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56篇 |
免费 | 17篇 |
国内免费 | 40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68篇 |
农学 | 67篇 |
基础科学 | 117篇 |
50篇 | |
综合类 | 348篇 |
农作物 | 35篇 |
水产渔业 | 17篇 |
畜牧兽医 | 382篇 |
园艺 | 118篇 |
植物保护 | 1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篇 |
2023年 | 30篇 |
2022年 | 36篇 |
2021年 | 45篇 |
2020年 | 28篇 |
2019年 | 42篇 |
2018年 | 32篇 |
2017年 | 19篇 |
2016年 | 23篇 |
2015年 | 40篇 |
2014年 | 41篇 |
2013年 | 51篇 |
2012年 | 57篇 |
2011年 | 52篇 |
2010年 | 73篇 |
2009年 | 100篇 |
2008年 | 64篇 |
2007年 | 76篇 |
2006年 | 30篇 |
2005年 | 37篇 |
2004年 | 30篇 |
2003年 | 32篇 |
2002年 | 22篇 |
2001年 | 33篇 |
2000年 | 21篇 |
1999年 | 22篇 |
1998年 | 16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14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16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11篇 |
1984年 | 12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3篇 |
196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132.
聚吡啶PPY性质的量子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密度泛函(DFT)B3LYP方法,在6-31G*基组水平对聚吡啶分子PPY进行计算,找出了结构稳定性与电子性质的变化规律;并对其能带结构与态密度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33.
结球甘蓝游离小孢子热激处理下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结球甘蓝游离小孢子培养早期体胚发生的分子机制,分析游离小孢子在热激处理下的基因表达谱。[方法]将易出胚结球甘蓝高代自交系611单核靠边期小孢子分别在体外32.5℃培养1 d(热激处理,E2)、体内正常生长1 d(对照组1,E3)及体外25℃培养1 d(对照组2,E5),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RNA-Seq)对3个处理的小孢子文库进行差异基因表达谱分析,并鉴定热激处理下早期体胚发生的响应基因。[结果]将3个处理的小孢子Uni Gene表达量依次进行两两相比,即E2 vs E3、E2 vs E5以及E3 vs E5,分别鉴定出2 506、1 073和3 322个差异表达基因。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聚类分析表明,热激处理下的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到细胞组分中的细胞部件、细胞及细胞器;在分子功能中,这些基因在结合、催化活性及核酸结合转录因子活性中的比例最高;在生物过程中的细胞过程、代谢过程及刺激反应等类别中的比例也最高。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分析显示,热激处理下的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到植物激素信号转导、植物病原互作、淀粉和糖代谢、抗坏血酸代谢、苯丙氨酸代谢以及多糖降解等途径。进一步对抗坏血酸代谢途径相关基因进行分析,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基因APX1和APX2,半乳糖脱氢酶基因Gal DH以及乙醛脱氢酶基因AD在体外32.5℃培养1 d后均显著上调表达。[结论]通过转录组学方法揭示了结球甘蓝游离小孢子在热激处理下基因组的表达变化,鉴定了可能与早期体胚发生相关的抗坏血酸代谢途径基因,为进一步研究甘蓝小孢子体胚发生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4.
硝化抑制剂双氰胺对褐土中尿素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采用好气土壤培养法,研究北京地区典型褐土中添加不同浓度水平硝化抑制剂双氰胺(Dicyandiamide,DCD)条件下土壤中铵态氮、硝态氮变化规律.结果表明,44d培养期内,DCD施用显著提高土壤中NH+4 -N浓度,降低NO-3 -N浓度,1%、2%、3%、4%和5%DCD用量处理条件土壤NH+4 -N平均浓度比单施尿素对照处理分别升高29.50%、71.84%、99.73%、98.90%和139.69%,NO-3 -N平均浓度降低3.71%、15.61%、21.07%、33.57%和37.90%.综合反映NO-3 -N和NH+4 -N变化规律的土壤表观硝化率指标变化结果表明,1%、2%、3%、4%和5%DCD用量处理比对照分别降低12.18%、35.35%、44.82%、48.18%和59.93%;1%、2%、3%和4%DCD处理达到平衡时间分别延迟7d、14d、14 d和21 d,5%DCD处理表观硝化率一直较低,直到培养结束仍呈升高的趋势;2%、3%、4%DCD处理表观硝化率升高速率显著下降(分别降低39.32%、40.00%和52.27%).综合考虑作物氮素需求规律、环境效应和使用经济效益,4%DCD用量效应最佳,具有较好的土壤铵氧化抑制效果,有助于提高氮素利用率,减少环境流失. 相似文献
135.
