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农学   4篇
  8篇
综合类   32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42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青稞根腐病在藏区发生日趋频繁、严重,不仅导致青稞大量减产,且对其品质影响颇大。为筛出安全高效的藏区青稞根腐病防治药剂,以藏青2000为指示品种,选取11种常用根腐病防治药剂对其种子拌种或浸种处理进行田间防效试验,田间调查各处理物候期、成株根腐病发病率、防效、农艺性状和折合产量,并基于青稞根腐病发病率、千粒重与折合产量进行Topsis综合评价。结果发现,采用31.9%戊唑·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拌种处理(4.8 mL加水200 mL拌种1.6 kg,堆闷24 h)后播种,综合评价最优(Topsis统计量最大,为0.872 726),且植株综合农艺性状优良,根腐病发病率仅4.23%,防效达39.10%,青稞折合产量为2 165 kg/hm2,可考虑在藏区青稞生产中田间防治青稞根腐病时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明确青稞与燕麦镰孢菌在转录水平上的互作,以抗病青稞NQK-01-03和感病青稞甘青2号为材料,以Illumina HiSeq Xten为平台,对抗感病青稞在接菌前、接菌20d和40d后茎基部的转录组进行测序。结果表明:经过测序质量控制,抗感病青稞茎基部共得到112.97Gb Clean Data。DEGs基因表达注释共获得差异表达基因4 280个,其中,上调基因2 037个,下调基因2 243个。通过BLAST软件与COG、GO、KEGG、KOG、NCBI-NR、Pfam、Swiss-Prot和eggNOG数据库进行比对,28 869条Unigene获得注释信息,NCBI-NR数据库注释到的Unigene数量最多达到3 981条,占全部注释基因的13.79%。差异表达基因的KEGG通路富集Q-value≤0.05主要有5条,分别为苯丙氨酸代谢、异喹啉类生物碱的生物合成、酪氨酸代谢、苯丙基类生物合成和光合作用天线蛋白。抗病青稞NQK-01-03和感病青稞甘青2号之间GO注释系统包含生物学过程、细胞组分和分子功能3个主要分支。eggNOG和NCBI-NR注释的新基因数目最多分别达到1 833和2 396个,所占比例分别为59.22%和77.42%。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甘肃洋葱贮藏期青霉病青霉菌的种类及其致病性.【方法】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甘肃省5个县区洋葱贮藏期青霉病病样进行病原物的分离、纯化培养,同时采用形态学和rDNA-ITS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鉴定.【结果】共分离得到108株青霉菌菌株,分离频率为46.3%,其中青霉P1、P2、P3和P4的分离频率依次为30.5%、27.8%、22.2%和19.5%,P1为优势病原菌;结合形态学和rDNA-ITS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出P1、P2、P3和P4分别为皮落青霉(Penicillium crustosum)、波兰青霉(Penicillium polonicum)、鲜绿青霉(Penicillium viridicatum)和光孢青霉(Penicillium glabrum).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青霉菌P1、P2、P3和P4在有伤和无伤的条件下均能引起洋葱青霉病.【结论】皮落青霉(P.crustosum)、波兰青霉(P.polonicum)、鲜绿青霉(P.viridicatum)和光孢青霉(P.glabrum)是洋葱贮藏期青霉病的病原菌.  相似文献   
14.
生物熏蒸对南方根结线虫存活的室内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室内条件下测试了球茎甘蓝、甘蓝、大白菜、小白菜、芥兰、油菜和菠菜对南方根结线虫的生物熏蒸效果.结果表明,7种蔬菜对南方根结线虫均有一定防效,其中球茎甘蓝的熏蒸效果最好,在处理15 d后线虫的死亡率为92.1%,而菠菜的熏蒸效果最差,仅为51.9%.在35℃条件下球茎甘蓝处理9 d后,线虫的死亡率达到100%,其熏蒸效果显著高于20℃和30℃处理.25 g球茎甘蓝碎段与200 g土壤混合后15 d、30 g球茎甘蓝与200 g土壤中混合后12d可杀死100%的线虫,30 g甘蓝与200 g土壤混合后熏蒸15 d也能达到100%的防效,各种蔬菜的对线虫的防效均随着熏蒸时间的延长、剂量的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15.
