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64篇
林业   4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8篇
  36篇
综合类   143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3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黄土丘陵区几种退耕还林地土壤固存碳氮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黄土丘陵区退耕10a和30a的柠条、刺槐、油松及侧柏林地0~60cm不同土层有机碳、氮数量和分布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相比坡耕地,退耕还林10a后,仅侧柏与油松林地各土层有机碳、氮含量和密度显著提升。退耕还林30a与10a相比,各土层有机碳含量增幅表现为侧柏>油松>刺槐>柠条,总体0~60cm土层碳固存速率分别达到1.06、0.71、0.43、0.36mgC·hm-2·a-1;氮固存速率以刺槐最高,达到0.051mgN·hm-·2a-1,其他还林地固存氮速率接近,为0.014~0.026mgN·hm-·2a-1。30a还林有机碳的增加主要来自0~20cm土层,平均贡献达51.9%,而全氮增加除刺槐林地外,主要来自40~60cm土层,平均贡献达42.5%。各还林地C/N仅在0~20cm表层均有显著提高,但有机碳与氮均表现出显著的回归相关性。综上,长期退耕还林地能够固存碳氮,且以侧柏林地提升有机碳库较佳,而刺槐林地提升氮库较好。  相似文献   
72.
为了提高我国小麦粉面包的加工品质,以小偃22小麦粉为材料,研究其面包加工的加水量、和面时间以及谷朊粉、卵磷脂、大豆蛋白对面包品质的影响,以面包的质构参数为评价指标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加水量为小麦粉质量的56%、和面时间4 min为宜,谷朊粉为3%,卵磷脂为0.5%,大豆蛋白粉为2%。面包的制作工艺和添加剂对其品质有显著影响,所以在面包制作中应该严格控制其工艺参数和利用安全添加剂进行改良。  相似文献   
73.
农作制度对江河源区域生态环境演变的作用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生产活动是人类对区域生态环境的演变影响最为深远的人文因素之一,系统研究了农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技术措施,提出了农作制度是农业生产干扰环境演变的主要因素,系统论述撂荒制、休闲制、轮作制、集约制4种农作制度在区域生态环境演变中的作用机理,并对不同阶段农作制度对江河源区生态环境演变作用程度进行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74.
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中的草畜产业问题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从退耕还草、改善生态环境两方面阐述了西北地区发展草畜产业的依据,提出建设草业基地、畜牧业基地、有机农业基地是其发展之途径;对草畜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5.
地膜小麦栽培技术是一套全新的、综合的、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小麦生产上的超常技术体系.地膜小麦在生产上的大面积推广应用,需要必要的技术规范支持,否则就会出现混乱,为此作者在总结渭北旱原及生态类型相似区的地膜小麦生产技术的基础上,提出渭北旱原地膜小麦生产技术规范.  相似文献   
76.
利用江河源区东北部600余年的祁连圆柏树木年轮资料,采用正交多项式、相关分析等方法,对该地区历史时期5月份平均气温和5~9月份降水量进行了重建。结果表明,江河源区东北部地区600余年来的气候呈波动变化,气温的上升和下降并不连续,5月份气温距平变化的幅度一般为±1.0℃,5年滑动平均值一般为±0.5℃,气温的年际波动值远大于其长期变化值。逐年雨季(5-9月份)的相对降水量一般为0.8~1.1,5年滑动平均为0.90-1.05,且600余年来相对降水量小1.0的时间较相对降水量大于1.0的时间长。  相似文献   
77.
种植业和畜牧业是西藏“一江两河”地区的两大支柱产业,发展种植业的资源条件优于畜牧业,前景十分广阔,开发不仅可提供大量的粮食,而且可提供充足的饲草饲料。因而,现阶段开发的重点是种植业,随着种植业的发展加快畜牧业的发展,但重点是依靠种植业发展农区畜牧业,而不是草原放牧。  相似文献   
78.
乌兰察布盟地处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已成为该地区生态环境修复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文章对该地区水资源特点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采用统计年鉴资料计算出其草地和林地面积,并分别采用水量平衡法、定额法求出草地和林地植被需水量为120.63亿m3,生态缺水10.83亿~11.37亿m3;据此提出了该地区基于生态需水的林草植被建设措施。  相似文献   
79.
不同温度下NaOH-绿氧联合预处理对麦秆厌氧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减少秸秆预处理过程中NaOH的使用量,降低其环境影响,提高秸秆厌氧发酵产气量。采用NaOH和绿氧(GO)对小麦秸秆进行联合预处理,研究低温(15 ℃)、中温(35 ℃)、高温(55 ℃)三个温度下0.05%的绿氧(GO)和不同浓度NaOH组合预处理对秸秆成分、厌氧消化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5 ℃、35 ℃、55 ℃下,最佳的预处理组合分别为0.05% GO+3% NaOH、0.05% GO+2%NaOH、0.05% GO +2% NaOH,与对应温度下未经预处理组的效果相比,累积甲烷产气量分别提高了86%、93%、87%.并得到35 ℃、55 ℃下NaOH浓度和累积甲烷产量的显着性回归方程。NaOH和GO联合试剂预处理秸秆对秸秆厌氧发酵产沼气有显着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0.
农业非点源污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针对点源污染虽已得到有效治理,但农业非点源污染已成为全球突出的环境问题的现状,在分析国内外农业非点源污染的严峻形势的基础上,着重从当前农业非点源污染研究中的农业非点源污染定量模型研究、农业非点源污染的农户经营行为研究、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环境经济学研究和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控制与管理战略研究4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并指出当前我国控制农业非点源污染所面临的困境,最后对未来我国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研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