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6篇
  1篇
综合类   30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9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4种药剂防治黄芪蚜虫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25%吡蚜酮悬浮剂1 25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3 000倍液、5%啶虫脒乳油4 000倍液、20%百虫净乳油800倍液对黄芪蚜虫进行了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2.5%溴氰菊酯施药后1d的防治效果达90%以上,具有速效性.药后7 d25%吡蚜酮、20%百虫净处理的防治效果均在93%以上,具有持久性.4种药剂处理对黄芪茎粗影响不显著,但20%百虫净处理对黄芪株高影响显著(P<0.01).25%吡蚜酮和20%百虫净对黄芪高效、安全,环境兼容性好,毒性较低,是防治黄芪蚜虫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52.
生物腐殖酸有机肥在马铃薯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生物腐殖酸有机肥不同用量的施肥试验,找出最经济的施肥水平,结果表明施腐殖酸有机肥80kg/667m2的产量最高,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3.
母猪两侧子宫角根部相互捻转导致的难产较少见,现介绍我们手术治愈的1例。陈某饲养本地品种母猪1头,3岁,体  相似文献   
54.
近年来东辛农场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于1988年4月开始,多次从美国AA公司引进配套四系祖代雏鸡,进行杂交生产,到目前短短的二年时间中,已先后向七个省市,数十个单位提供了父母代种雏近三十万只。从反馈的信息得知,这些单位均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二年来的做法和体会总结如下。一、饲养方式和方法 (一) 饲养方式根据苏北气候特点,鸡舍采用坐北朝南。雏鸡引进后在隔离鸡舍笼养,并随着日龄增加而减少笼内雏鸡数。育成采取漏粪式竹条栅养。种鸡采用2/3竹条棚架,1/3平地厚垫料饲养。竹条离地面68厘米。祖代鸡饲养66周龄淘汰。一次清粪,彻底清  相似文献   
55.
脱毒马铃薯鲁引1号,是泰安市农科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利用茎尖培养、温室炼苗、网室加代等生物技术,从原“鲁引1号”分离、提纯培育的新品种。具有生育期短、株型紧凑、结薯集中、薯块光滑均匀、产量高、商品性好等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已在鲁中地区大面积种植。现将其无公害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6.
马铃薯是人们常用的粮菜兼用作物,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它适应性广,易种植,增产潜力较大.泰安市农科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利用生物技术,从原鲁引 1号分离、提纯,得到其复壮系,具有生育期短、株型紧凑、结薯集中、产量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57.
细胞外囊泡调控哺乳动物胚胎附植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作为一种细胞交流媒介,能够通过其携带的miRNA、蛋白质等分子作用于靶细胞/靶组织,影响靶细胞/靶组织的功能和表型。最近研究表明,来自于胚胎、子宫内膜与子宫微环境等的细胞外囊泡参与了哺乳动物胚胎附植过程,通过影响子宫内膜的容受性和滋养层细胞的黏附能力,进而保证了胚胎成功附植和胎儿生长发育。本文主要阐述了细胞外囊泡的发生、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哺乳动物胚胎附植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8.
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用20%高氯.辛乳油防治十字花科甘蓝菜青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击倒速度快,持效期长,且对甘蓝安全、无药害,可用于十字花科蔬菜的无公害生产。适宜的经济有效剂量为60 g a.i./hm2。  相似文献   
59.
为了研究甜菊β-葡萄糖苷酶在甜菊糖苷降解代谢中的作用,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简称HPLC)和分光光度计法对甜菊糖苷含量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进行同步检测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甜菊品种中具有高甜菊苷(stevioside,简称St)含量的中山5号、大叶1号具有较高的β-葡萄糖苷酶活性;在中山5号开花期植株的不同器官中,β-葡萄糖苷酶活性与甜菊糖苷含量的变化趋势较一致,其中叶片中的β-葡萄糖苷酶活性、甜菊糖苷含量均最高,花中次之,茎中较低,根中均最低;中山5号3个主要生长时期叶片中的β-葡萄糖苷酶活性随生长发育的推进而逐渐升高,其甜菊糖苷含量则随生长发育的推进先升后降,现蕾期最高。研究结果可为后续甜菊β-葡萄糖苷酶及其基因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