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3篇
农学   47篇
  6篇
综合类   25篇
农作物   3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雷蒙德氏棉和亚洲棉SSR重复序列类型和丰度差异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薇  杜雄明  赖童飞 《棉花学报》2008,20(6):418-424
 利用生物信息学相关方法对NCBI数据库中39277条亚洲棉(Gossypium arboretum L.)及63588条雷蒙德氏棉(Gossypium raimondii L.)的EST序列共计64.08 Mb(约相当于基因组的6.02%)分别进行拼接,比较分析了两棉种简单重复序列的重复类型及丰度差异。结果表明:拼接后的一致性序列中,亚洲棉比雷蒙德氏棉存在较高比例的单条序列簇;亚洲棉一至六碱基6种重复类型的SSR间隔距离分别比雷蒙德氏棉的大;亚洲棉中二到六碱基等5种重复类型的比例高于雷蒙德氏棉,但单碱基重复类型比例低于雷蒙德氏棉;两棉种的单碱基、四碱基和六碱基重复类型的优势重复基序和丰度也不同。因此,认为利用四、五、六碱基三种重复类型设计的SSR引物可以有效地鉴定亚洲棉和雷蒙德氏棉的基因组差异。对四倍体棉种的A、D亚组供体棉种中SSR的差异分析,为SSR标记开发、棉种起源和进化的深入研究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82.
陆地棉苗期耐盐性的高效鉴定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2个耐盐和2个盐敏感的陆地棉品种,分别设置对照和4% (40 g L–1)浓度NaCl溶液处理三叶期幼苗,处理72 h后调查盐害指数,测定地上部分鲜重、根鲜重、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荧光参数、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抗氧化酶类活性等13个与耐盐性相关的重要指标。利用灰色关联聚类、主成分分析和逐步回归等方法综合评价陆地棉苗期耐盐性,认为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可以作为鉴定陆地棉苗期耐盐性的关键指标,构建耐盐指数(y)方程y = 1.943x – 0.882,(x = 最大光化学效率),同时结合另外2个耐盐和2个盐敏感品种所得方程y值对耐盐等级进行划分。进一步利用23个已知耐盐性的品种检验方程,计算结果与田间鉴定结果完全一致。因此选用最大光化学效率作为唯一指标鉴定陆地棉苗期耐盐性,高效准确,同时通过构建方程和划分耐盐等级,为未来大规模陆地棉品种资源耐盐性鉴定提供技术标准和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83.
具有野生棉外源基因的陆地棉特异种质创造与利用进展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总结了优质纤维、自然抗虫、抗病、高衣分等具有野生棉外源基因的陆地棉种质的创造,及其在棉花常规育种、杂种优势利用、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该类种质资源的利用前景,以期促进该类种质在棉花育种改良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4.
[目的]磷酸乙醇胺N-甲基转移酶(phosphoethanolamine N-methyltransferse,PEAMT)是植物磷酸胆碱合成的关键酶,而磷酸胆碱是可以增强植物抗性的甘氨酸甜菜碱合成底物胆碱的前体.通过对陆地棉磷酸乙醇胺N-甲基转移酶基因(GhPEAMT1)的克隆、表达模式分析,以及功能验证,探究GhP...  相似文献   
85.
【目的】天然彩色棉是理想的绿色、环保、健康纺织原料,建立并优化棕色棉和绿色棉胚珠离体培养体系,研究渗透压调节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和类黄酮代谢前体物质等生长物质对彩色棉胚珠培养纤维发育的影响,为彩色棉纤维色泽改良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以棕1-61、RT白絮、绿棉CC28为材料,采用常规栽培管理方法种植,在开花当天标记棉铃,取开花后3 d的棉铃进行离体培养。所有处理均在BT培养基基础上添加10.0 μmol·L-1的IAA和5.0 μmol·L-1的GA3,此外分别采用不同浓度的渗透压调节剂(甘露醇、氯化钠、氯化钾、蔗糖)、植物生长调节剂(茉莉酸甲酯、油菜素内酯)和类黄酮代谢前体物质(苯丙氨酸、阿魏酸)进行处理。除了考察油菜素内酯和茉莉酸甲酯交互作用的试验外,其他均为品种和处理的双因素试验。在离体培养30 d后观察纤维显色状况、测量纤维长度并称取胚珠鲜重、纤维干重和胚珠干重。试验中每个处理的数据均计算平均数和标准误,主要采用最小显著差数法或新复极差法进行多重比较。