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饲料中非蛋白能源物质对红螯光壳螯虾幼虾生长、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等蛋白质、等能量基础上,研究碳水化合物与脂类比例(CHO∶L)为10.75∶1、4.81∶1、2.66∶1、1.52∶1和0.87∶1的5组试验饲料对红螯光壳螯虾[初始体质量(1.72±0.01)g]相关生长、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8周试验结果表明,CHO∶L比例为2.66∶1时,红螯光壳螯虾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利用率达到最高。高比例的CHO∶L(10.75∶1)和低比例的CHO∶L(0.87∶1)都会显著地抑制(P<0.05)红螯光壳螯虾的生长和饲料的利用。饲料脂肪水平为40~145 g/kg时,虾的脂肪酶和碱性磷酸酶活力显著升高(P<0.05),己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活力则呈显著降低趋势(P<0.05)。CHO∶L对虾胃蛋白酶活力影响显著(P<0.01),CHO∶L为2.66∶1和1.52∶1表现出比较高的活力,显著高于(P<0.05)其它试验组。碳水化合物为156.3~360.4 g/kg范围内,虾淀粉酶活力随饲料中碳水化合物的升高而显著升高(P<0.01)。红螯光壳螯虾增重率分别与饲料中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水平进行二次回归分析得出,红螯光壳螯虾对配合饲料中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最适需求量分别为268.28和120.22 g/kg,相对应的CHO∶L为2.20∶1,且红螯光壳螯虾对碳水化合物的利用能力要高于对脂肪的利用。 相似文献
12.
13.
15.
为探究酵母维生素混合物在土池大规模培育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的效果,采用2口池塘PA塘和PB塘,其中PA塘使用维生素酵母混合物追肥1次,PB塘使用鸡粪追肥1次,2口池塘均以发酵处理的鸡粪为基肥,并人工接种小球藻。2口池塘均设置3个站点,检测池塘培育期内(1~10 d)浮游植物、轮虫密度和水质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施肥后(3~10 d)PA塘出现的浮游植物种类较PB塘少,PA塘的轮虫种群密度与携卵率显著高于PB塘(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PA塘轮虫密度与pH值、铵态氮(NH4+-N)和叶绿素a显著相关(P<0.05),PB塘轮虫密度与溶解氧和总磷显著相关(P<0.05)。指出,相比于使用鸡粪追肥的土池轮虫培育方式,使用酵母维生素混合物追肥的方法能够提高轮虫产量,维持更好的培育池水环境,且能够减少鸡粪的投入,缓解养殖尾水带来的污染。 相似文献
16.
报道无机硒及富硒藻对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种群动态的影响。萼花臂尾轮虫直接暴露在亚硒酸钠中的效果显示,亚硒酸钠浓度为0.1、0.2、0.4 mg/L时,其种群增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r分别上升了12.76%、16.76%、14.22%;用不同浓度亚硒酸钠(0.00、0.05、0.10、0.20、0.40 mg/L)培养富硒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轮虫投喂小球藻密度3×10~6 cells/mL时,与对照组相比,0.05、0.1、0.4 mg/L浓度组种群增长率均表现出明显抑制(P0.05)。各试验组的r分别下降了36.94%、40.96%、17.63%、28.44%,大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亚硒酸钠可促进轮虫种群增长,但单纯从种群增长率分析,富硒饵料微藻在短期内对轮虫种群增长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18.
不同光周期下红螯螯虾幼虾摄食节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光周期下对红螯螫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幼虾的摄食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红螯螯虾具有明显的日摄食节律,24L(持续光照)、12 L∶12D(12h光照:12h黑暗)和24D(持续黑暗)光周期下,其摄食率、摄食量和摄食发生率均在19:00 - 21:00和5:00 -7:00出现峰值,分别为:13.01%和15.58%、20.82%和14.75%、12.77%和16.89%,属晨昏型摄食.光周期和不同时段对红鳌幼虾摄食无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