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3篇
林业   1篇
农学   15篇
  1篇
综合类   95篇
农作物   32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5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菲利普孢囊线虫(Heterodera filipjevi)是我国新发现的一种小麦病原线虫。通过室内盆栽接种和田间病圃鉴定, 采用相对抗病指数法和Pf/Pi比值法评价75份CIMMYT小麦品种资源材料对菲利普孢囊线虫河南许昌群体的抗性, 为抗病育种提供了种质资源信息。在供试材料中未发现免疫品种, 其中6R(6D)抗性最好, 2种鉴定条件下均表现高抗;MACKELLER、CROC_1/ AE.SQUARROSA(224)//OPATA*1、CROC_1/AE.SQUARROSA (224)//OPATA*2、CPI 133842、CPI 133814和TRIDENT等6份品种材料在室内接种鉴定中达到抗病水平;田间病圃鉴定中除6R(6D)表现高抗水平外, 另有CPI 133842、CPI 133814、DURATI和TURCAN#39表现高抗, ID-2150、BAXTER和MACKELLER等14份品种材料达到抗病水平。室内接种鉴定较田间病圃鉴定发病严重, 且简便易行, 鉴定结果更可靠。鉴定结果表明, 相对抗病指数法可以作为一种评价小麦品种对孢囊线虫病抗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2.
假禾谷镰孢菌(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是黄淮麦区小麦茎基腐病的优势病原菌。为比较假禾谷镰孢菌对小麦茎基部和穗部的致病力,选取实验室前期分离并保存的272个假禾谷镰孢菌菌株,通过室内小麦苗期茎基部接种法和田间扬花期穗部单花滴注接种法对其进行致病力检测。室内苗期茎基部接种结果显示,强、中等和弱致病力的菌株分别有109、137和26个。选择在小麦苗期茎基部表现为强、中等和弱致病力的菌株各17个,通过田间穗部单花滴注接种法检测其对小麦穗部的致病力,结果表明,51个菌株在小麦穗部均可致病,并引起不同程度的枯白穗症状,其中强、中等和弱致病力菌株分别有18、21和12个。进一步对小麦茎基部和穗部的致病力进行比较,发现同一菌株对小麦茎基部和穗部的致病力没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3.
144.
用酯酶同工酶酶谱鉴定病原菌专化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酯酶同工酶酶谱对尖孢镰刀菌 (Fusariumoxysporum)专化型、丝核菌 (Rhizoctoniaspp .)融合群和炭疽菌 (Colletotrichumspp .)的部分种进行了鉴定 ,并获得成功 ,为病原菌专化型鉴定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5.
蔬菜诱导抗性研究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50年代初至今对植物诱导抗性研究多数还处于实验阶段,少数已开始在生产上示范应用,如甘薯诱导抗枯萎病在大田应用,防效达88%~93%,产量提高一倍。番茄诱导抗花叶病,柑桔诱导抗速衰病都已在生产上示范应用,取得较好的效果。 从现有的研究材料看,可以推测地球上现有的高等植物可能都具有诱导抗性的潜能。这种潜能能否表达出来决定于能否找到诱导因子,一旦找到诱导因子就能使这种潜能表达出来,使感病的植物表现抗病。它将为植物病害防治开辟一条新的途径。另外,该项研究对揭示植物性状的表达也具有重要意义。 植物诱导抗性研究的 几个关键问…  相似文献   
146.
 采用RAPD技术对分离自河南省各地的43株小麦黑胚病优势病原菌(Alternaria spp.)菌株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17个随机引物共扩增出151条清晰的DNA条带,所扩增出的DNA条带均为多态带,说明河南省小麦黑胚病菌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利用NTSYS软件进行了病原菌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小麦黑胚病菌主要有2个种,即Alternaria alternataA. tenuissima,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的变化幅度为0.62~0.92。来自同一个地区的小麦黑胚病菌菌株基本上聚在了一起,表现出很近的亲缘关系,来自不同地区之间的菌株也可以交叉聚类。病原菌遗传多样性分析进一步验证了形态学的鉴定结果。  相似文献   
147.
澳大利亚南澳发展研究所(SARDI)针对大田小麦土传病害,研究开发出一套农作物主要土传病原物高通量定量监测与风险预警系统。这一系统包括通过室内外试验,建立病原菌数量与危害程度风险评估分级标准;土样采集;自每份土样(500 g)中提取总DNA;设计异性引物和探针;实时定量PCR(Q-PCR)分析总DNA中各靶标病原物DNA数量。按照风险评估标准,分别做出各种病原物对下茬作物可能的危害程度,在播种前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和建议。该系统已在南澳、威尔士等主要小麦生产区广泛应用,对小麦9种土传病原物进行定量监测和预警的有偿技术服务。  相似文献   
148.
郑州地区冷季型草坪草根腐病病原鉴定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对郑州地区冷季型草坪草根腐病病原物分离鉴定发现,主要病原物有镰刀菌(Fusarium spp.)、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p.)、丝核菌(Rhizoctonia spp.)、德氏霉菌(Drechslera spp.)、弯孢菌(Curvularia spp.)和腐霉菌(Pythium spp.)6大类。其中,茄腐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AG-4)的分离频率最高,致病力比较强,为优势病原。  相似文献   
149.
利用土壤拮抗性微生物防治棉花枯萎病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棉株根围土壤中分离到200多株土壤微生物。通过土壤微生物-棉枯萎病菌平板对峙培养,筛选出抑菌效果较好的7个菌株,即绿色木霉T-03,芽孢杆菌B-01、B-03,放线菌A-03、A-06、A-07、A-19。用上述7个土壤拮抗菌进行棉花枯萎病田间小区防效试验的结果表明,T-03对棉花枯萎病的防效最高,达76.5%;4个放线菌株的防病效果在60.5%~65.1%之间,其中A-03对棉花出苗有一定抑制作用;B-01、B-03的防效分别是36.4%和54.0%。  相似文献   
150.
河南省小麦黑胚病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明确我国小麦主产区河南省小麦黑胚病菌的主要类群,为该病的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对河南省不同地区种植的50个小麦品种(系)的黑胚籽粒进行了分离鉴定和致病型测定。鉴定结果表明:河南省小麦黑胚籽粒病原分离物包括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e)、麦根腐蠕孢(Bipolaris sorokiniana)、细极链格孢(A. tenuissima)和小麦链格孢(A. triticina),平均分离频率分别为63.0%、18.0%、12.2%和6.8%,不同品种小麦黑胚籽粒各种病原菌分离频率有一定差异。扬花后10 d利用孢子悬浮液接种进行分离物的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链格孢(A.alternate)和麦根腐蠕孢(B. sorokiniana)致病力较强。结合分离频率和致病性测定结果,确定链格孢(A. alternate)是河南省小麦黑胚病的优势病原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