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8篇
农学   61篇
基础科学   1篇
  32篇
综合类   15篇
农作物   27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为探明干旱处理与氮磷肥合用后小麦产量和养分积累及分配的变化,在盆栽条件下,以中麦8为试材,在设置3个氮磷肥施用量的基础上,每施肥处理下于开花期再利用称重法设置水分适宜(W1,SRWC=75%)、轻度亏水(W2,SRWC=60%)和重度亏水(W3,SRWC=45%)3个土壤水分水平,研究了肥水调控对冬小麦产量、养分积累及籽粒蛋白质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花后土壤水分适宜相比,花后轻度亏水与重度亏水产量分别降低9.73%和15.55%,籽粒氮素积累量降低了3.41%和13.64%,醇溶蛋白含量降低了0.1%和1.1%,穗粒数、千粒重、籽粒磷素积累量、养分收获指数、氮素利用效率、清蛋白含量亦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磷素利用效率、球蛋白含量及谷/醇比呈相反的趋势变化,其中,磷素利用效率以W3最高,达81.76 g·g~(-1),显著高于W1和W2。增施氮磷肥,穗数、千粒重降低,籽粒养分积累量及其蛋白质组分含量增加,但养分利用效率及氮素收获指数降低,其中,与F1(N 120kg·hm~(-2),P_2O_596 kg·hm~(-2))相比,F2(N 180 kg·hm~(-2),P_2O_5144 kg·hm~(-2))和F3(N 240 kg·hm~(-2),P_2O_5192 kg·hm~(-2))产量分别降低了7.23%和7.69%。土壤适度亏水,增施氮磷肥降低了产量、籽粒氮素分配比例及养分利用效率和氮素收获指数,籽粒蛋白质组分含量及谷/醇比提高;土壤重度亏水,增施氮磷肥降低了磷素利用效率、氮素收获指数和清蛋白含量及谷/醇比,提高了产量、籽粒磷素分配比例及球蛋白和醇溶蛋白含量。本研究结果为小麦产量和品质领域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2.
生态环境与施氮量协同对小麦籽粒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铁、 锰、 铜、 锌等微量元素含量的高低不仅直接关系到小麦植株的生长发育也直接影响到小麦籽粒的营养价值。不同地区、 品种以及种植方式小麦微量元素营养品质不稳定。本试验主要研究不同生态环境与栽培措施协同对小麦籽粒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以期为小麦高产优质生产提供参考。【方法】试验位于生态环境差异较大的北京、 河北任丘和河北赵县,采用裂区设计,以试验点为主区,即任丘、 北京、 赵县; 施氮量为副区,设5个氮素水平0、 90、 180、 270、 360 kg/hm2; 小麦品种为副副区,为济麦20、 皖麦38、 京冬8号、 中麦8号。收获后于每个小区中随机取样测定籽粒样品中Fe、 Mn、 Cu、 Zn等4种微量元素的含量。比较微量元素含量的差异显著性,分析不同试点生态条件与施氮量对小麦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探讨不同生态环境下小麦微量元素含量的稳定性以及氮肥的调控补偿效应。【结果】 1)小麦籽粒中铁、 锰、 铜、 锌微量元素含量受生态环境、 栽培因素及品种遗传因素的共同作用,各试验因子均对其有显著影响。其中以生态环境的影响最大,生态环境差异越大,对小麦微量元素的影响作用越大。降水量可以影响小麦对铁和锰的吸收, 锌则受土壤有机质含量和试点纬度影响较大; 土壤中的钾可以促进小麦对铁、 锰、 铜、 锌的吸收利用。2)在0~360 kg/hm2 施氮范围内,氮肥有利于促进小麦对土壤中铁、 铜和锌的吸收,不利于锰的吸收积累。适当施用氮肥有利于缩小小麦籽粒铁、 锰、 铜元素含量的生态环境变异,提高其生态稳定性,但对锌元素试点间稳定性影响较小。施用氮肥对不同小麦品种微量元素含量差异有不同程度的调节效应,有利于缩小小麦品种间铁、 锰、 锌含量的差异。【结论】栽培环境对小麦籽粒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大于遗传因素,即小麦籽粒微量元素含量有较强的栽培可塑性。施氮有利于弥补生态环境或品种差异引起的微量元素含量不稳定性,调节品种差异并补偿生态环境对小麦造成的不利影响。适宜的栽培环境对提高小麦籽粒微量元素含量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63.
