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9篇
农学   40篇
基础科学   2篇
  21篇
综合类   88篇
农作物   58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1.
[目的]利用高光谱数据构建一种"高光谱参数-光合色素-产量"模型间接估测套作玉米产量,为带状套作玉米产量无损预测提供技术手段.[方法]以不同年份、地点、品种、处理(氮肥、水分)的田间试验为基础,综合分析带状套作玉米各生育时期及全生育期光合色素参数与冠层高光谱参数和玉米产量的关系,明确玉米产量预测的最佳生育时期及光合色素...  相似文献   
112.
田间裂区试验研究了氮肥运筹对免耕高留茬抛秧稻氮素吸收、运转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氮量增加,水稻吸氮增多,转移到穗部的比例下降、滞留在叶片中的比例增加,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和产谷效率下降。增施氮肥提高了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垩白米率、垩白度和蛋白质含量随施氮量增加而上升。随施氮量的增加,淀粉RVA谱特征的最高粘度和崩解值降低,消减值和糊化温度升高。基∶蘖∶穗肥比为7∶0∶3和4∶3∶3处理提高了氮素农艺效率、稻米蛋白质含量、消减值,降低了最高粘度。  相似文献   
113.
氮肥与多效唑配合对稻麦两熟区机插水稻秧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采用常规方法测定秧苗素质和产量,弹簧秤法测定秧块盘结力,参照GB/T 6243-2003 评价栽插质量等,研究了氮肥与多效唑配合对稻麦两熟区机插水稻秧苗生长的影响,并评价其栽插质量和产量。结果表明,在机插秧苗的超秧龄特别是严重超秧龄阶段,秧苗素质迅速变劣,表现为株高急剧增加,百株干重和根系活力迅速下降,叶片丙二醛含量呈线性上升。一叶一心期追施适宜的氮肥并配以二次化控措施,可使超秧龄机插秧苗保持较好的移栽状态和栽插质量,保证其高产。在一叶一心期追施氮肥N 6 g/m2并配以100 mg/L多效唑浸种,并在二叶一心期喷施250 mg/L多效唑能保持相对较好的秧苗素质;关键栽插质量指标—漏插率可降低至8.5%,并能获得9.95 t/hm2的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114.
光照强度对大豆叶片光合特性及同化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间套作荫蔽环境下, 光强是影响作物生长和产量的直接因素。本试验通过设定不同光照强度, 分析不同大豆品种的光合特性、光合同化物和叶片中叶绿体超微结构的昼夜变化, 明确光强对大豆叶片结构和同化物积累的影响, 了解品种间差异, 以期为提高大豆产量、改善大豆品质提供理论依据。以耐阴品种南豆12和敏感品种桂夏3号为试验材料, 分别设置CK (正常光照, 遮光度0)、A1 (一层黑色遮阳网, 遮光度10%)、A2 (两层黑色遮阳网, 遮光度36%) 3个不同光照强度。结果表明, 随着遮阴程度的增加, 2个大豆品种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生物量均呈逐渐降低趋势, 但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叶绿素b含量逐渐上升。同一大豆品种在相同处理下叶片蔗糖和淀粉含量昼夜变化差异显著。正常光照和A1处理下的大豆叶片蔗糖含量昼夜变化呈双峰曲线, 波峰分别出现在16:00和次日6:00, A2处理下南豆12蔗糖含量昼夜变化呈单峰趋势, 峰值出现在16:00, 为32.80 μg g -1。淀粉含量昼夜变化呈单峰曲线, 最高值均出现在21:00, 且耐阴品种大豆在A2处理下蔗糖和淀粉含量日变化幅度大于敏感品种大豆。大豆叶片超微结果表明, 弱光处理下大豆叶片叶绿体结构完整, 无破碎现象, 相同品种在同一处理下淀粉粒与叶绿体截面积比值昼夜变化显著, 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 耐阴品种变化幅度大于敏感品种, 最大值均出现在21:00。因此, 随着遮阴程度增加, 大豆叶片生物量积累减少, 光合作用降低, 但耐阴品种在适度遮阴下通过调节光合器官结构的昼夜变化而保持良好的光合作用, 以更好地适应荫蔽环境。  相似文献   
115.
