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17篇
  3篇
综合类   40篇
农作物   69篇
园艺   3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1低压电网的整修 由于农村低压电网运行方式主要是TT系统,所以三相剩余电流保护装置可以适用于该系统的三相三线的电动机单机保护、三相四线的动力和单相负荷综合保护,以及单相线路保护.它可用作分路总保护、分级保护的总保护等.由于低压电网的剩余电流大小对保护装置的灵敏度、保护范围及农村供电可靠性有很大影响,为提高剩余电流保护的安全性和农村供电的可靠性,保护装置安装前必须对被保护线路和用电设备进行整改,以减少剩余电流.  相似文献   
52.
调整茶叶科研方向 促进成果转化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八·五”期间,我所根据“科学是第一生产力”和“科教兴国”、“科教兴省”的发展策略,继续深化科研体制改革,进一步调整科研重点,围绕二个“面向”开展茶叶科学研究,有效地促进了科研成果的形成和转化利用.  相似文献   
53.
我省地处华南热带,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极适宜茶树生长,加之我省产茶历史悠久,因而茶树品种资源极为丰富。为摸清我省茶树品种资源,早在50年代初,我省就开始组织力量对茶树品种资源进行普查,相继发掘了“乐昌白毛”,“凤凰水仙”,“海南大叶”等地方良种。同时发现  相似文献   
54.
发酵时间对可可红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不含咖啡碱只含可可碱的新茶树资源可可茶2号进行了红茶加工工艺的研究,通过茶叶生化成分分析与感官评审,研究了发酵时间对可可茶红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可可茶制作红茶的发酵时间以8 h为最佳。由可可茶制作而成的红茶依然不含咖啡碱,儿茶素中以C和GCG保留量最高,茶黄素和茶红素的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55.
花香红茶品种“云大淡绿”化学品质与区域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大淡绿”是国家审定的茶树新品种。本文综合分析了粤、桂、黔三省的试验结果,该品种属乔木型大叶早芽种,适宜于北纬20~28°,东经110~113°,-4℃地区种植。主要性;伏表现为一芽二叶,内含生化物丰富,香气指数高于广东栽培的云南大叶种,制红茶品质优,花香高,产量高,比云南大叶等对照种增产13~82%;抗寒、抗旱及主要病虫能力强,适宜南方红茶区推广。  相似文献   
56.
冲泡过程中可可茶生化成分溶出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可可茶制作的红茶、绿茶、乌龙茶及蒸青样为研究对象,测定每次沸水冲泡后茶汤中各生化成分的溶出量,并与标准程序下测定的相应生化成分的全含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经过10次定量沸水冲泡后,以可可绿茶的各生化成分溶出率最高,可可红茶次之,可可乌龙茶最低.经过5次冲泡后,可可茶不同成茶大部分生化成分均已溶出.  相似文献   
57.
茶花酒酿造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茶花洒酿造工艺参数的选择、冷热处理对茶花酒透明度的影响以及普洱茶对茶花酒品质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茶花配比为6%,酵母繁殖旺盛时加入茶花、冷浸提7d以上时产品品质较高:茶花在用冷浸提且洒不加热的处理条件下能有效防止产品出现浑浊现象;茶花酒发酵过程中加入少量普洱茶能起到明显的增效作用.最后总结出茶花酒最佳酿造工艺流程,并对茶花洒产品品质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58.
对不含咖啡碱只含可可碱的新茶树资源可可茶2号进行了红茶加工工艺的研究,通过茶叶生化成分分析与感官评审,研究了发酵时间对可可茶红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可可茶制作红茶的发酵时间以8h为最佳。由可可茶制作而成的红茶依然不含咖啡碱,儿茶素中以C和GCG保留量最高,茶黄素和茶红素的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59.
高香型红(白)茶兼用新品种丹霞1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丹霞1号茶,是从广东粤北珍贵茶树资源仁化白毛茶群体中单株选育的高香型红茶和白茶兼用无性新品种。属小乔木,中叶种,具有高产、高香、优质等突出特点,抗逆性强、遗传性状稳定。在红山、英德、梅州三点3年平均每公顷年产一芽三叶初展标准鲜叶分别为5 071.5、5 223、4 980 kg,比英红九号对照种分别增产8.2%、6.2%和6.4%,比当地当家品种——仁化白毛群体对照种增产14.8%。其芽叶内含物丰富,适制高档名优红茶和白茶,产品花香毫韵突出,品质优异,经济价值高,市场应变能力强。品质鉴定结果表明,用丹霞1号茶树的单芽试制成高档白茶,外形挺直肥壮,白毫厚披,汤色杏黄明亮,滋味鲜醇回甜,叶底嫩匀,感官综合评分比白毛群体和福鼎大白茶分别高6.1分和3.3分;用其一芽一叶初展春季原料试制成高档红茶,外形紧结、金毫厚披,花香浓郁,滋味浓爽显玫瑰韵,汤色红亮,感官综合评分比白毛群体和英红九号分别高4.83分和3.1分。  相似文献   
60.
广东茶树群体品种品质成分差异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6个有代表性的广东地方群体茶树品种的品质成分包括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水浸出物、儿茶素组分等进行了测定,比较各群体品种间生化成分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南昆山白毛茶中的茶多酚含量(46.62%)和儿茶素含量(21.722%)最高,东源上莞茶、清远笔架茶、惠阳小叶茶、兴宁官田茶、高州白心茶等品种的氨基酸含量均较高,这些群体品种可以作为进一步开发研究的重要茶树品种资源,同时也可以用作培育优质茶树品种的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