蚕豆(学名:Vicia faba L.)是豆科豌豆属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植物,别名南豆、胡豆等,英文名Broad bean或Faba bean。蚕豆是人类栽培最古老的食用豆类作物之一,起源于西伊朗高原到北非一带。公元1世纪蚕豆开始传入我国,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种植历史。目前世界上有40余个国家种植蚕豆。种植面积和产量较多的国家主要有中国、埃塞俄比亚、摩洛哥等。中国是世界上蚕豆栽培面积最大的国家,产量也最高,据2000年统计,中国蚕豆生产总面积达1689万亩,占世界种植面积的59%,产量达250多万t,占世界总产的61%。蚕豆是我国传统对外贸易的重要农产品资源,主要分布西南、长江流域及西北地区,包括云南、四川、重庆、湖北、甘肃和青海等地。云南是中国蚕豆栽培面积最大的省份,常年播种面积400多万亩,产量居全国之首,达50万t。  相似文献   
64.
中国小麦生产管理技术发展战略探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初步探讨了小麦生产管理技术的建立、演变、现状、问题及发展的总体目标;并从创新集成综合生产管理技术体系,加强前瞻性栽培理论与技术研究,加强农机农艺结合的全程机械化研究,加强抗逆减灾研究,强化小麦产品安全及可持续生产研究等方面探讨了小麦生产管理技术发展思路.从适应多种生产形式,促进管理技术现代化,加强服务体系建设,保障管理技术落实到位等方面探讨了小麦生产管理技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5.
玉米保护性耕作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保护性耕作是防止田间扬沙、减轻水土流失的有效耕作方式之一。本试验对保护性耕作条件下玉米不同种植密度、播期及品种进行了研究。通过对产量和其他性状比较,随着种植密度增加产量呈增加趋势,但增幅逐渐减小。密度增加使秃尖长增加、倒伏率升高、百粒重降低、茎粗变细;播期过早过晚对产量、百粒重、穗长均呈降低趋势,且秃尖明显增长。内蒙东部农牧交错区推广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应选用生育期短于130d的高产型品种、密度为6万~6.5万株/hm2、在4月25日前后播种为宜。试验结果为在该地区推广保护性耕作下作物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6.
为研究聚糠萘合剂(PKN)和乙矮合剂(ECK)对小麦抗倒性、产量和籽粒品质的影响,于2017-2018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试验中圃场开展田间试验,以4个小麦品种为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小麦品种,副区为化控剂喷施次数,副副区为聚糠萘合剂、乙矮合剂和清水对照(CK)。设置小麦越冬前喷施1次(分别为PKN1、ECK1和CK1)、越冬前和起身期各喷施1次(分别为PKN2、ECK2和CK2)以及越冬前、起身期和齐穗期各喷施1次(分别为PKN3、ECK3和CK3)。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ECK2和ECK3处理显著缩短了基部节间,提高了倒4和倒5节间的茎粗和抗折力,增强了植株抗倒伏能力;PKN处理对小麦抗倒伏性能无显著影响。PKN处理下4个小麦品种的产量比对照增加1.00%~9.87%,其中PKN2和PKN3处理下单产分别显著增加5.51%和9.87%,PKN1、ECK1和ECK2处理均无显著差异,但ECK3处理比对照显著降低6.51%。相比对照,PKN处理提高了籽粒沉降值,增加了清蛋白含量,降低了醇溶蛋白含量,进而提高了谷醇比,其中PKN3处理最佳;ECK2和ECK3处理显著提...  相似文献   
67.