【结果】离体培养条件下彩色棉纤维在培养后15 d显色;适合彩色棉胚珠生长和纤维发育的最佳处理为5 g·L-1蔗糖,其中棕1-61纤维长度、胚珠鲜重、纤维干重和胚珠干重比对照分别显著增加28.35%、20.69%、103.70%和75.84%(P<0.05),绿棉CC28纤维长度、胚珠鲜重、纤维干重和胚珠干重比对照分别显著增加8.10%、16.07%、63.14%和82.76%(P<0.05);0.05 μmol·L-1MeJA处理时棕1-61纤维长度比对照显著增加22.90%(P<0.05),CC28纤维长度对照增加4.39%,差异不显著;0.5 μmol·L-1BR处理使棕1-61、CC28纤维长度分别比对照显著增加22.46%和11.56%(P<0.05);25 μmol·L-1阿魏酸处理下棕1-61、CC28纤维长度分别比对照显著增加了8.72%和8.81%(P<0.05);添加适宜浓度的甘露醇(30 g·L-1)、氯化钠(0.10 mol·L-1)、氯化钾(0.20 mol·L-1)、蔗糖(10 g·L-1)、茉莉酸甲酯(40 μmol·L-1)或者苯丙氨酸(0.10 mmol·L-1)有利于棕色棉显色,其中40 μmol·L-1茉莉酸甲酯效果最好;试验所用的生长物质处理下,绿色棉显色差异不大。【结论】蔗糖为彩色棉胚珠生长和纤维发育提供了糖源和渗透环境;适宜浓度的茉莉酸甲酯、油菜素内酯或阿魏酸有利于棕色棉和绿色棉纤维伸长发育;油菜素内酯和茉莉酸甲酯存在交叉作用,油菜素内酯主要参与纤维伸长过程中,而茉莉酸甲酯可能参与到棕色棉色素代谢过程中;一定浓度的甘露醇、氯化钠、氯化钾、蔗糖、茉莉酸甲酯或苯丙氨酸有利于棕色棉色素合成;渗透压调节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和类黄酮前体物质对绿色棉纤维显色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86.
王晟  赵国红  杜雄明 《棉花学报》2009,21(3):184-189
 在腺苷酸环化酶结合蛋白(CAP)的编码区两端设计引物,利用PCR方法,克隆了亚洲棉CAP基因DNA和cDNA序列。经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该基因DNA序列中存在9个内含子;cDNA序列全长1425个核苷酸,总共编码471个氨基酸残基,其序列特征包含CAP蛋白家族所特有的四个结构域,因此被命名为GaCAP。它的C末端氨基酸残基可以与Actin蛋白结合;N末端带有CAP蛋白特有的RLE残基区,可介导CAP与腺苷酸环化酶发生互作,因此,该蛋白可能参与细胞对信号的应答反应进而影响细胞骨架结构的生物过程。  相似文献   
87.
天然彩色棉是理想的绿色、环保、健康纺织原料。本研究以棕1-61、RT白絮、绿棉CC28为材料,采取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胚珠,在离体培养30 d后观察纤维显色状况,测量纤维长度并称取胚珠鲜重、纤维干重和胚珠干重。采用新复极差法进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水杨羟基肟酸和氟啶酮处理下,棕色棉和绿色棉纤维颜色均变淡,且浓度越高颜色越浅;添加低浓度尿素、氯霉素和芸薹素唑可以使棕色棉显色明显,但对绿色棉纤维色泽显现影响不大;添加氯化钴后,棕色棉纤维色泽变淡,而对绿色棉纤维色泽影响不大;另外氯化钴还抑制愈伤组织的生成;添加苯丙氨酸解氨酶抑制剂或4CL抑制剂后棕色棉和绿色棉纤维颜色变浅,浓度越高,颜色越淡;水杨羟基肟酸、芸薹素唑、氟啶酮、氯化钴、苯丙氨酸解氨酶抑制剂或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L)抑制剂的添加均导致纤维长度、胚珠鲜重、纤维干重和胚珠干重等降低。本文筛选出参与调控彩色棉纤维发育和色素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为彩色棉纤维色泽改良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8.
陆地棉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鉴定分析陆地棉种质的纤维品质、产量和早熟等性状,筛选综合评价指标,建立可靠的综合评价模型,为陆地棉品种选育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来源广泛的630份陆地棉种质为材料,在中国3个主要植棉区的8个环境下,对17个表型性状进行鉴定,使用R包"lme4"对表型性状数据进行最佳线性无偏估计(best linear unb...  相似文献   
89.
棉花分子标记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棉花分子标记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讫今,其研究方法包括“经典”的RFLP、目前广为采用的RAPD及最新发展的AFLP等技术。减数分裂的原位杂交是棉花分子标记的特色,已形成较为定形的ISH或FISH技术。物种起源与演化是棉花分子标记研究的主要内容,同时在RFLP图谱方面取得明显进展。我国本领域工作仅仅开始,但某些方面有希望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本文就上述状况和问题作了概要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90.
越南棉花生产发展晚,面积小,产量低,纺织用棉85%以上靠进口.土地贫瘠,无灌溉排水系统,化肥等投资不足,低密度,大个体,以种植杂交棉为主(80%).科研水平相对较低,但注重害虫综合防治和提高棉种加工质量,科技成果推广和转化速度快,组织系统完善,国际交流也很广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