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4篇 |
免费 | 6篇 |
国内免费 | 7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3篇 |
农学 | 8篇 |
基础科学 | 7篇 |
12篇 | |
综合类 | 69篇 |
农作物 | 57篇 |
水产渔业 | 1篇 |
畜牧兽医 | 110篇 |
园艺 | 5篇 |
植物保护 | 1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14篇 |
2021年 | 16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15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12篇 |
2015年 | 15篇 |
2014年 | 9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9篇 |
2011年 | 15篇 |
2010年 | 15篇 |
2009年 | 20篇 |
2008年 | 22篇 |
2007年 | 15篇 |
2006年 | 17篇 |
2005年 | 10篇 |
2004年 | 11篇 |
2003年 | 11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5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222.
通过饲喂试验,研究了带内生真菌(E+)和不带内生真菌(E-)的醉马草对家兔健康的影响。内生真菌的侵
染,使醉马草粗脂肪含量显著提高,粗蛋白和粗纤维含量无显著改变。按10 mL/kg体重的剂量灌服E+醉
马草水提液,家兔表现出明显的中毒症状;但累计灌服20 mL/kg体重的剂量,亦未引致死亡。平均按每
kg体重累计饲喂E+醉马草131.6 g,可引起家兔中毒;累计饲喂350.9 g可使家兔致死,死亡率达66.7%。
而灌服和饲喂E-醉马草的家兔则无异常。初步认为,醉马草对家兔的致毒机理是由内生真菌与宿主互作
产生的生物碱所致。 相似文献
223.
大豆根腐病菌拮抗细菌筛选及抗生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从大豆根际土壤中分离纯化得到388个细菌菌株,从中筛选对大豆根腐病病原尖孢镰刀菌(Fusaritm oxysporum)、茄腐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有拮抗作用的菌株,采用无菌室内点接法初筛,抑菌带大于20mm以上的有12株,通过盆栽防效试验,进一步证明12个菌株中有6个菌株盆栽防治尖孢镰刀菌和立枯丝核菌达到46.0%-78.5%.菌株与病原真菌共培养结果显示,菌株B2、B57、B85和B69使尖孢镰刀菌菌丝干重分别减少51.27%,40.78%、38.87%和34.58%;菌株B57使茄腐镰刀菌菌丝干重减少71.48%.菌株分泌物对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研究结果表明,B57的分泌物对尖孢镰刀菌抑制率最高,3d为82.1%,6d为90.6%;其次是B16,3d为58.8%,6d为51.1%. 相似文献
224.
临夏地区春蚕豆根腐病发生与为害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甘肃临夏地区的340块春蚕豆田根腐病的调查,明确了该区蚕豆根腐病死亡率为1%~90%,平均为15.33%;死亡率小于10%的地块占调查地块总数59.7%,大于30%地块占17.35%,随着海拔梯度的增高,蚕豆死亡率逐渐下降。病原真菌主要有腐皮镰刀菌(Fusariumsolani)、燕麦镰刀菌(F.ave-naceum)、粘帚霉(Gliocladiumroseum)和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 相似文献
225.
精确及时地获取农作物的长势及空间分布信息,是农作物产量预测的重要前提和基础.遥感技术具有范围广、速度快、成本低的特点,在农作物识别及产量估算方面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本硏究采用多时相的Landsat8 OLI卫星影像数据,结合地面光谱实验,采用多种遥感分类方法对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库区周边的主要农作物进行识别与提取,各种方... 相似文献
226.
本研究以我国西北部的天然草原广泛分布的烈性毒草醉马草和其主要伴生种针茅、硬质早熟禾为供试材料,研究内生真菌侵染的禾草与其他禾草的竞争作用。结果表明,带菌(E+)醉马草抑制了针茅、硬质早熟禾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发芽率分别下降了17.1%和13.6%,胚芽长分别降低了23.2%和16.3%;带菌(E+)醉马草对针茅、硬质早熟禾的株高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从发芽后第1周便显著抑制了2种供试禾草的生长;在与醉马草混种时,带菌(E+)醉马草对针茅和硬质早熟禾的分蘖数以及单株生物量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不带菌(E-)醉马草对2种供试禾草以上的各项指标均没有产生显著的影响(P>0.05),且针茅、硬质早熟禾对醉马草没有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带菌(E+)醉马草对针茅和硬质早熟禾有强烈持续的竞争抑制作用,而不带菌(E-)醉马草则对2种禾草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27.
