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64篇
林业   4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8篇
  36篇
综合类   143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3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122.
周广文  杨改河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1):2197-2198,2202
西北地区落叶果树资源丰富但果树产业发展整体水平较低,果树生产结构矛盾突出,果农收入水平起伏波动日益加剧等许多深层次问题有待解决。加快果树生产结构调整步伐是西北地区果树产业的重要选择。以果树生态适应性原理为导向,对果树的宏观布局和树种、品种进行科学调整与优化,以果品加工业为突破口,促进果品的深度转化,是西北地区果树产业化的主攻方向。把西北地区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优质果品生产、加工和出口贸易基地是我国果树产业化、区域化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23.
不同人工植被下土壤活性有机碳及碳库管理指数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黄土丘陵区不同人工植被下土壤总有机碳(TOC)、3种氧化活性有机碳及碳库管理指数(CMI)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0~100 cm土层,不同人工植被下土壤总有机碳、3种活性有机碳含量均随土层加深而递减,但整个土壤剖面总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含量均表现为刺槐柠条撂荒地坡耕地,且差异主要在0~40 cm土层;同一土层,不同人工植被下3种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及有效率表现为低活性有机碳(0.67~2.02 g·kg-1,10.47%~33.00%)中活性有机碳(0.12~1.38 g·kg-1,6.44%~22.52%)高活性有机碳(0.03~0.68 g·kg-1,2.10%~11.09%)。不同人工植被下有机碳活性越强,则其CMI的差异越大且影响深度越深,相比坡耕地,3种人工植被均显著提升了0~100 cm深各土层高活性有机碳CMI,且平均增幅表现为刺槐(213.9%)柠条(152.4%)撂荒(82.6%),中和低活性有机碳CMI只在人工刺槐和柠条林下100 cm深各土层显著增加。综上,人工林植被具有提升100 cm土壤碳库及其质量的潜力,且总体以刺槐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24.
围绕生物质能源技术转化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制约因素,提出发展户用沼气池相应对策:改变政府职能和激励措施,搭建自由公平的社会平台;开拓多种融资途径,加强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构建服务体系,推进沼气技术产业化;通过科普宣传、资金扶持、政策约束和经济效益反馈激励等措施,协调和促进农村沼气能源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25.
在对农业发展历史和现状认识与分析的基础上,把现代农业发展的特征归纳为5点:(1)可持续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思潮;(2)精确化技术和精准化投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3)农业设施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流;(4)农产品安全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要求;(5)生态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6.
经分析论证,西藏粮食的结构性短缺和城镇居民对粮食的需求,靠“一江两河” 农业开发无法解决;种植业内部结构调整应逐渐压缩青稞面积,以满足该区藏民族的民食习 惯、游牧特点和青稞酒的原料需求为标准,增加小麦的种植面积;开发不等于开荒,本区开发 的重点是现有耕地,而不是开荒扩大耕地面积。  相似文献   
127.
黄土高原生态果园工程模式设计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由高效沼气发酵子系统、太阳能暖圈子系统、集雨蓄水子系统和节水滴灌子系统构成的黄土高原生态果园工程模式 ,提出了各子系统主要技术参数的计算方法和结构优化原则。实践证明 :设计的新型高效沼气池克服了常规沼气池存在的技术问题 ,产气率提高 5 1.7% ;设计的太阳能暖圈解决了猪和沼气池越冬问题 ,猪的生成速度提高 30 % ,沼气池产气率提高 2 0 % ;设计的集雨和贮水系统能有效地解决干旱半干旱地区畜禽、沼气池、果树生产中的用水问题 ;设计的滴灌系统与沼液施肥联用 ,可一次完成灌水和施肥作业  相似文献   
128.
本文通过对F_2主要性状遗传进度、相关遗传进度、选择指数的估算分析,得出在有些组合中可对单株粒重进行直接选择,一些组合可用株高、抽穗期、百粒重、每穗粒数对单株粒重进行间接选择,其它产量组成因素以直接选择为佳。提出可用Y=-3.4923X-11.7590X 65.3411X 0.8909X(株高 抽穗期 百粒重 每穗粒数)指数式进行组合评定和单株选择。  相似文献   
129.
本研究在中非合作交流项目的支持下,深入地对尼罗河三角洲及上埃及尼罗河流域农业实地调查,调查发现当前尼罗河流域农作制仍然采用传统的粮牧轮作、间作、节水型农作等模式,通过粮牧轮作和有机肥大量施用同样能够有效保证作物的高产,同时也调查分析了尼罗河三角洲下沉、盐渍化等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以期为今后埃及农业及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农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0.
【目的】探索不同的生物和化学预处理方法对麦秆厌氧发酵产气的影响,为提高麦秆能源转化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可控恒温发酵装置,以经生物(复合菌剂、糖酵酶、沼液)和化学(NaOH(添加量为60 g/kg)和氨水(20 mL/L))方法预处理过的麦秆和未处理麦秆(CK)为发酵原料,以常温厌氧发酵池的底物为接种物,在总固体(TS)质量分数为8%的条件下进行批次厌氧发酵(35 ℃),分析复合菌剂、糖酵酶、沼液、NaOH和氨水对麦秆厌氧发酵产气量、甲烷含量和pH值变化的影响,并对其产气指标(干物质产气率、挥发性干物质(VS)产气率和甲烷平均含量)进行比较。【结果】各预处理方法均可明显提高麦秆的日产气量峰值,并可提早产气高峰的出现时间。各处理总产气量的高低顺序为:NaOH>复合菌剂>糖酵酶>沼液>氨水>CK;与CK相比,不同生物和化学预处理方法可提高麦秆产气量5.85%~48.16%,提高甲烷平均含量15.06%~39.47%。经NaOH预处理的麦秆发酵后总产气量为12 620 mL,比CK提高了48.16%;甲烷平均含量为46.8%,比CK高出39.47%。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所有处理pH均呈先下降后升高直至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经NaOH处理的麦秆发酵后TS、VS产气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结论】用NaOH(添加量为60 g/kg)对麦秆进行预处理后在35 ℃下厌氧发酵,可以有效提高麦秆的产气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