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1篇
林业   26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37篇
  40篇
综合类   154篇
农作物   14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54篇
园艺   25篇
植物保护   3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371.
我是位农村业余通讯员 ,农闲时写点稿子。几年来通过投稿 ,我接触到不少面向农村和农民的杂志、报纸 ,发现很多杂志、报纸多是注重致富信息的传播 ,很少倾听农民的呼声。认识《农村发展论丛》(实用版)后 ,我认为这份刊物满足了新世纪农友的心愿 :她既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又帮助农民致富。该刊“写给农友的话”是编辑部的真心话 ,每每读到《关注农民的纯收入》、《政策法规怎成一纸空文?》等这样的文章 ,我就心潮起伏 ,油然产生一种敬佩之情。我认为该刊的编辑不是坐在办公大楼的白面书生 ,而是敢于用良知说话 ,为正义呐喊的编辑。当然 ,…  相似文献   
372.
通过对目前农机站经营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探讨,提出了适合新形势下农机站发展的新决策。  相似文献   
373.
我国目前生产栽培的红富士 ,大多数着色差。在日本不是全红果则不能上市 ,而我国将着色面达到 2 /3的即定为全红果 ,实际上是不符合国际市场的需要。众所周知 ,红富士苹果品种是一个着色难度较大的品种 ,要想提高其着色度 ,达到出口标准 ,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套袋栽培”。套袋除  相似文献   
374.
[目的]通过对伊犁马及其不同品种父本杂交F1公驹8 -11月龄体尺、体重测定,初步研究伊犁马不同品种父本杂交后代生长发育情况,为伊犁马杂交改良工作提供基础依据和理论数据.[方法]试验通过对伊犁马及其不同品种父本杂交F1代8~11月龄体高、体长、胸围、管围、体重测定并分析,绘制生长发育曲线,对比和分析伊犁马及其不同品种父本杂交后代之间的差异.[结果]不同品种父本杂交F1代马驹与伊犁马8~11月龄体高、体长、胸围、体重指标总体呈现纯血F1代>新吉F1代>吉乳F1代>奥尔洛夫F1代>伊犁马;管围总体呈现出纯血F1代>新吉F1代>吉乳F1代>伊犁马>奥尔洛夫F1.[结论]不同品种父本杂交F1代马驹8~11月龄生长规律与伊犁马基本相同,但是生长发育水平优于伊犁马,不同品种杂交后代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均呈现出部分其父本品种生长发育的特点,说明引进优良品种马匹杂交改良伊犁马效果明显;并且以伊犁马作为母本,通过引进优良品种杂交改良,有选育出伊犁马新品系的潜力.  相似文献   
375.
本试验目的是研究稀释液中添加不同浓度的棉子糖对冻融后绵羊精液品质的影响。选用10只健康乌珠穆沁种公羊,采集精液经检验合格在37 ℃下混匀,精液样品平均分成5份,用含有0、5、10、15、20 mmol/L的不同浓度棉子糖稀释液稀释。采用0.25 mL细管法冷冻,将冷冻后的细管精液置于37 ℃水浴锅中解冻15 s后进行相关指标评价及酶(SOD、GSH、MDA、GSH-Px和CAT)的测定。结果表明,当棉子糖的添加量为15 mmol/L时精子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畸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弯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OD活力显著提高(P<0.05),MDA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376.
为了探讨西北旱区饲草作物节水灌溉新途径,在石羊河流域下游民勤干旱荒漠绿洲区大田进行了不同调亏灌溉模式下紫花苜蓿生长、作物系数及水分利用效率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第一茬不同调亏处理最终株高差异不显著,而返青期、分枝期土壤水分下限为55%田间持水量(θf)的水分亏缺有利于增加分枝数,而茎粗随灌水量增加而增加。不同处理的耗水强度总体趋势是随着供水量的增加而递增。作物系数(Kc)第一茬随生育阶段逐渐增大,全年Kc随茬次递减。第一茬土壤水分下限55%θf的控水处理,有利于后继茬次生长,保证全年总产量最高。在石羊河流域水资源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调亏灌溉是一种有效的灌溉方式,在民勤干旱缺水地区苜蓿第一茬土壤水分下限不应低于55%θf,第二、三茬土壤水分下限保持(55%~70%)θf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377.