混播对草坪建植与病害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以我国草坪建植中常用的草地早熟禾、多年生黑麦草和高羊茅为供试种,在兰州市建植了单播与混播草坪,观测了出苗速度、生长速度、成坪速度、盖度、越夏率、越冬率、枯黄率及主要病害。结果表明:黑麦草的出苗和生长速度明显大于高羊茅和早熟,而成坪速度则与高羊茅和混播草坪相当;建植后混播草坪中黑麦草的比例逐渐下降,早熟禾的比例逐渐上升,高羊茅的比例则变化不大,但黑麦草在建植后的一年半时间内始终占据优势。3种草坪草的主要病害为早熟禾溶失病、黑麦草叶斑病和高羊茅叶斑病,单播草坪的病蘖率均高于混播条件下各自的病蘖率。 相似文献
228.
大豆连作土壤盆栽大豆根腐病及生长发育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腐病是引起大豆连作障碍的主要原因.对取自海伦农业生态试验站长期定位试验区大豆连作16 a、轮作和休闲3个小区大豆田耕层土壤,采用盆栽方法,探讨长期连作对大豆根腐病及生长发育的影响.分别于大豆播种后20、30和55 d取样调查大豆根腐病发病程度、株高和鲜重,并分别在20 d和55 d时调查病原菌和胞囊数量.结果表明:大豆连作17 a土壤盆栽大豆根腐病发病程度略低于轮作,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轮作高于休闲,两者相比差异显著.播种55 d后休闲大豆株高最高,与大豆连作17 a和轮作比差异显著;其次为轮作,大豆连作17 a株高最低.休闲鲜重最高,其次为轮作,连作17 a最低,但3者之间无明显差异.从大豆根中共分离出镰孢菌和腐霉菌2种病原菌,镰孢菌分离频率明显高于腐霉菌,连作17 a和轮作无明显差异.轮作大豆根上胞囊数量高于大豆连作17 a,差异显著,休闲土盆栽大豆未发现胞囊.因此,大豆长期连作土壤盆栽大豆根腐病与轮作无明显差异,但连作17 a大豆生长发育状况较轮作稍差. 相似文献
229.
小麦连作、迎茬和轮作对麦田杂草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定位试验,研究了小麦8-12年长期连作、小麦-大豆-小麦迎茬和玉米-大豆-小麦轮作条件下麦田杂草群落变化。结果表明,小麦长期连作区杂草密度最大,杂草最多,小麦-大豆-小麦迎茬次之,玉米-大豆-小麦轮作杂草最少。小麦-大豆-小麦迎茬和玉米-大豆-小麦轮作区之间差别小于两者与连作区的差别。3种茬口杂草密度、杂草数量顺序为连作区>小麦-大豆-小麦迎茬>玉米-大豆-小麦轮作。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小麦连作区一些杂草种类增加,同时也有些杂草种类减少。小麦连作10年增加的杂草有龙葵、鸭趾草、鬼针、苋及野苏,连作12年增加的杂草有问荆、扁竹菜和猪秧秧,而减少了龙葵、鬼针、野苏和苣荬菜。小麦连作区主要杂草为藜、龙葵、荠、稗、鬼针、鸭趾草和卷茎蓼。 相似文献
230.
由冬麦刺盘孢(Colletotrichum liriopes)引起的荞麦炭疽病是我国荞麦主产区的新病害。为明确荞麦炭疽病菌生物学特性,并筛选出有效的防治药剂,本研究以C.liriopes 9J1为试材,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了不同培养条件下C.liriopes 9J1菌丝生长情况,并用菌丝生长抑制率法对10种杀菌剂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荞麦炭疽病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全光照条件下病菌菌丝生长速率最快;最适pH值为6;病菌生长的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为山梨醇和牛肉膏。供试的10种药剂对荞麦炭疽病菌菌丝生长均有一定毒力作用,其中1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的毒力作用最强,EC50为0.004 mg/L;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的毒力作用最弱,EC50为6.915 mg/L。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