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7篇
农学   25篇
基础科学   2篇
  28篇
综合类   66篇
农作物   2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28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为评价高原地区黄羽肉鸡、青脚麻鸡和黑麻鸡的生产性能,选取1日龄黄羽肉鸡、青脚麻鸡和黑麻鸡各3 000只,相同条件下饲养17周后出栏,测定每周的增重和生长速度。结果显示,黄羽肉鸡、青脚麻鸡和黑麻鸡统一管理条件下饲养17周,累计料重比分别为2.03∶1、2.77∶1、2.91∶1;1~17周龄黄羽肉鸡的累计成活率为96.3%,明显高于青脚麻鸡的累计成活率(90.3%)和黑麻鸡的累计成活率(90.2%),青脚麻鸡和黑麻鸡成活率无明显差异;黄羽肉鸡、青脚麻鸡和黑麻鸡的出壳重差别不显著,饲养17周3个品种的相对生长速度无明显差异,黄羽肉鸡的绝对生长速度高于青脚麻鸡和黑麻鸡。试验结果表明,黄羽肉鸡的增重、各阶段的料重比和生长速度等生产性能优于青脚麻鸡和黑麻鸡。  相似文献   
72.
旨在为扩大苦荞麦DNA提取材料范围提供依据,筛选与薄壳性状相关联SSR引物,为苦荞麦特异性状分子标记奠定基础。分别以苦荞麦植株的子叶、嫩茎、嫩叶、老叶、老茎、叶柄为材料,40℃烘箱烘干后,采用植物DNA提取试剂盒,分别提取苦荞麦6个部位的基因组DNA,并进行DNA质量、浓度和纯度检测,利用700对SSR引物进行PCR扩增,筛选与苦荞麦薄壳性状相关联引物。结果表明:子叶提取的DNA浓度最高,为70.6 ng/μL;嫩茎次之,为69.6 ng/μL;老茎和叶柄获得的NDA浓度偏低,分别为20.0 ng/μL和7.2 ng/μL。采用子叶、嫩茎、嫩叶、老叶提取的DNA凝胶电泳条带清晰,采用老茎和叶柄提取的DNA凝胶电泳条带暗。SSR扩增效果除叶柄不能达到扩增要求外,其他没有明显差异都能达到扩增要求,可用于后续的分子实验。采用烘干组织提取DNA浓度虽然没有新鲜组织高,但除叶柄外都不影响后续分子试验。初步筛选出在薄壳和厚壳苦荞麦中具有多样性的SSR引物1对。  相似文献   
73.
为制定埃普利诺菌素(EPR)休药期及建立牦牛主要寄生虫病高效低残留防治技术提供科学依据。采用荧光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FLD)检测埃普利诺菌素(EPR)注射剂在牦牛奶中的残留消除规律。结果表明:给泌乳牦牛皮下注射EPR注射液0.2mg·kg^-1剂量,EPR在牛奶中分布浓度较低,在给药后54.00h,牛奶中的EPR浓度达到峰值7.38±2.61ng·mL^-1,该值低于美国规定的EPR在牛奶中的最高残留限量(12ng·mL^-1)和欧盟及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规定的EPR在牛奶中的最高残留限量(20ng·mL^-1)。给泌乳牦牛皮下注射EPR注射液0.4mg·kg^-1剂量,EPR在牛奶中分布浓度较低,在给药后42.00 h,牛奶中的EPR浓度达到峰值8.42±4.62 ng·mL^-1,最高值低于欧盟和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规定的EPR在牛奶中的最高残留限量(20 ng·mL^-1),略高于美国规定的EPR在牛奶中的最高残留限量(12ng·mL^-1);在给药后56.00 h,牛奶中的EPR浓度达到峰值6.98±2.98 ng·mL^-1,该值低于美国规定的EPR在牛奶中的最高残留限量(12ng·mL^-1)和欧盟及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规定的EPR在牛奶中的最高残留限量(20ng·mL^-1)。国产药物试验组与进口商品化制剂对照组的两种EPR浇泼剂在牦牛血浆中的残留消除规律,分别于1.67±0.2d与1.83±0.61d(Tmax)在血浆中达到最高药物浓度(Cmax)7.88±2.68ng·mL^-1与5.94±2.80ng·mL^-1,两种EPR制剂的生物等效性无显著性差异。国产和进口两种制剂的残留均低于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所规定的最高残留限量(20ng·mL^-1)。研究结果表明,EPR注射剂0.2mg·kg^-1、0.4mg·kg^-1,EPR浇泼剂0.5mg·kg^-1推荐剂量用于泌乳牦牛无需弃奶期,牦牛乳用时无需休药期或建议休药期为1d。为建立牦牛主要寄生虫病高效低残留防治技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4.
