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10篇
  21篇
综合类   106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研究湘南某地铅锌矿尾矿污染区土壤中Pb,Zn,Cd和As的形态分布表明:Pb,Zn和Cd在土壤中主要以难于被作物利用的残渣态存在,其百分比分别为Pb57.8%~79.3%,Zn72.9%~88.9%,Cd49.2%~59.6%;As主要以闭蓄态存在,占55.2%~63.7%,可溶态As没有检出;Pd和Cd的有效态比例高于Zn,两者在作物中的残留量高,残留次序为:根茎类作物>瓜果类作物;As在大部分作物中没有检出.  相似文献   
52.
用气相色谱法测定面粉和大米中14种农药残留量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11  
为了快速、准确地测定面粉和大米中14种农药的残留量,采用丙酮提取,硅镁吸附剂柱层析净化,气相色谱法进行检测.不同浓度的添加回收率试验结果表明,农药在面粉和大米样品的添加回收率为76.17%~116.46%,变异系数为0.16%~16.24%,最小检测量为0.0015~0.0250ng,该方法的灵敏度、准确度和精密度均符合农药多残留测定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53.
以大米淘洗水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第1、2、3次大米淘洗水进行化学需氧量(COD)、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总氮(TN)、总磷(TP)、氨氮(NH_4~+-N)等污染指标进行测定,比较了第1、2、3次大米淘洗水中各污染指标含量,并估算我国大米淘洗过程中的产污量。结果表明:第1、2、3次淘洗水中污染负荷均以COD、BOD5为主,TN污染居中,TP、NH_4~+-N污染负荷相对较少,随着淘洗次数增加,第2、3次淘洗水中COD、BOD5、TN、TP、NH_4~+-N污染量逐渐降低,但污染总量增加。经估算,淘洗1次,全国大米淘洗水中COD、BOD5、TN、TP、NH_4~+-N污染年排放量分别为113.52万、64.89万、8.19万、0.36万和0.24万t;淘洗2~3次,污染年排放量不同程度增加。  相似文献   
54.
耕作模式和滞水时间对稻田中氮磷动态变化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微区模拟稻田试验,分析了免耕、浅耕和深耕3种耕作模式下滞水时间不同的稻田排水中氮磷的动态特征及总氮、总磷流失潜能,研究了稻田夏季施肥耕作模式和滞水时间对氮磷的减排效能.结果表明:(1)深耕有利于土壤固肥作用的发挥,田面水中TN和NH+4-N浓度呈逐渐下降的趋势.浅耕和深耕土壤中微生物环境利于硝化反应,不易被土壤吸附的NO-3-N得以迅速向田面水中释放.免耕和深耕处理的田面水中TP和DP浓度在第1~5 d内浓度较高,3个耕作处理的滞排水中TP和DP在耕作处理5 d后均处于较低的浓度水平.(2)不同耕作模式滞水5 d后TN的绝对流失量均处于较低水平.免耕、浅耕、深耕在滞水5 d后可分别减少田面水中TN流失59.55%~65.68%、70.15%~88.20%和65.23%~77.26%.深耕处理的模拟稻田田面水中TN的流失潜能相对较小.不同耕作模式处理相对流失形态与潜能以TN为主.(3)免耕处理田面水中TP的绝对流失量最大,浅耕处理田面水中TP绝对流失量最少.免耕、浅耕、深耕在滞水5 d后再排水可分别减少田面水中TP流失54.70%~67.78%、62.99%~85.09%和52.45%~87.99%.浅耕处理模拟稻田田面水中TP的相对流失潜能较小.不同耕作模式处理田面水中磷素的相对流失形态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田面水中磷素流失形态随时间变化呈现出 TP与DP交替变化的现象.总之,从减少田面水中氮磷的绝对流失量出发,夏季浅耕不失为最佳清洁耕作模式;同时在滞水5 d后排水,能有效减少田面水中氮磷的流失量,减少稻出排水对面源污染的影响.  相似文献   
55.
丙硫克百威在几种土壤中的迁移和降解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薛南冬  杨仁斌 《土壤学报》2003,40(1):130-135
对丙硫克百威在湖南几种土壤中的迁移和降解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丙硫克百威在土壤中能被雨水淋溶迁移 ,在 2 0cm耕作土层中 ,丙硫克百威及其降解产物克百威要分布在 0~ 1 4cm范围内 ,丙硫克百威的使用 ,对地下水污染的可能性比较小。丙硫克百威在第四纪红土红壤、河潮土、河潮泥中半衰期分别为 6.3d、7.3d、8.8d。在施药 3 0d内 ,丙硫克百威在土壤中降解很快 ,化学降解作用要大于生物降解作用 ,其中部分降解产物为克百威、3 -羟基克百威 ,其中 3 -羟基克百威在丙硫克百威降解过程中产生甚微。克百威的继续降解随时间无明显的规律。  相似文献   
56.