小麦高产创建技术参考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通过多年研究和生产实践,根据当前小麦生产实际,提出小麦高产创建技术建议,主要内容为:选用优良品种,做好品种布局;秸秆还田,深松整地,适时镇压;适时播种,提高播种质量;播种后镇压;适时冬灌;用好春季关键肥水,建立丰产群体结构;及时防治病虫草害;适时收获。  相似文献   
68.
利用SSR标记分析橡胶草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橡胶草种质的遗传背景和遗传多样性,为今后橡胶草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利用23对SSR引物对96份橡胶草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23对SSR引物通过扩增得到71个等位变异,等位变异范围2-6个,平均等位基因数为3.09个。通过聚类分析,俄罗斯材料和美国材料与新疆7个居群材料被分为2大类群,类群I包含所有俄罗斯和美国材料以及5份新疆野生材料,类群II包含其余新疆7个居群的材料;俄罗斯和美国材料同属于亚群A,平均遗传相似度为0.88,说明它们存在紧密的亲缘关系;新疆7个居群的材料被分为5个亚群,显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而且相互之间存在复杂的遗传关系。本研究结果证明了SSR标记能够有效地用于橡胶草的遗传多样性研究,为以后的橡胶草种质收集和遗传育种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9.
为确定早熟型冬小麦品种中麦8号在高肥力田达到最佳群体质量时合理的氮磷肥施用量和适宜的种植密度,采用两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主区设4个氮磷肥施用量水平,分别为N120P96(纯氮120kg·hm~(-2)、P_2O_5 96kg·hm~(-2))、N_(180)P_(144)(纯氮180kg·hm~(-2)、P_2O_5 144kg·hm~(-2))、N240P192(纯氮240kg·hm~(-2),P_2O_5 192kg·hm~(-2))、N_(300)P_(240),(纯氮300kg·hm~(-2)、P_2O_5 240kg·hm~(-2));副区设3个种植密度,分别为D180(180万株·hm~(-2))、D240(240万株·hm~(-2))和D300(300万株·hm~(-2)),研究了氮磷肥和种植密度对小麦群体性状、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氮磷肥施用量的增加,小麦开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均降低;种植密度的增加提高了成熟期群体总茎数和单位面积穗数,而千粒重表现出相反的趋势。在N180P144至N_(300)P_(240),范围内,同一施肥条件下花后干物质积累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土壤肥力较高的条件下,早熟品种中麦8号在种植密度180万株·hm~(-2)、施纯氮120kg·hm~(-2)和P_2O_5 96kg·hm~(-2)的条件下,产量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70.
群体和氮肥运筹对冬小麦产量和蛋白质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采用二因素和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基本苗和氮肥运筹对小麦植株性状、产量和蛋白质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基本苗和施氮量的处理间株高、穂长、穂粒数和产量均有显著差异。穂长与穂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r=0.884**)。在播种偏晚的情况下,以基本苗较大和施氮量较多的组合(375×104/hm2,N 300 kg/hm2)产量表现最好;随基本苗增加穂长穂粒数和千粒重均逐渐减少。对产量而言,基本苗以375×104/hm2最为适宜, 但其与300×104/hm2基本苗和450×104/hm2基本苗处理的产量差异不显著。因此,生产中在偏晚的播期内,可以根据实际播种时间和地力条件,在300~450×104/hm2基本苗范围内调整。在施氮量150~300 kg//hm2范围内,随施氮量增加产量逐渐提高,处理间差异显著。在基本苗225~450×104/hm2范围内,谷蛋白和总蛋白含量均随基本苗增加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处理间差异显著;各种蛋白组分及总蛋白含量均随施氮量增加逐渐提高,除谷蛋白外,处理间差异均极显著。春5叶期追总施氮量50%的处理穂最长,穂粒数和产量最多,处理间差异显著;开花期追总施氮量50%处理的总蛋白含量最高,与春2叶期追总施氮量50%的处理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