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4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2篇
  10篇
综合类   63篇
农作物   80篇
畜牧兽医   60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为揭示不同萌发物候型茶树的休眠机制,以特早生茶树品种龙井43和中生茶树品种碧云为材料,利用钙黄素处理茶树茎段,检测越冬芽在休眠与萌发时期与其他器官的物质交流情况。利用同源比对鉴定胼胝质水解相关基因,并分析其序列特征及在冬季不同时期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越冬芽在茶树生长阶段和休眠阶段都存在着与着生茎段和母叶间的物质交流;从茶树越冬芽休眠形成到解除的不同时期,其物质交流存在"强-弱-强"的变化规律,但龙井43的与碧云相比存在较短的物质交流减弱时期;两种茶树的物质交流变化模式与鉴定到的茶树胼胝质水解正向调控相关基因CsGLU1的表达模式密切相关;启动子序列分析进一步证实CsGLU1启动子区有多个与激素信号以及低温和休眠响应相关转录因子结合的保守序列。茶树越冬芽在休眠和非休眠状态下都存在与茎和母叶之间的物质交流,且物质交流强弱与茶树越冬芽休眠状态改变密切相关。CsGLU1可能是参与胼胝质水解调控,改变茶树越冬芽物质交流水平,进而影响茶树休眠状态的关键基因。这对明确茶树越冬芽休眠状态变化和深入揭示不同萌发物候型茶树休眠机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2.
依据兽药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开展银翘蓝芩口服液对靶动物鸡的安全性研究,为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提供数据资料。按银翘蓝芩口服液临床推荐剂量的1、3、5倍连续饮水给药7d,给药前后,逐只称重。试验结束后采集血液和组织器官,进行血常规、血液生化指标、脏器指数及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各给药组鸡只的体重、血常规、血液生化及脏器指数等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各组织器官未见明显的病理组织学变化。说明银翘蓝芩口服液饮水给药对靶动物鸡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43.
中国茶树初级核心种质取样策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快速、准确地从丰富的茶树种质资源中鉴定出育种上迫切需要的优异基因源,需要建立茶树资源的核心种质。利用"茶树种质资源鉴定评价数据库"中数据齐全的1048份资源的基本数据和鉴定评价数据,从总体取样比例、分组方法、组内取样比例和取样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茶树核心种质构建取样策略研究,为进行茶树核心种质构建提供方法依据。结果表明,以20%的总体取样比例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能够保留95%以上的表型性状。在此比例下,对3种分组方法、4种组内取样比例、2种组内取样方法与不分组完全随机取样共25种取样方法构建的茶树初级核心种质进行了比较,用表型保留比例、表型方差、表型频率方差、多样性指数、数量性状变异系数5个参数对不同取样方法与原始种质都进行了的比较分析,发现不同检验指标下各种方法的排序结果不同,分组方法与确定组内取样比例的方法之间存在明显的互作效应。综合5种检验参数的排序结果,确定茶区-对数比例-聚类取样为茶树初级核心种质构建的最佳取样策略。  相似文献   
44.
茶树天然杂种叶片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树是多年生异花授粉作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由于天然杂交的结果,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杂合种群,使得茶树的遗传基础复杂化。目前,我国在生产上栽培利用的茶树品种,主要是天然授粉的有性群体品种,无一例外都是杂合群体。研究探讨茶树天然杂种的遗传变异规律,特别是那些与茶叶品质、产量等有关的经济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无疑对茶树有性群体品种的改良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仅就茶树天然杂种叶片主要特征的遗传变异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5.
香根草提取物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测定了香根草提取物对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香蕉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musae)、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gsporium)和葡萄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sporioides)这5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室内抑菌试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石油醚和乙酸乙酯萃取物对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两部分萃取物对上述5种病原真菌均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中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好,EC50值分别为1.844和3.470 mg·mL-1。室外盆栽试验结果显示石油醚萃取物在浓度为0.025 g·mL-1时对水稻纹枯病菌保护防治效果达到66.70%,治疗防治效果为14.16%。该研究为植物病害防治和新型植物源杀菌剂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6.
萜烯指数在茶品系间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气相色谱法研究了茶花精油中几种单萜烯醇及其比值(萜烯指数)的变化。结果表明,花器的各单萜烯醇含量随茶树花期(11月上旬至12月上旬)而变化,但萜烯指数不受花期影响。同一无性品系不同成熟度全花的萜烯指数值有变化,但雄蕊形成至成热则一直保持恒定。成熟花不同花器部分的萜烯指数值不同,其中雄蕊群的测定值与全花一致。11个无性品系成熟花的萜烯指数值表现出明显的品系间差异。无性系间杂交 F_1代的萜烯指数,变幅范围出现在双亲值之间;正、反交 F_1代表现出不同的萜烯指数值。  相似文献   
47.
中药鸭跖草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跖草(Commelina communis L.)具有祛风行水、清热、凉血、解毒的功效,主治寒热瘴疟、水肿尿少、高热不退、咽喉肿痛等症。阐述了鸭跖草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以期使新型高效、副作用小的中药鸭跖草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达到疗效最大化,副作用最小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48.
为了建立新型复方氟苯尼考注射液中氟尼辛葡甲胺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选用Hypersil ODS2(250mm×4.6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水(体积比为80∶20),检测波长为254nm,柱温30℃,流速1mL/min进行测定。结果显示,氟尼辛葡甲胺在该色谱条件下,系统适应性良好;在27~889μg/mL的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9 596.7X+32 979,R2=0.999 9;总平均回收率为(97.16±2.05)%,RSD为2.11%;对5批样品中的氟尼辛葡甲胺进行含量测定,RSD为1.14%。表明该方法可用于新型复方氟苯尼考注射液中氟尼辛葡甲胺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49.
炎毒热清及其微乳制剂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和体外抑菌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评价炎毒热清(AEE)及其微乳制剂(AEE-ME)的安全性和抑菌活性。[方法]用灌胃法对小鼠进行急性毒性试验,并采用改良寇氏法计算半数致死量及其95%可信区间;采用杯碟法研究抑菌作用。[结果]AEE经小鼠口服LD50为10.937 g/kg,95%可信区间为9.309~12.850 g/kg;AEE-ME经小鼠口服LD50为5.357 g/kg,95%可信区间为4.388~6.566 g/kg。AEE对猪大肠杆菌O149、金黄色葡萄球菌、鸡白痢沙门氏菌、无乳链球菌的MIC分别为10.00、20.00、20.00、10.00 mg/ml;AEE-ME对上述4种菌的MIC依次为5.00、10.00、5.00、5.00 mg/ml,对绿脓杆菌的MIC为20.00 mg/ml。[结论]AEE属实际无毒性物质,AEE-ME为低毒性物质,二者均有抑菌活性且AEE-ME抑菌作用强于AEE。  相似文献   
50.
考察双氯芬酸钠注射液的肌肉刺激性,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采用同体左、右侧自身比对法,对日本大耳白兔进行股四头肌注射给药,经折算,供试品双氯芬酸钠注射液给药剂量为14.39mg/kg,等体积9mg/mL氯化钠注射液用作阴性对照,每天1次,连续3d。自给药起到给药后第19天,观察试验兔的一般状况,进行注射部位解剖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综合评价其肌肉刺激性。双氯芬酸钠注射液注射后1周内对股四头肌有较强的刺激性,在给药19d后肌肉损伤可以完全恢复。双氯芬酸钠注射液符合我国《化学药物刺激性、过敏性和溶血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中注射剂对于肌肉刺激性的要求,可用于肌内注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