胡杨、灰叶胡杨蒸腾耗水规律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塔里木盆地3年生胡杨、灰叶胡杨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方法模拟不同土壤干旱条件,研究胡杨、灰叶胡杨的蒸腾耗水规律。结果表明:生长期胡杨、灰叶胡杨的蒸腾耗水量表现出适宜水分>轻度胁迫>中度胁迫>重度胁迫,月蒸腾耗水量呈单峰变化,最高值出现在7月。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两树种月耗水量差异均较明显,说明土壤水分含量是决定树木蒸腾耗水量的主要因素;天气状况也影响苗木耗水量,耗水峰值多出现在晴天,峰谷多是阴天。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灰叶胡杨单株耗水量均高于胡杨,水分条件较好时灰叶胡杨的生长较胡杨好,水分利用效率高,但随水分的减少胡杨的水分利用效率提高,表明胡杨对干旱环境的适应性较灰叶胡杨强,能有效地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在荒漠生境中生存。  相似文献   
378.
限量灌溉和施磷对冬小麦生长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灌水和施磷组合对冬小麦生长及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水和施磷均可提高冬小麦的株高、生物量、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在不同水分条件下,冬小麦的株高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水分对冬小麦的产量和千粒重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而不同水分条件对穗长、穗重和穗粒数没有显著影响。在不同施磷处理下,随着施磷量的增加,分蘖数、穗数、千粒重、产量及其灌溉水利用效率有显著增加,但施磷对株高没有显著影响。本试验条件下,施磷量120 kg/hm2时,株高、干物质及其产量达到最大,当施磷量超过120 kg/hm2时,相关物质生产指标呈下降的趋势;灌水量为180 mm与施磷肥量为120 kg/hm2是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最优组合。  相似文献   
379.
水肥供应对温室滴灌施肥番茄生长及水氮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温室小区试验,以番茄"惠玉0806"为供试品种,研究了不同水肥供应对温室滴灌施肥番茄的生长、产量及水氮利用的影响。试验设3个灌水水平:高水I1(100%ET0)、中水I2(75%ET0)和低水I3(50%ET0);以及3个施肥水平:高肥F1(N 480 kg·hm~(-2)、P_2O_5240 kg·hm~(-2)、K_2O 300 kg·hm~(-2)),中肥F2(N 360 kg·hm~(-2)、P_2O_5180 kg·hm~(-2)、K_2O 225 kg·hm~(-2))和低肥F3(N 240 kg·hm~(-2)、P_2O_5120 kg·hm~(-2)、K_2O 150 kg·hm~(-2)),共9个处理。结果表明:当水肥供应模式为I2F2时,茎粗增长量、产量、干物质累积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均最高,其值依次为10.3 mm、102 042.3 kg·hm~(-2)、37 192.3 kg·hm~(-2)、352.8 kg·mm-1·hm~(-2)和372.6 kg·mm-1,并进一步提高了其氮肥偏生产力(133.4 kg·kg~(-1)),同时使得其成熟期0~50 cm土层残留硝态氮含量较低(105.3 mg·kg~(-1))。灌水量低的处理(I3)产量降低的同时,增加了土层残留硝态氮含量;充分灌水(I1)处理较之于I2处理主要降低了水分利用率,而土壤残留硝态氮累积量无差异。从总体变化趋势看,中水中肥(I2F2)模式在高产高效的同时,可降低土壤残留硝态氮含量,可认为是基于本试验条件下较适宜的水肥组合。  相似文献   
380.
濒危物种胡杨胸径与树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塔里木河上游人工胡杨林为研究对象,对处于异形叶变化发育阶段的355株标准木进行了径阶整化,然后通过对各径阶平均胸径和树龄进行方程拟合得到了树龄与胸径的关系。结果表明:Logistic方程、抛物线方程和幂函数方程均能较好地反映树龄与胸径的关系,三种方程中平均胸径与树龄均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且相关系数均达到了0.96以上,其中Logistic方程相关系数最大达到0.996 3,残差均方最小为0.032 3是最适合的方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