发展玉豆带状复合种植,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文钰  杨峰 《中国农业科学》2019,52(21):3748-3750
<正>农业是国家基础性产业。随着人口的增长、城市的发展、耕地面积的下降、生态环境的日趋恶化,农业正面临严峻的挑战。据《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至2030年,我国粮食需求总量将达6.4亿吨左右,供需矛盾非常突出。目前,四大粮食作物中小麦、稻谷由净出口转为净进口,玉米产需缺口迅速扩大,大豆缺口巨大。而玉米和大豆属于粮油饲兼用作物,占粮食和饲料粮需求的49%和95%,且两作物争地矛盾是  相似文献   
116.
收获时期对西南地区套作大豆机收效果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收获时期难以确定是西南地区套作大豆生产面临主要问题之一。为研究收获时期对套作大豆机收效果和产量影响,以南豆25为材料,测定75%豆荚变黄至豆荚明显炸裂时期机械收获效果、植株不同部位水分含量、机械收获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随收获时期延后,机械化收获损失率先减后增,破碎率、含杂率逐渐减少。收获质量指标损失率、破碎率受收获时期影响较大,而含杂率受其影响较小。不同处理间机械化收获损失率变幅为2.06%~5.59%,破碎率变幅较大为0.97%~42.92%,含杂率变幅较小为0.43%~3.46%。损失率分为脱粒清选损失率和割台损失率。脱粒清选损失率随收获时期推迟逐渐减少,为过早收获损失率主要构成部分,占损失率比例为58.26%~96.47%;而割台损失率随收获时期延后逐渐增加,为过晚收获损失率主要构成部分,占损失率比例为55.71%~95.53%。多元线性逐步回归表明,损失率与荚皮含水率、破碎率与籽粒含水率均呈显著正相关。通过建立损失率、破碎率与植株水分含量之间模型,大豆机械化收获条件应为荚皮含水率12.70%~19.57%,籽粒含水率小于25.55%,百粒重、机械收获产量较高,机收效果符合大豆机械化收获作业标准。  相似文献   
117.
遮荫对野生大百合叶片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袁媛  杨文钰 《北方园艺》2007,(8):123-125
试验研究了在花茎抽生期对野生大百合遮荫后,其在成花过程中叶片内源激素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不同遮荫条件下的大百合叶片的IAA,GA3和ABA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IAA与GA3在花茎抽生期含量最高,其后呈下降趋势,而ABA的变化趋势恰好相反;较高比值的ABA/GA23与ABA/IAA,均有利于成花;遮荫程度越高IAA含量越高,ABA含量越低,其开花率也越高,花期越长,对照则因不能正常生长,激素的变化趋势与处理不一致.  相似文献   
118.
本文从促进大豆种子萌发、根系生长、培育壮苗、控制徒长、防止倒伏、防止花荚脱落、促进结实、提高大豆抗逆性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化学调控技术在我国大豆生产上的应用现状,讨论了化学调控技术与我国南北大豆生产发展的关系,提出了未来大豆化学调控技术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19.
稻油两熟区机插水稻的适宜秧龄与品种鉴选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8个高产杂交中籼稻组合为材料,研究了秧龄和品种对稻油两熟区机插水稻秧苗素质、栽插质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5 d秧龄处理的秧苗素质、秧块状态和栽插质量较高,8个品种能获得8.23 t/hm~2的平均产量,极显著高于55和35 d秧龄处理;供试品种中,Ⅱ优498较适宜大苗机插,45 d秧龄条件下可获得9.52 t/hm~2的高产,其次为川香9838,早熟组合中优448的产量较低.  相似文献   
120.
如何增加水稻机插秧苗的秧龄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地区的水稻机械栽插多数随前作小麦、油菜等收获推迟而推迟,因此,生产上迫切需要增加水稻机插秧苗的弹性,以适应大苗机插。然而,由于机插秧特殊的育秧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