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1篇
林业   26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37篇
  40篇
综合类   154篇
农作物   14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54篇
园艺   25篇
植物保护   3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7 毫秒
381.
在室内恒温条件下,分别对均质土柱和非均质土柱采用饱和-稳流一维垂直土柱易混置换法,就2种土柱对Ca22+,Cl-在土壤中运移的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Ca2+,Cl-在非均质土柱中的水动力弥散系数大于在均质土柱中的水动力弥散系数,而阻滞因子则小于均质土柱.对于非均质土柱,其孔隙水平均流速也比较大,代换液浓度对穿透曲线(BTC)的影响不太显著;而均质土柱中代换液浓度对BTC影响较为显著,这可能是由于非均质土壤的孔隙度和土壤结构具有较为显著的空间非均一性所致.  相似文献   
382.
番茄垂向分根区交替控制滴灌室内试验及节水机理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开展了垂向分根区交替控制滴灌番茄试验研究,设中等水分处理和低水分处理的垂向分根区交替控制滴灌、中等水分处理的表面滴灌3个处理。结果表明:垂向分根区交替控制滴灌可以在作物上下根区层形成干湿交替的区域,在适宜水分条件下能够大大降低耗水强度,使耗水过程趋于平缓,有利于控制植株长势、壮大径杆直径,以及增加下层根系的比重与根冠比,番茄产量在无显著下降的情况下可实现节水46.5%。在较高的土壤水分下限条件下适时进行番茄垂向分根区交替控制滴灌能够有效降低设施农业的运行管理费用、增加番茄商品率及实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383.
摘 要:以大穗结缕草、沟叶结缕草和日本结缕草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盐浓度处理40天时对三种结缕草K+、Na+含量、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盐浓度增加,三种结缕草叶片中的K+ 含量相对变化较小,含量均较高;而Na+含量的相对变化较大,当盐浓度为0.8%时,大穗结缕草、沟叶结缕草和日本结缕草的Na+含量较对照分别增加了226%、336%和462%,三者差异显著;随盐浓度增加,三种结缕草的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均逐渐增加,但大穗结缕草的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增加值最小。相关性分析表明,叶片内K+/Na+与质膜透性之间存在负相关,与丙二醛含量之间存在负相关,质膜透性与丙二醛含量之间存在正相关。  相似文献   
384.
调亏灌溉与氮营养对玉米根区土壤水氮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探索调亏灌溉与氮营养对玉米根区土壤水氮有效性的影响,采用盆栽玉米试验,研究了水分调亏时期和不同施氮量对玉米根区土壤硝态氮迁移动态和水氮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决定根区土壤硝态氮含量,各生育阶段的灌水量和养分吸收影响硝态氮的变化动态。调亏灌溉的玉米根区中、下层土壤硝态氮含量介于常规灌溉的高水和低水处理之间。抽穗期结束时根区中、下层土壤硝态氮含量与施氮量呈正相关关系。施氮量、调亏时期对干物质和全氮累积量影响显著。拔节期水分亏缺对干物质累积量影响最大,苗期水分亏缺影响次之,抽穗期水分亏缺影响最小。苗期亏水、高氮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高氮处理的植株全氮累积量最大,是无氮处理的2.54~3.23倍。低氮调亏灌溉的氮肥表观利用效率都大于30%,比高氮调亏灌溉的高约6.6%。最佳的水氮组合为抽穗期亏水低氮处理。  相似文献   
385.
李永强  陈文荣  辛德东  李志军  郭卫东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604-17608,17631
[目的]研究温度对中国樱桃(Prunus pseudocerasus)花芽萌发的影响。[方法]在相同夜温条件下,通过设置6个不同的昼温度处理,研究了不同温度对中国樱桃花芽萌发过程中花器官发育的影响。[结果]温度对樱桃花芽萌发的形态和生理有显著影响。温度越高,花芽发育越快,开花越早。在35/10℃处理条件下,绝大多数花芽到达花序可见期便停止生长。不能正常开花而脱落;30/10℃处理极显著抑制了花冠、雄蕊及雌蕊的发育,花药不能正常开裂散粉。在进行温度处理前,花药已发育到小孢子母细胞阶段。昼温30℃以上处理15d,小孢子母细胞不能进行正常减数分裂而导致雄性败育;25/10℃处理能进行减数分裂。形成四分体,但形成的花粉粒部分败育。35/10、30/10、25/10℃处理下,MDA含量均是在花序可见期后开始升高;20/10、15/10、10/10℃3个处理相对稳定,表明昼温高于25℃造成了膜脂过氧化伤害。[结论]该研究为科学制定设施栽培中花期温度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86.
针对我国种业智能装备产业发展现状,从育种研发、表型及环境数据采集、田间试验测试和商业化育种4方面对比分析国内外种业智能装备产业情况,并开展产业链研究范围与边界、SWOT、市场需求要素和技术壁垒4方面的产业关联度分析,归纳2大类、15个产业目标因素,凝练5个环节、28项产业目标方向要点,为北京种业智能装备产业发展提供理论基础,为实现我国种业生产管理的工业化、精准化和智能化提供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387.