通过在某雄黄矿区的野外调查,并结合实验室分析,证实蜈蚣草和五节芒不仅能很好地生长在较高浓度砷污染土壤上,而且还能大量地积累砷到其体内,表现出较强的富集能力,尤其是蜈蚣草。砷在蜈蚣草体内的分布表现为羽片>茎秆;而砷在五节芒体内的分布表现为茎秆>羽片。盆栽试验表明,两个品种的油菜(湘杂油1号和湘杂油15号)对砷也有一定的耐性和富集能力。当土壤砷含量小于108.59 mg/kg时,油菜能正常生长,且生物量很大,而当土壤砷含量达到208.83 mg/kg时,砷会对油菜产生毒害作用,其生长速度较慢,对砷的富集能力也减小。因此,在砷污染区可以利用蜈蚣草、五节芒和油菜等具有较高抗砷能力和能大量累积砷的植物构建一个可修复砷污染的人工生态系统,从而更有效地修复砷污染的土壤。  相似文献   
57.
借助高效液相色谱梯度淋洗分析技术,研究了青枯灵在水稻中的降解与残留行为。结果表明,青枯灵在水稻植株、土壤和稻田水中的降解符合一级化学反应动力学方程Ct=C0e-kt。青枯灵在水稻植株中的降解半衰期为2.3 ̄2.6d,在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为4.4 ̄4.5d,在稻田水中为0.9 ̄1.0d。青枯灵20%WP按推荐剂量和高剂量施于水稻田后,在水稻中的残留情况表现为明显的接触性残留,其残留分布情况为:稻壳>稻草>糙米>稻田土壤。建议将青枯灵在水稻糙米中的MRL值暂定为0.3mg·kg-1。建议在水稻生长期,用青枯灵20%WP按推荐剂量喷雾防治病害,最多施药3次,且最后1次施药距收获20d以上,这样收获的水稻食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58.
棉田中丙硫克百威及其代谢物残留量的气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采用气相色谱法研究了丙硫克百威及其代谢物克百威和3-羟基克百威在棉田中的残留分析方法。结果表明:样品中的丙硫克百威和克百威用丙酮提取(3-羟在克百威经稀盐酸水解后,二氯甲烷提取,提取液在浓缩脱水后与无水乙醇反应),再用二氯甲烷萃取,浓缩,经活性炭-弗罗里硅土柱净化,用气相色谱仪检测,当添加量在0.05、0.5,2.0mg/kg时,各类样品的平均回收率为76.1% ̄106.5%,变异系数在3.3% ̄  相似文献   
59.
借助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法(HPLC-UV),研究了不同pH和温度条件对双草醚钠盐水解的影响,以期为指导双草醚钠盐的合理使用以及评价其环境特性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处理该除草剂废水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参数。结果表明,双草醚钠盐的水解速率和机制受其化合物本身的结构和介质的酸碱度影响很大。双草醚钠盐在酸性条件下易水解,酸能催化双草醚钠盐的水解,且随着pH值的降低水解速度加速,当pH为3和5时,双草醚钠盐的水解半衰期分别为2.61、36.67d。双草醚钠盐在中性和弱碱性条件下水解缓慢,当pH为7和9时,双草醚钠盐表现得相当稳定,25℃下经过30d的水解反应均未超过10%,而强碱性环境下的水解速度明显加快。温度升高有利于双草醚钠盐的水解反应,pH4时水解活化能为58.367kJ·mol-1,温度效应为2.6。  相似文献   
60.
采用室外微区模拟稻田人工蓄水的控排水技术,在5、10、20cm等3个蓄水深度处理(分别表示为t-5、t-10、t-20)条件下,对拔节孕穗期稻田中氮磷的动态特征及降污潜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田面水中TN、NH4+-N和TP浓度与蓄水深度呈显著负相关(y=-2.18x+10.870,R2=0.960;y=-0.048x+2.063,R2=0.999;y=-0.05x+0.223,R2=0.949),即蓄水深度越大,TN、NH4+-N和TP浓度越低.田面水中的NO3--N浓度与蓄水处理相关性不明显,但比较而言,t-20的NO3--N浓度要大于t-5和t-10,并于深施处理第5天后出现反弹升高现象.撒施尿素对田面水中悬浮物(SS)有絮凝沉淀作用,以致在施肥后第2天SS浓度最低.从减排降污综合效能看,在暴雨或大雨频发期,将排水堰高度提高到10~20cm,延长滞留涝水时间5~7d左右,具有显著的减排降污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