热处理对红肉火龙果果实保鲜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肉火龙果品种"金都一号"为材料,采用不同温度(45、50、55、60℃)热水处理果实10 min后,冷激15 min。常温条件下,测定失质量率、病情指数、可溶性固体物(TSS)含量、果皮厚度、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花青苷含量、抗氧化活性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50℃热处理能有效延缓采后红肉火龙果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失质量率的下降,抑制了果实中SOD、POD活性的下降,延缓了花青苷的降解速度以及抗氧化活性的降低,有效地提高了红肉火龙果果实采后的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136.
从保康县征集18份玉米材料,播种在武昌病圃(人工接种)和保康育种圃(自然发病),异地鉴定玉米对大,小斑病的抗性,进而在本院温室对两地病原菌作生理分化测定。结果表明,两地对小斑病抗性基本一致的材料有13份;保康小斑病菌是O小种,两地大斑病菌都是生理小种一号。 相似文献
137.
不结球白菜SRAP体系优化与品种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Mg2+、dNTP、TaqDNA 聚合酶和引物4种因素在不结球白菜SRAP反应体系中的适宜浓度范围,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设计对不结球白菜SRAP反应体系进行优化,确立了适合不结球白菜的SRAP反应体系,即25μl反应体系中,含Mg2+ 2 mmol/L、dNTP 0.2 mmol/L、TaqDNA 聚合酶1.5 U、引物 0.36 μmol/L、1×PCR Buffer、模板DNA 30 ng.运用优化的体系,利用30个引物组合对17个不结球白菜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的SRAP标记分析,20个多态性的引物组合共检测到90个多态性位点.应用聚类分析(UPGMA)结果显示,园艺性状相似的品种在较近的遗传距离聚类,表明SRAP可有效用于不结球白菜品种资源鉴定与聚类分析. 相似文献
138.
中国栽培大豆(Glycine max (L.) Merr.)微核心种质的群体结构与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中国栽培大豆微核心种质的群体结构和遗传多样性水平,为拓宽大豆遗传基础、发掘优异基因、改良大豆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大豆20个连锁群上的100个SSR位点,对来自全国28个省补充完善的248份栽培大豆微核心种质进行SSR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分析;采用PowerMarker Version 3.25软件统计等位变异数、平均等位变异数、多态性信息量(PIC值)及亚群特有等位变异数等参数;基于遗传距离建立了栽培大豆微核心种质的无根Neighbor-Joining树;用Structure2.2软件对微核心种质的群体结构进行评价。【结果】100个SSR位点在248份材料中共检测出等位变异1460个,每个位点变异范围为2—33个,平均为14.6个,每个位点PIC值变异范围为0.158—0.932,平均为0.743。基于模型的群体结构分析显示,依据LnP(D)无法判断最佳K值(群组数),但通过计算系数ΔK发现,K=3为微核心种质的最佳群体结构。结合种质的生态类型及品种类型分析发现,地理来源相同的种质具有聚在一起的倾向,但来源相同的种质也有分在不同组的情况。不同生态类型及品种类型间均存在较多的互补等位变异和特有等位变异。【结论】中国栽培大豆微核心种质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可以用来拓宽大豆品种遗传基础;不同生态类型及品种类型间存在较多的互补及特有等位变异,是种质创新及品种改良的物质基础;栽培大豆微核心种质存在明显的群体结构,为微核心种质在育种中的直接或间接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9.
为了探索冬种马铃薯栽培技术措施,利用冬闲田进行了不同种植方式栽培马铃薯的试验。试验表明,出苗率依次为全耕>免耕盖泥>免耕不盖泥;产量依次为免耕盖泥>全耕>免耕不盖泥。建议冬种马铃薯应大力推广种薯盖泥后再盖稻草的免耕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0.
米糠多糖对不同免疫状态雏鸡外周血CD4^+和CD8^+ 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米糠多糖对不同免疫状态雏鸡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机理,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了健康雏鸡、环磷酰胺处理雏鸡和人工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毒雏鸡在服用米糠多糖(剂量150 mg/(kg.d))和不服用米糠多糖情况下,外周血CD4^+和CD8^+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米糠多糖能够提高健康雏鸡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比率,对CD8^+T淋巴细胞作用不明显;能够提高环磷酰胺和传染性法氏囊病毒诱导免疫抑制雏鸡外周血中CD4^+和CD8^+T淋巴细胞数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