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篇
  8篇
综合类   22篇
水产渔业   1篇
园艺   54篇
植物保护   21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对0.5%大黄素甲醚水剂药害情况、作用方式、保护作用持效期、稳定性、防治方法及田间防效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0.5%大黄素甲醚水剂在规定的使用浓度范围内对作物安全无药害,兼具保护与治疗作用,以保护作用更为突出,接种后14d保护效果仍高达94%;其保护作用的持效期为3~4d;在黄瓜生长期间的温度与光照条件下保持了很强的稳定性与防治活性。田间验证也取得了稳定且显著的防效。  相似文献   
82.
马铃薯抗晚疫病基因R3a、R1和RB在番茄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晚疫病由疫霉菌( Phytophthora infestans) 引起, 主要侵染番茄和马铃薯等茄科作物, 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马铃薯已有5个抗晚疫病基因被克隆。为了研究已克隆的马铃薯抗晚疫病基因是否在番茄中起作用, 将马铃薯的抗晚疫病基因R3a、R1和RB 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分别导入番茄品种Moneymaker中。筛选得到的再生植株经PCR检测结果表明, 目的基因已整合入番茄基因组; 转基因番茄离体叶片接种验证结果表明, 接种马铃薯晚疫病菌株8914829 (即小种0) , 转基因番茄产生了抗病的过敏反应(HR反应) 。为了验证转基因番茄是否对番茄晚疫病菌株产生抗性, 用番茄晚疫病的主流小种和强致病力菌株共5个菌株接种转基因番茄植株, 结果表明转R3a和R1 基因的番茄对部分番茄晚疫病菌株能够产生抗性, RB转基因植株叶片对5个番茄晚疫病菌株均产生抗性。该研究为番茄抗晚疫病的基因工程育种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3.
辣椒主要病害的综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宇红 《长江蔬菜》2000,(10):26-27
辣椒成株期主要病害有疫病、病毒病、疮痂病。近年来,随着辣椒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此三大病害发生日趋严重,给生产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为了有效地控制病害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轻其在辣椒上的危害,我们在掌握其发生流行规律的基础上,制定了一套切实可行的综合防治措施。现简介如下。 ①培养无病壮苗辣椒种子可携带多种病原菌,因此在选用抗病良种的同时,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可以减少病原传播为害。故在播种前,用52~55℃温水浸种消毒20min(分钟),或将种子用清水预浸10~12 h(小时)后,再用500倍高锰酸钾药液浸30 min,以杀灭种子上的病菌;最好用蔬菜种衣剂处理种子,既安全方便,又灭菌彻底。还可用1%硫酸铜溶液浸种5 min,杀灭病原真菌和细菌,用10%磷酸三钠溶液浸种20~30 min,钝化病毒。  相似文献   
84.
植物与尖孢镰刀菌的互作机制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能够更全面地揭示植物与尖孢镰刀菌的互作机制,本文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尖孢镰刀菌对植物的致病机制,植物对尖孢镰刀菌的抗病机制以及植物与尖孢镰刀菌之间的互作机制,认为尖孢镰刀菌与植物之间主要通过小RNA水平、基因水平、蛋白质与化合物水平三方面进行互作。而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小RNA分析也将是今后研究尖孢镰刀菌与植物互作机制的主要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85.
 为了开发番茄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抗病性鉴定的新技术,设计了在番茄试管苗中接种TYLCV的试验。将对TYLCV感病的品种‘Moneymaker’、‘中蔬6号’、‘丽春’和抗病品系‘AVRDC CLN 2123 A’在试管中进行组织培养,21 ~ 25 d后切取长2.0 ~ 2.5 cm的嫩枝,将嫩枝基部在含TYLCV-[CN:SH2]侵染性克隆质粒的农杆菌EHA 105菌株的悬浮液(OD600 0.5)中浸润1 min接种。14 d后,感病品种试管苗开始出现TYLCV症状并且愈来愈重,28 d后TYLCV症状十分典型,56d后症状极其严重:叶片窄小、黄化、极度卷曲,植株严重矮化,停止生长或死亡;而同样接种的抗病品系试管苗却无一发病。接种的番茄试管苗经PCR检测显示,从感病品种试管苗中均能扩增到356 bp的特异片段,而在抗病品系中无此条带。这些结果显示了在试管里鉴定番茄品种或材料对TYLCV抗性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6.
