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50篇
园艺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山黧豆分子标记的开发及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黧豆是一年生冷季豆类作物,因其抗旱、耐涝、耐贫瘠,具有极端气候条件下的生存能力,可作食品、牧草、绿肥等兼用,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因山黧豆属作物普遍含有神经毒素β-ODAP,使其发展受阻;相比其他农作物,对山黧豆分子水平的研究甚少。笔者对山黧豆属种质资源研究及分子标记开发利用进行概述,为山黧豆资源挖掘和遗传改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不同季节对水牛乳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试验选取春、夏、秋、冬4个季节广西地区生鲜水牛原乳720份,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水牛原乳脂肪酸组成和含量,以分析水牛乳脂肪酸四季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水牛原乳共检出38种脂肪酸,除C13:0、C15:0、C16:0和C20:4n6外,季节对其他脂肪酸含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总含量在四季差异不显著(P>0.05),冬季短链脂肪酸(SCFA)总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季节(P<0.05),夏季长链脂肪酸(LCFA)总含量和单不饱和脂肪酸(SUFA)总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季节(P<0.05),而夏季中链脂肪酸(MCFA)总含量和饱和脂肪酸(SFA)总含量均显著低于其他季节(P<0.05);夏季ω6系列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冬季(P<0.05),春、秋两季ω3系列脂肪酸总含量显著高于夏、冬季节(P<0.05);ω6与ω3系列脂肪酸比值在春季最低(4.43),其次是秋季和冬季,夏季ω6/ω3值最高(6.32)。由此可见,不同季节对水牛原乳脂肪酸组成有显著影响,欲优化脂肪酸组成应合理改善日粮结构并提高饲养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3.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处理方式下象草对育成奶水牛生产性能的影响。选取12月龄健康育成奶水牛24头,随机分为4组,分别饲喂4种不同处理类型象草饲粮。结果表明:饲喂新鲜象草日均采食量、日增重和血清尿素氮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他青贮象草饲粮组(P0.05);饲喂新鲜象草组背膘厚度显著低于青贮饲料组(P0.05)。试验表明,以新鲜象草+精料补充料组饲喂效果最好,其次为青贮象草+精料补充料组。  相似文献   
14.
低聚异麦芽糖是一种功能性低聚糖,被广泛地应用于食品、医药、饲料等领域,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本文介绍了低聚异麦芽糖的性质和生理功能,阐述了低聚异麦芽糖的生产工艺,并对其在仔猪生产中的应用情况做一简述。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冬季的低温对豌豆生产造成严重损失。本试验对16 份极端耐冻豌豆和14 份极端冷敏感豌豆的全基因组重测序数据与参考基因组进行比对获得SNP,再基于过滤后的SNP 数据对所有材料进行系统发育树构建、主成分分析、连锁不平衡分析以及选择消除分析等,并依据选择消除分析的群体多样性(θπ)、杂合率(Hp)和群体分化(Fst)三者交集的前5%候选区域,最终筛选获得34 个与豌豆耐冻相关的基因。研究结果为豌豆耐冻品种选育和“冬豆北移”栽培模式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6.
试验采用体外产气法研究添加亚油酸和亚麻酸对水牛瘤胃体外发酵参数和甲烷产量的影响.体外培养底物精粗比为30∶70,添加底物干物质的量5%的亚油酸和亚麻酸.对照组不添加亚油酸和亚麻酸,试验组亚油酸和亚麻酸比例分别为0∶100、25∶75、50∶50、75∶25和100∶0,每组5个重复,体外模拟瘤胃发酵培养24 h.结果 ...  相似文献   
17.
意大利地中海水牛业是意大利重要产业,其巨大的经济效益对地中海地区农业发展起重要作用。而饲料资源开发、营养需要研究一直是意大利奶水牛研究的重点。因此,文章从近年来意大利饲料作物种植模式、饲料资源利用、水牛瘤胃微生物营养、营养与繁殖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深入了解意大利水牛养殖模式和趋势,为中国水牛养殖业提供借鉴,加快中国奶水牛业发展。  相似文献   
18.
该研究利用传统培养法从0–90 d打包青贮发酵的甘蔗(Saccharum sinense)尾中分离得到20株乳酸菌。通过形态学观察、API 50 CH生化试剂盒鉴定及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法对分离纯化的菌株进行鉴定,并测定其产酸能力。结果显示,菌株Y42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菌株Y32、Y59是副干酪乳杆菌(L. paracasei),其余的17株是植物乳酸杆菌(L. plantarum);分离的20株菌株在培养18 h后,菌株发酵液的pH可降低至3.70以下,Y67菌株的pH最低,为3.57。从甘蔗尾中分离的20株乳酸菌产酸能力均较强,具备良好的青贮潜力,可作为制备青贮饲料发酵剂的菌种。  相似文献   
19.
试验旨在研究添加植物乳杆菌对桑枝叶与玉米秸秆混合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将桑枝叶与玉米秸秆以1.1(鲜重)混合青贮,并分别添加0%、2%、4%、6%和8%植物乳杆菌制剂(占青贮原料鲜重比例),共5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使用聚乙烯袋真空包装,室温贮藏60 d后开启取样分析。结果表明:(1)添加剂组干物质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干物质回收率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均高于对照组;(2)随着植物乳杆菌制剂添加量的增加pH值不断下降,LAP 6%组和LAP 8%组的pH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分别为4.15和4.01;各试验组乳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LAP 6%组的乳酸含量最高;乙酸和丁酸含量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3)LAP 2%组发酵品质良好(42分,1级),其他各组发酵品质优等(45~48分,1级)。综上所述,桑枝叶与玉米秸秆以1.1(鲜重)混贮,LAP 6%组发酵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20.
将桑枝叶与玉米秸秆以不同比例青贮,通过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分析,筛选出适宜的混合比例。试验设置的桑枝叶与玉米秸秆的混合比例为4∶0、3∶1、1∶1、1∶3和0∶4,共5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使用聚乙烯袋真空包装,室温贮藏60 d后开启取样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玉米秸秆比例的增大,各混贮组中样品干物质、粗蛋白质和丁酸含量以及p H值逐渐降低,粗纤维、可溶性糖类、乳酸和乙酸含量以及干物质回收率逐渐升高;混贮处理组样品中的可溶性糖类和乳酸含量显著高于桑枝叶单贮组(P0.05),混贮处理组样品的p H值显著低于桑枝叶单贮组(P0.05),其中,桑枝叶和玉米秸秆比例为1∶3时,青贮品质最佳。玉米秸秆单贮组发酵品质优良(48分,1级),桑枝叶单贮组发酵品质不佳(42分,2级),各混贮处理组发酵品质较桑枝叶单贮组均得到改善(44~47分,1~2级)。综上所述,桑枝叶与玉米秸秆混贮有利于提高桑枝叶的发酵品质,建议将桑枝叶和玉米秸秆以1∶3的比例混合青贮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