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163篇 |
免费 | 626篇 |
国内免费 | 1013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295篇 |
农学 | 1505篇 |
基础科学 | 1387篇 |
1197篇 | |
综合类 | 11017篇 |
农作物 | 1327篇 |
水产渔业 | 1500篇 |
畜牧兽医 | 6865篇 |
园艺 | 1999篇 |
植物保护 | 71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48篇 |
2023年 | 602篇 |
2022年 | 695篇 |
2021年 | 739篇 |
2020年 | 676篇 |
2019年 | 859篇 |
2018年 | 879篇 |
2017年 | 467篇 |
2016年 | 552篇 |
2015年 | 600篇 |
2014年 | 1465篇 |
2013年 | 1072篇 |
2012年 | 1129篇 |
2011年 | 1154篇 |
2010年 | 1177篇 |
2009年 | 1237篇 |
2008年 | 1148篇 |
2007年 | 1170篇 |
2006年 | 1118篇 |
2005年 | 1077篇 |
2004年 | 977篇 |
2003年 | 957篇 |
2002年 | 905篇 |
2001年 | 715篇 |
2000年 | 743篇 |
1999年 | 716篇 |
1998年 | 704篇 |
1997年 | 695篇 |
1996年 | 611篇 |
1995年 | 630篇 |
1994年 | 583篇 |
1993年 | 552篇 |
1992年 | 520篇 |
1991年 | 461篇 |
1990年 | 426篇 |
1989年 | 316篇 |
1988年 | 168篇 |
1987年 | 168篇 |
1986年 | 140篇 |
1985年 | 116篇 |
1984年 | 112篇 |
1983年 | 73篇 |
1982年 | 81篇 |
1981年 | 87篇 |
1980年 | 43篇 |
1979年 | 20篇 |
1978年 | 14篇 |
1977年 | 14篇 |
1963年 | 12篇 |
1959年 | 1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991.
以一体化土壤采集器为试材,采用植丛内外差值百分比法,以围封退化短花针茅草地为研究对象,临近自由放牧草地为对照(CK),对比研究了荒漠草原短花针茅植丛对土壤颗粒组成和SOC和TN的富集效应在空间上的变化,以期探讨植丛对土壤富集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就富集率"E"值而言,粘粒(<2μm)和砂粒(50~2 000μm)的富集格局大致趋势相反,生境和土层深度对粉粒(2~500μm)的富集均无显著影响(P>0.05)。SOC在6~8 cm土层放牧区显著高于围封区,12~14 cm土层围封区显著高于放牧区;TN则在4~6 cm土层围封区显著高于放牧区,12~14 cm土层放牧区显著高于围封区(P<0.05)。沿土层深度垂直变化,颗粒组成仅放牧区砂粒在12~14 cm土层"E"值显著增高(P>0.05);SOC围封区0~2 cm土层"E"值显著高于其它土层(P<0.05),TN放牧区呈先减少后增高"V"型变化,4~8 cm土层"E"值显著降低(P<0.05),放牧区的SOC和围封区的TN都无显著变化(P>0.05)。粘粒与砂粒的"E"值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粉粒与粘粒、粉粒与砂粒的"E"值相关关系逆转;颗粒组成与SOC、TN的"E"值相关性都不显著(P>0.05)。总之,围封并未使短花针茅植丛对土壤粘粒的整体富集率增大,反而有所降低;但围封确推动了土壤粘粒和SOC表聚型富集;土壤SOC和TN的富集是2个独立的过程,围封都有利于任意土层TN的富集。 相似文献
992.
大尺度散体组构分维和SOC判据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15组散粒体自组织临界性与粒径的非均匀性有关的真实沙堆模型,分析了实验表现出来的3种动力学行为:即准周期分布、正态分布和负幂律分布;进而研究了非均匀系数不能描述系统组构的自相似性和作为自组织临界性的判据。应用分形理论研究了沙堆组构的分形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非均匀系数为1.53~5.0时,沙堆组构具有良好的分形特征,分维数在非均匀系数<2.85时增长较快,>2.85时增长较慢,但分维数不超过3.0。分析了沙堆组构的分形特征与自组织临界性的内在联系,指出呈现出自组织临界性的系统具有稳健的分形结构,并讨论了自组织临界性的判据。最后探讨了SOC理论在山地灾害预测预报和防治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93.
994.
995.
996.
997.
正畜禽养殖技术直接关系养殖业生产安全、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生态安全。近年来,在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不断加大惠民、惠牧政策力度的同时,基层畜禽养殖技术培训全力发挥积极作用,各地畜禽养殖数量、养殖规模和养殖质量取得了长足发展,畜禽养殖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得到了全面提升,为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但是,基层少数地方在畜禽养殖技术培训中,一 相似文献
998.
IMC10200株ALV-J实验诱发禽骨髓性白血病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分离自肉种鸡群亚临床感染的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IMC1o200株进行了实验感染诱发禽骨髓性白血病的病理学研究.IMC10200株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尿囊腔接种11日龄肉鸡胚和SPF蛋鸡胚,孵出后跟踪观察.9周龄时随机抽检感染鸡,感染肉鸡特异引物PCR检测全部为阳性;组织病理学观察感染鸡无明显病变.至21周龄时感染肉鸡出现第一例典型骨髓性白血病病例;感染SPF蛋鸡未见明显J亚群禽白血病相关病变. 相似文献
999.
生物质炭添加对重金属污染稻田土壤理化性状及微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了生物质炭添加对红壤性水稻土理化性状、重金属含量及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通过田间小区长期定位试验,一次性施入不同量生物质炭(0,10,20,30,40t/hm2),于2017年9月采集各处理表层土样(0—15cm),研究土壤理化性状、重金属含量及微生物生物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生物质炭添加对土壤理化性状、重金属含量及微生物生物量均有显著影响。与对照相比,供试土壤的pH、EC和有机质含量随生物质炭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增幅分别为5.11%~18.43%,37.62%~104.31%和1.72%~22.41%,而有效磷和铵态氮含量随生物质炭添加量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分别在生物质炭添加量为10t/hm2和30t/hm2时达到最大值。随生物质炭添加量的增加,土壤有效态Cd和有效态Pb含量均呈降低趋势,而土壤有效态As含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三者均在生物质炭添加量为40t/hm2时达到最小值。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微生物商随生物质炭添加量的增加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均在生物质炭添加量为20t/hm2时达到最大值。相关分析表明,生物质炭添加量分别与土壤有效态Cd和Pb含量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通径分析表明,生物质炭主要是通过直接作用影响土壤有效态Cd含量,而土壤pH、EC、有机质、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有效磷主要是通过间接作用影响土壤有效态Cd含量。因此,添加适量生物质炭不仅可以改善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和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养分含量,还可以改良土壤生物学性质,增加土壤微生物量。研究结果可为提高稻田土壤肥力和改善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大豆活性肽对肉鸡肠道黏膜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500只1日龄艾维茵肉鸡随机分为5组,即分别饲喂添加80、120和200g/kg大豆活性肽的日粮、添加抗生素的日粮和基础日粮。在28、49日龄取材,采用组织切片及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肉鸡十二指肠、空肠、盲肠的绒毛长度与隐窝深度比值、杯状细胞数量,观察大豆活性肽对肉鸡肠道黏膜结构的影响,进而研究大豆活性肽对肉鸡消化能力的作用。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80 ̄120g/kg的大豆活性肽能够提高肉鸡生长初期的肠道杯状细胞数量,增加肉鸡肠道绒毛长度/隐窝深度比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