿基焦磷酸)合成的关键基因DXR表达量增加。NtCPS2基因不仅影响赖百当类二萜代谢途径,有效降低顺-冷杉醇的含量,并且影响赤霉素萜类代谢,增加赤霉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70.
不同浓香型烟草品种(系)产量、质量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确浓香型烟草产区主栽品种丰产性、适应性及主要农艺性状、经济性状综合表现,旨在为烟草品种合理布局提供依据.以产量为主要指标对9个品种(系)在7个地点的丰产性和稳产性进行分析,并对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加以比较.结果表明中烟100稳产高产,适应范围广且长势较强,上等烟叶比例较高;K326、云烟87稳产性及适应性好,但产量、田间表现及上等烟叶比例各有优劣;湘烟3号、Y892属于稳产品种;NX232和NC55稳产性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