番茄抗晚疫病材料的鉴定及初步转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引入的LA1033、LA2099、LA1777等3份多毛番茄人工接种晚疫病, 证明其均高抗我国番茄晚疫病生理小种T10203, 其中LA2099和LA1777还高抗致病力极强的小种T1020304。直播杂交转育F1种子可出苗, 但出苗率极低, 且不同母本遗传背景和多毛番茄材料组合间差异明显。与直播相比, 普通MS培养基培养成熟胚可更快速、有效地获得F1 杂交种植株。人工辅助授粉F1 自交, 田间坐果数也存在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87.
我国马铃薯病虫害发生现状与防控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铃薯在我国是继水稻、玉米和小麦之后的第四大主粮作物,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精准扶贫、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马铃薯优势产区包括北方一作区(东北、华北、西北)、中原二作区、西南混作区以及南方冬作区,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位居世界首位。本文概述了我国马铃薯各优势产区主要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和及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88.
黄瓜根结RDR酶基因的分离与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黄瓜(Cucumis sativus L.)自交系9930全基因组序列,采用RT-PCR的方法,分离出根结形成过程中表达的RDR基因,共获得了5个CsRDR基因:CsRDR1a、CsRDR1b、CsRDR1c、CsRDR2和CsRDR6(HQ738485 ~ HQ738489)。qPCR定量分析表明,5个基因在接种根结线虫后的不同时期表达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CsRDR1a、CsRDR1b、CsRDR2和CsRDR6在接种线虫早期(6 h)相对表达量明显增加;而CsRDR1c在接种36 h时相对表达量达到最高,从而表明CsRDR基因与黄瓜根结的发育相关。  相似文献   
89.
 探究南方根结线虫Me3毒性与非毒性群体对抗感寄主趋向性和侵染能力,为揭示毒性群体致病机理及防治根结线虫策略提供理论依据。使用以水琼脂为介质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比分析辣椒抗病品种HDA149和感病品种茄门根尖附近聚集的2龄幼虫(J2)数量,来揭示南方根结线虫对抗感辣椒品种根尖的趋向性效应,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检测侵入到辣椒根系的毒性与非毒性线虫数量,对其侵染能力进行比较。J2 趋向性试验结果显示,在相同的时间点,HDA149 和茄门辣椒根尖处附近聚集的毒性群体 J2 数量总是显著多于非毒性群体的 J2数量;J2 对抗感辣椒的选择性结果表明,不论是毒性群体还是非毒性群体的 J2,在相同的时间点,茄门根尖附近聚集的线虫数量显著多于HDA149根尖附近的线虫数量;荧光定量 PCR 检测线虫侵染结果显示,毒性群体 J2侵入到辣椒根系的数量相对非毒性群体的 J2 更多。总之,相比南方根结线虫Me3非毒性群体,毒性群体的 J2 对寄主根系有较强的趋向性,并且侵染效率更高;相比于抗性寄主,Me3毒性群体和非毒性群体的 J2 对感病寄主有更强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90.
致病疫霉对苯酰胺类杀菌剂抗性研究概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致病疫霉 (Phytophthorainfestans)引起的马铃薯和番茄晚疫病是一种世界性的重要病害 ,该病造成的损失及用于防治的费用使晚疫病成为世界上耗资最大的病害之一〔1〕。 1995年 ,美国哥伦比亚盆地和俄勒冈州 ,因马铃薯晚疫病造成的损失及用于防治的费用高达 30 0 0万美元 ;1998年 ,通过改进栽培管理 ,其经济损失和防治费用有所降低 ,但仍达 2 2 30万美元 ,其中杀菌剂费用占去 1980万美元〔2〕。由此可见杀菌剂在晚疫病的防治中依然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苯酰胺类杀菌剂 (PAFs)主要包括甲霜灵 (瑞毒霉 )、恶霜灵 (杀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