豌豆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和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豌豆(Pisum sativum L.)DNA为材料,对影响其ISSR-PCR反应体系中的5种主要因素(模板DNA量、引物浓度、dNTPs浓度、Taq酶量、退火温度)进行优化,最终确定了豌豆ISSR-PCR反应的最佳体系(20 μL)为:15 ng模板DNA, 0.15 mmol·L-1dNTP, 0.5 μmol·L-1ISSR引物, 1 U Taq DNA聚合酶,引物842号的最适退火温度为50℃。该体系的建立为今后利用ISSR技术进行豌豆属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遗传图谱构建和基因定位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改良施肥和常规施肥两种方式对洋葱的物候期、农艺性状、产量、经济效益和抗病性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方法相比,改良施肥方法有利于改善洋葱的农艺性状,提高洋葱的抗病能力,增加洋葱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平均产量增加583.8 kg/667m2,增收912.32元/667m2.  相似文献   
17.
过氧化物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与苜蓿白粉病抗性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8个对白粉病有不同抗性的苜蓿品种(Medicgo sativa L.)为材料,研究人工接菌后叶片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变化及其与抗病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未接菌的品种间PAL活性差异不显著,而POD活性则差异显著(P<0.05);感病品种POD活显著高于抗病品种;接种白粉病菌后,供试品种间叶片PAL活性和POD活性均升高,其中抗病品种间PAL活性升高幅度显著大于感病品种,其变化与病情指数呈负相关,而POD活性的变化则相反;POD活性和PAL活性与苜蓿品种对白粉病的抗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苜蓿根和根颈腐烂病病原及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孟嫣  李敏权 《草业科学》2005,22(5):89-92
综述了国内外苜蓿Medicago sativa根和根颈腐烂病的病原研究、品种抗病性鉴定及其防治方法的研究进展,为该病害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青稞镰孢根腐病病原鉴定及致病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青稞镰孢根腐病的病原,于青稞苗期及成株期分别对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临潭县和卓尼县等青稞主产区的根腐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并采集样品,采用常规的组织分离法分离其病原,结合形态特征和分子生物学进行病原鉴定,并用烧杯水琼脂法和盆栽法测定其致病性。结果表明,青稞镰孢根腐病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分布广泛,发病率在5%~20%之间。发病植株长势弱、发黄,茎基部缢缩、腐烂,穗白粒瘪,茎秆发褐或黑红。共分离得到88株青稞镰孢根腐病病原菌,苗期50株,成株期38株,经鉴定分别为燕麦镰孢Fusarium avenaceum、木贼镰孢F.equiseti、三线镰孢F.tricinctum、柔毛镰孢F.flocciferum、锐顶镰孢F.acuminatum及F.langsethiae。盆栽法和烧杯水琼脂法所测得的致病性差异显著,但均表明燕麦镰孢综合致病力较强,结合其分离率,确认燕麦镰孢为优势病原。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无机盐和有机盐对南方根结线虫的作用方式,在室内利用沙柱法和染色法测定了二者对南方根结线虫2龄幼虫迁移能力及侵入番茄根部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各盐处理浓度的增加,南方根结线虫2龄幼虫的迁移能力和侵入能力显著降低。在4μg/m L KSCN、C6H8O7、KCl、KH2PO4、KHCO3和Mn SO4·H2O沙柱中,15 d后2龄幼虫的平均迁移距离最小,分别为0、0.33、0.52、0.53、0.55和0.58 cm,而对照为0.94 cm。2龄幼虫在Ba NO3、K2HPO4、KHCO3、Cs Cl和KSCN各浓度沙柱中的平均迁移距离均小于0.94 cm。2μg/m L NH4NO3、KH2PO4、(NH4)2CO3、Cs Cl、(NH4)2SO4、Na SCN和NH4SCN处理15 d后,2龄幼虫对番茄根部的侵入率最低,分别为1%、2.33%、1.33%、2%、2%、1%和1.67%。表明对2龄幼虫侵入番茄根部抑制效果最明显的盐为NH4NO3、KH2PO4、(NH4)2CO3、Cs Cl、(NH4)2SO4、Na SCN和NH4SC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