双酯灵是一种氨基甲酸酯类除草剂 ,对农田中田旋花等恶性杂草有一定的防效。但在棉田中除草效果及对棉花施用安全性的研究报道较少。本文研究讨论了双酯灵对棉花幼苗中CAT和POD活性的影响。从内部生理持性方面 ,为在棉花生产上正确使用双酯灵提供了理论依据。CAT和POD均属于机体逆境中保护性酶类蛋白。此二酶活性高低是机体自我解毒能力的标志[1 ] ,CAT(过氧化氢酶 )能将植物体内代谢中所产生的H2 O2 分解成H2 O和O2 ,从而避免H2 O2 在体内积累对机体的毒害。POD(过氧化物酶 )是植物体内的一类含血红素的氧化酶 ,…  相似文献   
388.
陕西渭北旱塬土壤剖面中不同土层土壤的供水能力不同,呈现出“波“状分布.施肥处理均表现为“低-高-低-高“形,CK在小于12.5%含水量时为“高-低-高-低“状,大于12.5%含水量时为“低-高-低-高“状.土壤剖面中有一水势最低的土层,该土层有随施肥量增加而下移的趋势,对旱农区有限水分的吸收和保持有重要作用,土壤剖面中不同土层土壤供水能力的“锯齿“状分布也很好地发挥了这种作用.施肥提高了土壤水势,降低了土壤的水容比,增强了土壤的供水能力,从而提高了土壤对干旱的适应性和抵抗力,土壤比水容量更好地反映了土壤的保水性能,而土壤水势和土壤水容比则更好地反映了土壤的供水性能,即土壤水对植物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89.
【目的】研究不同施氮量下,尿素与缓释氮肥掺混对大田玉米生长、干物质累积量、产量、氮肥利用率和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影响,为作物高效施氮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选用玉米品种郑单958,设置了3种氮肥类型(尿素(U)、缓释氮肥(S)、尿素缓释肥3∶7掺混(SU))和4个施氮水平(N1(90 kg·hm~(-2))、N2(120 kg·hm~(-2))、N3(180 kg·hm~(-2))、N4(240 kg·hm~(-2))),以不施氮肥(N0)为对照,共13个处理。生育期内对玉米株高、茎粗和叶面积指数进行观测,并统计干物质累积量、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结果】氮肥类型与施氮量及两者交互作用对玉米生长指标、干物质累积量、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都有显著的影响。尿素掺混缓释氮肥(SU)在N3施氮量下玉米最大干物质累积量和氮素累积吸收量分别为17 927.9 kg·hm~(-2)和156.1 kg·hm~(-2),较其他处理分别提高了16.0%—61.7%和8.1%—45.2%。尿素掺混缓释氮肥(SU)在N3施氮量下,产量达到最高,为6 200 kg·hm~(-2),比尿素(U)N3处理和缓释氮肥(S)N2处理的产量分别增加了19.8%和20.7%;其中,缓释氮肥处理(S)和尿素掺混缓释氮肥处理(SU)在N2施氮量下比尿素处理施氮量减少30%时,产量无显著性差异。玉米的产量并不是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尿素(U)和尿素掺混缓释氮肥处理(SU)在N3施氮量时玉米产量比N4施氮量分别增加了19.7%和19.0%,缓释氮肥处理(S)中N2施氮量的玉米产量比N3和N4施氮量分别提高10.9%和26.5%。尿素掺混缓释氮肥(SU)N3处理玉米吐丝期后营养器官中氮素向籽粒中转运量最大,比尿素(U)N3处理和缓释氮肥(S)N2处理分别增加了14.7%和8.2%,有利于促进籽粒的增产。土壤硝态氮的累积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尿素掺混缓释氮肥(SU)处理的土壤硝态氮累积量比尿素(U)处理和缓释氮肥(S)处理分别平均减少21.2%和9.5%,尿素掺混缓释氮肥(SU)处理土壤硝态氮含量主要分布在0—40 cm土层,不仅促进玉米的吸收,更减少土壤氮素向更深土层的淋失,提高耕作层的土壤养分。【结论】尿素与缓释氮肥掺混,施氮量180 kg·hm~(-2)是试验区玉米高效生产的最佳施氮量。  相似文献   
390.
水氮耦合对甜瓜氮素吸收与土壤硝态氮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设置3个水分水平和3个氮素水平,共9个处理,应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水氮处理组合对温室甜瓜氮素吸收分配、产量及土壤硝态氮分布和累积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甜瓜成熟期地上部干物质量以及氮素累积量以中水中氮(W2N2)处理为最大,甜瓜采收后各处理硝态氮含量在0~15 cm土层内最高,随土层的加深硝态氮含量逐渐减小。0~60 cm土层内硝态氮累积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大,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减小。甜瓜产量随灌水量和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但是在高水和高氮条件下略有下降。滴灌施肥的施氮量和灌水量控制在N2(130 kg/hm2)和W2(1.0ETc)时,有利于提高甜瓜产量,是试验地区膜下滴灌条件下温室甜瓜生产中适宜的水氮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