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4篇
林业   27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3篇
  15篇
综合类   130篇
农作物   1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72篇
园艺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61.
人工栽培雷公藤醇提取物对杉木种子发芽的化感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醇浸提的方式对人工栽培雷公藤的生化物质进行提取,通过杉木种子发芽试验进行生物检测,结果表明:浓度为50mg/kg的雷公藤各器官醇浸提液对杉木种子的发芽和生长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62.
基于生态足迹方法计算了1997—2007年福建省纵向时间序列的能源生态足迹,结果发现:福建省1997—2007年间人均能源生态足迹波动性较大,1997年人均能源生态足迹为0.292 ghm2,而2007年人均能源生态足迹为0.878 ghm2,能源生态足迹总体呈现上升趋势;1997年能源消费总量为2 168.82万t标准煤,2007年能源消费总量为7 774.52万t标准煤,年平均增长23.50%;福建省1997—2007年的能源足迹产值(VEF)和能源足迹压力强度(EFI)变化幅度不大,人均林地生态承载力从1998年的盈余0.058 hm2到2007年的赤字0.408 hm2,说明福建省生态环境压力增大问题日益严重,急需转变能源使用方式,加大节能减排力度.  相似文献   
263.
为了促进小江流域生态恢复和景观生态合理规划设计,运用RS和GIS技术,从景观要素斑块特征的角度,对地震灾后北川县苏保河小流域景观格局和破碎度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针叶林、阔叶林、灌丛、草地和农田是苏保河小流域的5种主要景观类型,其面积和周长之和分别占全流域的84.51%和73.98%;各景观类型面积大小顺序与周长大小顺序基本一致,但其各个景观要素内各斑块周长和面积分布极不均匀,尤其以阔叶林、道路和沟道最为明显;经受过自然灾害或受人为干扰强烈的区域景观破碎度明显高于植被覆盖区域景观;不同景观斑块形状不一,道路和沟道的形状最不规则,而光板岩形状最接近正方形。  相似文献   
264.
本试验旨在探究正常生理条件下牦牛热休克蛋白27基因(HSP27)在雄性牦牛心、肝、脾、肺和肾5种脏器中的表达差异。试验采用普通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 PCR)检测HSP27基因在雄性牦牛组织器官样本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HSP27基因在雄性牦牛5种脏器样本中均有表达,并存在表达差异,在肾脏中的表达量占试验总表达量的比例最低,在脾脏和肺脏中的表达量占试验总表达量的比例较低(分别为肾脏表达量的4倍和7倍),在肝脏中的表达量占试验总表达量的比例较高(为肾脏表达量的95倍),在心脏中的表达量占试验总表达量的比例最高(为肾脏表达量的96倍)。通过对HSP27基因在牦牛不同组织器官中的表达差异分析,推测其表达差异性可能与牦牛生活环境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为进一步探索牦牛在高原低氧高寒环境下机体内HSP27基因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65.
旨在探究牦牛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4(Bos grunniens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 4, BgIGFBP4)在牦牛肝细胞增殖及小鼠生长中的作用。本研究构建了pET-28a-BgIGFBP4原核表达载体,对其进行表达、鉴定,用终浓度为0.002、0.02、0.2、2、20 μg·mL-1的BgIGFBP4蛋白处理肝细胞,采用CCK8法、细胞集落形成试验检测BgIGFBP4蛋白对肝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再根据试验结果选取浓度蛋白处理肝细胞,检测24、48、72 h时肝细胞活性、肝细胞上清生长类激素和肝细胞PI3K-Akt信号通路的变化。选取30日龄((18±1)g)健康雄性KM小鼠,试验组每2 d灌喂100 μL 50 μg·mL-1 BgIGFBP4蛋白,对照组用等量0.9%的生理盐水进行灌喂,每组40只,共80只。试验前进行饥饿处理12 h,试验周期为28 d,在试验28 d时检测各项生长性能指标、血清生长类激素水平和肝PI3K-Akt信号通路的变化。结果显示,获得大小约28.86 ku的BgIGFBP4蛋白,并纯化鉴定得到该目的蛋白。2 μg·mL-1 BgIGFBP4蛋白可促进牦牛肝细胞增殖及集落形成。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2 μg·mL-1BgIGFBP4蛋白处理)肝细胞上清GH、VEGF含量显著升高(P<0.05),肝细胞中PI3K-Akt信号通路细胞增殖相关基因ERBB2、IRS1、PIK3R1、AKT1、RAF1、MAPK3转录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100 μL 50 μg·mL-1 BgIGFBP4蛋白处理)小鼠平均日增重显著增加、料重比显著降低,肝、脾、肺、肾、小肠器官指数显著增加(P<0.05)。试验组小鼠血清GH、ISN、VEGF含量显著升高(P<0.05),小鼠肝中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基因ERBB2、IRS1、PIK3R1、AKT1、RAF1、MAPK3的转录水平显著升高(P<0.05)。综上表明,BgIGFBP4可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牦牛肝细胞增殖、并能促进小鼠生长。这为深入研究IGFBP4在牦牛肝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66.
福建柏为柏科福建柏属唯一树种,是我国二级保护植物以及南方重要的珍贵用材树种。本文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和中国知网数据库,系统梳理了1976—2020年福建柏研究的相关文献,分析研究文献的数量年动态、研究热点、来源、机构、基金、作者及其文章影响力、涉及学科。结果表明:近40年国内外学者们对于福建柏的关注度逐渐提高,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国内福建柏研究的文献量可分3个阶段:第Ⅰ阶段(1976—1996年)萌芽期;第Ⅱ阶段(1997—2017年)较快发展期;第Ⅲ阶段(2018—2020年)平稳发展期。Web of Science中涉及了很多全球性灾害性气候,其研究趋势更强调对福建柏的保护;CNKI中对福建柏混交林的生态效益研究热情最大,对福建柏种源的研究位居前列。福建柏的保护与生态效益的进一步挖掘在未来很有可能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267.
旨在获得牦牛IMPDH基因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分析其在卵巢组织中的时序表达谱,为进一步研究卵巢生长发育及排卵机制奠定基础。通过RT-PCR技术克隆牦牛的IMPDH基因,并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不同物种序列进化关系,利用荧光定量qRT-PCR技术检测IMPDH基因在不同发育时期牦牛卵巢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克隆得到牦牛1 623bp的IMPDH基因cDNA序列,内含1 545bp开放阅读框序列,编码514个氨基酸残基。与野牦牛的相应序列具有很高的同源性(99.4%),表明IMPDH基因在进化过程中相对保守。实时定量RT-PCR检测结果显示IMPDH基因的表达随年龄的增加而呈现上升趋势。荧光定量qRT-PCR检测结果显示IMPDH基因在卵巢卵泡期表达最强,显著高于红体形成期。结果表明IMPDH参与牦牛卵巢组织的生长发育,并在卵巢活动中有明显的表达规律,表明IMPDH基因在牦牛繁殖周期具有重要作用,为进一步研究牦牛IMPDH基因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