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2篇 |
免费 | 6篇 |
国内免费 | 25篇 |
专业分类
农学 | 46篇 |
基础科学 | 1篇 |
40篇 | |
综合类 | 37篇 |
农作物 | 18篇 |
畜牧兽医 | 40篇 |
园艺 | 6篇 |
植物保护 | 1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13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10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16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10篇 |
2013年 | 11篇 |
2012年 | 13篇 |
2011年 | 11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10篇 |
2008年 | 8篇 |
2007年 | 9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3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豫早1号大白菜是河南省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应用现代生物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在国内首例育成的耐热、适于夏季栽培的大白菜新品种,获得200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并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填补了我国反季节夏季专用大白菜品种的空白。 相似文献
62.
63.
64.
2007年3~6月在内蒙古西辽河平原以3 a生芦笋阿特拉斯(Atlas)为试材,研究了清茬方式和培土厚度对绿芦笋产量和笋形的影响。结果表明,春季清园后进行刨茬处理的合格笋产量较CK增加9.6%,不合格笋产量增加5.8%,其增产的原因是刨茬促进了嫩茎数的增加。适宜的培土厚度具有显著的增产效应,其增产的原因是培土使得笋茎变粗、单支重提高。随着培土厚度的增加,散头笋、弯曲笋的比例增加,采笋初日后推,日均采笋量提高。在内蒙古西辽河平原培土厚度以5~10 cm为宜。 相似文献
65.
66.
播种方式对人工草地土壤有机碳氧化稳定性和化学结合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分层取样法研究了两年生单播紫花苜蓿、单播无芒雀麦、隔行混播和同行混播人工栽培草地土壤有机碳氧化稳定性和化学结合形态。结果表明,在牧草生长时期,0~40 cm土壤有机碳含量以单播紫花苜蓿草地最高,其次为隔行混播草地,二者与单播无芒雀麦草地、同行混播草地间差异极显著 (P<0.01);有机碳氧化稳定系数以隔行混播草地最大(1.27),同行混播草地次之(1.16),二者与单播紫花苜蓿草地(0.99),单播无芒雀麦草地(0.94)间差异极显著 (P<0.01),说明混播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有机碳化学结合方式上均以铁铝键结合为主,各处理不同层次铁铝键结合有机碳均极显著高于钙键结合有机碳(P<0.01)。 相似文献
67.
刈割次数对紫花苜蓿翌年生长及草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2003~2004年在内蒙古西辽河平原进行了刈割次数对紫花苜蓿翌年生长及草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刈割次数的增加翌年返青率的下降幅度逐渐增大;刈割次数对翌年各茬草株高、分枝数、干草产量的影响随着刈割茬次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同时,年内各茬次之间的株高、分枝数、干草产量均存在一定的互补性.综合2年试验结果认为,研究地区灌溉条件下种植紫花苜蓿年内刈割3~4次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68.
69.
不同生长年限紫花苜蓿人工草地土壤酶活性及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分层取土样,对不同生长年限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人工草地中脲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的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0~40 cm土层内,脲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淀粉酶的活性2年生紫花苜蓿地均相应高于5年生紫花苜蓿地,纤维素酶活性5年生紫花苜蓿地高于2年生紫花苜蓿地;脲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活性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递减,淀粉酶活性则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高,纤维素酶活性2年生紫花苜蓿地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5年生紫花苜蓿地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高. 相似文献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