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56篇 |
免费 | 57篇 |
国内免费 | 99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77篇 |
农学 | 155篇 |
基础科学 | 128篇 |
147篇 | |
综合类 | 1084篇 |
农作物 | 129篇 |
水产渔业 | 70篇 |
畜牧兽医 | 450篇 |
园艺 | 267篇 |
植物保护 | 10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5篇 |
2023年 | 93篇 |
2022年 | 100篇 |
2021年 | 125篇 |
2020年 | 110篇 |
2019年 | 141篇 |
2018年 | 132篇 |
2017年 | 97篇 |
2016年 | 87篇 |
2015年 | 91篇 |
2014年 | 142篇 |
2013年 | 149篇 |
2012年 | 165篇 |
2011年 | 165篇 |
2010年 | 159篇 |
2009年 | 137篇 |
2008年 | 122篇 |
2007年 | 131篇 |
2006年 | 88篇 |
2005年 | 79篇 |
2004年 | 63篇 |
2003年 | 59篇 |
2002年 | 57篇 |
2001年 | 31篇 |
2000年 | 24篇 |
1999年 | 20篇 |
1998年 | 22篇 |
1997年 | 25篇 |
1996年 | 21篇 |
1995年 | 15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1977年 | 2篇 |
196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优选水浴振荡提取方法。以乙醇为萃取剂,研究了新疆伊犁地区沙棘叶中总黄酮提取的工艺条件。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提取温度为60℃,固液比为1∶20,乙醇体积分数为80%,浸提时间为3h,溶液pH值为10。 相似文献
112.
1996年春,以R08(从中国油料作物研究所引进的甘蓝型油菜黑籽双低常规品系89008中系选的优系)为母本和甘蓝型油菜黑籽双低品种6218(从上海市大面积油菜生产区引进的沪油15中的1个选系)为父本进行杂交,在此基础上经过7年8代的连续定向选择,于2002年育成了甘蓝型油菜双低常规优质品系(隐性核不育恢复系)6215R.其芥酸含量均在1%以下,硫甙23.6~28.6μmol/g,含油量42.6%~43.7%,种子蛋白质21.6%~23.8%.以该品系作恢复系组配的优质杂交油菜新组合油YL050已通过贵州省2005~2007年区试和生产试验,于2007年12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正式定名为油研50. 相似文献
113.
一个新的水稻花粉半不育性位点的定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一套以籼稻珍汕97B为背景的粳稻日本晴染色体片段代换系,鉴定发现1个半不育的代换系。全基因组基因型分析表明,该代换系仅含3个粳稻导入片段,而其他遗传背景与珍汕97B相同。在湖北武汉和海南分别种植其衍生的F2和F3分离群体,采用单标记分析和区间作图法分析花粉育性和小穗育性的数量性状位点(QTL),结果表明,该代换系的半不育性是第2染色体上的粳稻导入片段引起的,该片段RM262~RM475区间存在1个新的影响花粉育性的QTL,其贡献率为13.9%。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精细定位水稻育性QTL以及鉴定相关功能基因提供重要的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114.
种植模式与土壤管理制度对作物连作障碍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连作障碍已经成为我国现阶段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凾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分析连作障碍产生的原因与造成的危害入手,比较全面系统的阐述了种植模式与土壤管理制度对作物连作障碍影响的特点,探讨了克服连作障碍的可能途径。认为推行多种作物混合种植结构、采用轮作与间作并举的复合种植模式、建立以菌根真菌接种为主导的土壤与种苗管理新制度是当前和今后解决连作障碍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15.
本文根据兵团第四师连年创兵团玉米制种大面积高产记录的实践,总结出实现高产的必要前提是选用适宜的品种、精细耕作、精量播种、机械化收获,主要途径是全面应用矮化密植技术,技术关键是依据气候特征、水肥条件、田间长势,适时调整栽培措施,根本保证强化服务管理确保技术到位率等四个方面的经验,为发展玉米种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6.
117.
118.
119.
利用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系7274 A与恢复系6215 R组配育成的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油研50(原名油YL 050),于2007年通过贵州省区试和生产试验,在贵州省区试中最高产量达244 kg/667 m2,平均单产186.47 kg/667 m2,比对照油研10号平均增产13.83%(极显著),分别居2006年B组第1位和2007年A组第1位,两年16点次试验,13点增产,3点减产,增产8%以上点次达75%,平均单产油量84.64 kg/667 m2,比对照油研10号增6.71%。生产试验平均单产185.8 kg/667 m2,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15.84%,居A组第1位。全生育期平均221.0 d,比对照油研10号早1.5 d。植株中等偏高,在贵州省生态和耕作栽培条件下(区试平均),单株有效角400.02个,角粒数20.8粒,千粒重3.56 g。抗倒性强、抗寒性强,较耐菌核病。含油率45.39%,芥酸平均0.2%,硫甘含量18.04μmol/(g.饼),种子蛋白质21.11%。 相似文献
120.
这几年来,南县农机部门通过努力摸索,从加强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着手,使农机服务功能逐步增强,从而促进了农机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