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0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5篇
  8篇
综合类   129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9篇
园艺   25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几种用于光学显微镜观测的桑叶表皮整体制片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简便而快速制作适用于光学显微镜观测的桑叶表皮标本,采用不同方法分别对桑叶表皮进行整体制片后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特征,比较制片效果。结果表明:用直接剥离法、煮沸剥离法和离析法制作的桑叶表皮标本在光学显微镜下均呈现出清晰结构,桑叶表皮气孔器开张的纵径和横径基本一致,其中离析法制作标本的桑叶表皮的气孔呈阔椭圆形,气孔器面积显著大于直接剥离法和煮沸剥离法制作标本的检测数据,最接近桑树成熟叶片气孔器充分开张时的面积值。因此认为,离析法最适用于桑叶表皮整体制片,该方法定位性能强,操作简便且效率高。  相似文献   
32.
二色胡枝子遗传转化中抗生素浓度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卡那霉素、G418和头孢霉素3种抗生素对二色胡枝子不同培养阶段外植体生长、分化和生根的影响及对农杆菌的抑菌效果.确立了由农杆菌介导的二色胡枝子遗传转化研究中抗生素转化体的筛选浓度和头孢霉素对菌株的抑菌浓度.结果表明:在子叶节转化筛选阶段,卡那霉素和G418的适宜浓度分别为20 mg/L和7.5 mg/L;在抗性芽增殖培养阶段.卡那霉素和G418浓度分别为150 mg/L和15.0 mg/L;在生根阶段,卡那霉素和G418浓度分别为20 mg/L和5.0mg/L.而头孢霉素在各阶段适宜浓度为0~300 ms/L;头孢霉素对农杆菌LBA4404和C58抑制浓度为200~300 mg/L时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33.
以BADH基因为选择标记基因进行遗传转化最适宜的选择剂、抑菌剂种类和浓度,通过不同浓度NaCl、甜菜碱醛、PEG及甜菜碱醛和NaCl的不同组合等进行胡枝子子叶节分化,茎段增殖以及生根培养,发现NaCl和甜菜碱醛都能抑制二色胡枝子的子叶节分化、茎段增殖和生根,可作为遗传转化中的选择剂。培养基中添加0.8 g/L NaCl就能完全抑制二色胡枝子子叶节和茎段增殖,可作为遗传转化过程中子叶节和茎段增殖阶段的选择剂浓度。培养基中添加0.5 g/L NaCl能抑制生根,适合作为离体培养生根阶段的选择剂浓度。随着培养基中甜菜碱醛浓度的增加,子叶节分化能力下降,当甜菜碱醛达到1.5 g/L时子叶节不再分化,这可作为以甜菜碱醛为选择剂时子叶节分化阶段的最佳筛选。培养基中同时添加NaCl和甜菜碱醛时,NaCl 0.7 g/L+甜菜碱醛0.3 g/L就抑制了离体培养过程中茎段增殖和生根,比较适合二色胡枝子离体培养时茎段增殖和生根的筛选浓度。对头孢霉素的研究发现:培养基中添加200~300 mg/L头孢霉素对离体培养的二色胡枝子子叶节分化影响不大,培养基中添加100mg/L的头孢霉素对离体培养的二色胡枝子茎段增殖和生根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4.
菌根桑苗在石漠化和消落带地区逆境胁迫下的生态适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AMF)是土壤中广泛存在的一种真菌,能侵染大多数植物根系与之形成共生的丛枝菌根(AM)。将长势基本一致的接种了AMF(玫瑰红巨孢囊霉Gigaspora rosea)的菌根桑苗以及未接种AMF的桑苗同时移栽到位于我国西南部的石漠化和消落带地区,并连续2年进行追踪调查,探索菌根桑苗对石漠化和消落带地区旱涝逆境胁迫的生态适应性,以及对2类逆境生态的修复重建潜能。调查结果表明:在2类生态环境下,菌根桑苗的菌根侵染率均为未接种AMF桑苗的1.5倍以上;菌根桑苗的最大枝条长度、茎基粗、第5位叶长等农艺性状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桑苗,营养生长对菌根的依赖性都100%;菌根桑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和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都显著高于对照组桑苗。上述结果提示:桑苗根系与AMF共生形成的丛枝菌根通过提高桑叶中的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保护酶活性,增强了桑苗对旱、涝胁迫环境的耐受性,通过提高叶绿素含量促进了桑苗的营养生长。菌根桑生物技术的应用,可显著促进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和三峡库区消落带地区的生态修复与生态重建。  相似文献   
35.
本研究以三七3年生根和1年生根为材料,利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构建三七根在不同年龄阶段皂甙合成相关基因的差减cDNA文库,正向文库(3年生文库)和反向文库(1年生文库)分别包括2000个和500个cDNA克隆,重组率在95%以上;外源片段的长度分布在200~900bp,平均片段长度约500bp;差减效率检测表明:消减前后基因的拷贝数相差32000倍,差异表达的基因得到了充分的富集。结果表明所构建的cDNA文库符合SSH文库的质量标准,能够满足下一步的实验要求,为研究差异表达基因,探讨皂甙生物合成的分子机理,提高三七皂甙产量产量和质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6.
为了比较金鱼草不同品种间香气成分及释放量的差异,采用动态顶空套袋采集法并结合自动热脱附-气质联用技术对‘编钟’和‘马里兰’两个金鱼草品种的花香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编钟’香气成分27种,‘马里兰’香气成分31种,主要包括醛、酯、苯型烃及其衍生物、萜类、烷烃、醇及其他类(含氮、硫及多环化合物)物质。‘编钟’花香的释放总量是‘马里兰’花香释放量的4倍多。其中,萜类物质释放量最大,在两个品种中的相对含量均超过60%。‘编钟’花香的特征成分是(z)-β-罗勒烯,苯乙酮和β-月桂烯,‘马里兰’花香的特征成分是(z)-β-罗勒烯,β-月桂烯和2-乙基-1-己醇。  相似文献   
37.
短梗胡枝子优良单株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短梗胡枝子良种的产业化生产,以优良短梗胡枝子单株为材料,研究其组培快繁技术。短梗胡枝子启动培养时,以茎段为外植体,用有效氯1%的次氯酸钠表面灭菌12~14min,成活率高,分化效果好。叶片、叶柄不适合作为组培外植体。茎段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1.0mg/L+NAA 0.2mg/L,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NAA 0.2mg/L+IBA 0.4mg/L,生根率达到了86.3%。试管苗出瓶时,在草炭∶蛭石(2∶1)的栽培基质上成活率最高。  相似文献   
38.
根据三峡库区特有的地理及气候特点,分析了三峡水利工程对能源植物带来的影响,初步提出了三峡库区能源植物可持续利用的对策措施,为库区发展生物能源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9.
为了使莜麦新品种花早2号发挥最佳的产量效应,2007年通过在不同播种期和不同播种密度下对花早2号进行种植。通过试验,初步明确了其在不同播种期和不同播种密度下的产量变化规律,得出了花早2号的最佳播种期和最佳播种密度。  相似文献   
40.
以自橙汁中分离的酵母菌株为材料,从培养与制备条件出发,研究不同的培养基、培养容器、培养时间、菌液量和菌液浓度对酵母菌基因组DNA提取质量的影响,建立了酵母菌基因组DNA优良提取体系.即以YPD为液体培养基,三角瓶(100 mL)为培养容器,在30℃下震荡培养12~16 h至菌液OD600=1.5左右,然后用此菌液10 mL以上按试剂盒提供的方法提取基因组DNA.电泳结果表明,采用该体系提取的酵母菌基因组DNA量大、质量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