为观察伊维菌素浇泼剂、注射剂对牦牛皮蝇蛆病的防治示范效果,选择放牧饲养的牦牛,伊维菌素浇泼剂按0.5mg/kg体重剂量沿背中线浇泼给药,伊维菌素注射剂按0.2mg/kg体重剂量颈部皮下注射给药,同时留未防治的对照群,分别在3、5月份采用触摸法抽样进行防治效果检查。结果:伊维菌素浇泼剂防治示范组牦牛2次检查的皮蝇蛆感染率在1.61%~3.23%之间,平均感染率2.42%,查出瘤疱和皮肤虫孔总数7个,平均感染强度1.75个,感染范围0~2个。2次检查未防治的对照组牦牛皮蝇蛆感染率在33.33%~38.89%之间,平均感染率为36.11%,查出瘤疱和皮肤虫孔总数152个,平均感染强度4.22个,感染范围0~14个。结果表明:伊维菌素浇泼剂防治示范组牦牛皮蝇蛆病治愈率为98.39%,驱虫率99.08%~99.54%,平均驱虫率99.31%;伊维菌素注射剂防治示范组牦牛皮蝇蛆病治愈率在98.39%~100.0%之间,平均治愈率为99.20%,驱虫率98.62%~100.0%,平均驱虫率99.31%。2种剂型的推荐剂量均达到了高效安全,可在高寒牧区牦牛皮蝇蛆病防治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5.
弓形虫病(Toxoplasmosis)又名弓形体病、弓浆虫病,是由龚地弓形虫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原虫病。弓形虫属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原虫,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寄生宿主范围大,可自然感染人和羊、猪、  相似文献   
76.
平茬对紫斑牡丹发枝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紫斑牡丹3年生嫁接苗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时期平茬对紫斑牡丹发枝(芽)数和成枝数的影响。统计结果表明,11月10日平茬处理的发枝(芽)数和10—20cm成枝数均最好,发枝(芽)数较其余处理增加3-17个。10~20em成枝数较其余处理增加4.4—9.7个,为当地紫斑牡丹的适宜平茬时间。  相似文献   
77.
奥芬达唑干混悬剂对绵羊蠕虫驱除效力与安全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奥芬达唑(oxfendazole, OFZ)是具有跨纲驱虫谱的新型抗蠕虫药,自1992年国内合成以来,由于其驱虫谱广、毒性小、安全范围大,在防治动物蠕虫病方面应用越来越广泛,是一种具有开发、应用前景的广谱、高效、低毒类新型驱虫药.该药不溶于水及一般有机溶剂,目前其制剂主要为水产养殖用颗粒剂和畜用片剂.  相似文献   
78.
由于历史和现时的种种原因,牦牛隐孢子虫的概念和范围一直很模糊。本文对容易混淆的几个隐孢子虫种进行具体分析介绍,总结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对牦牛隐孢子虫的分类和研究进展做一具体的综述。  相似文献   
79.
酱肉制品是我国传统的一大肉类制品,其主要特点是香酥可口。现将在市场上易于被消费者接受的3款京味五香酱肉制作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0.
李春花  赵敏  孙健  高华 《吉林畜牧兽医》2012,33(12):10-11,15
本文从提高种狐精液品质和促进母狐排卵数量的中药筛选,制定药物的使用方法、剂量及时间,并通过家兔在体子宫运动试验和小鼠的中药处方体外抗炎试验,阐明中药处方抗炎促孕的作用机理。若药物实现规模化生产,将广泛应用于我国养狐业,我国目前的几百万只种狐繁殖能力等各方面会有很大的提升,将会全面提高我国狐狸繁育水平在世界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