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34篇 |
免费 | 10篇 |
国内免费 | 9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9篇 |
农学 | 10篇 |
基础科学 | 12篇 |
28篇 | |
综合类 | 144篇 |
农作物 | 14篇 |
水产渔业 | 18篇 |
畜牧兽医 | 90篇 |
园艺 | 11篇 |
植物保护 | 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25篇 |
2022年 | 17篇 |
2021年 | 30篇 |
2020年 | 19篇 |
2019年 | 17篇 |
2018年 | 15篇 |
2017年 | 26篇 |
2016年 | 15篇 |
2015年 | 16篇 |
2014年 | 12篇 |
2013年 | 23篇 |
2012年 | 28篇 |
2011年 | 14篇 |
2010年 | 11篇 |
2009年 | 16篇 |
2008年 | 2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13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秸秆和菇渣应用于生物堆修复有机污染土壤的现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搬迁有机化工厂的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以氯苯类、硝基苯类等为模型污染物,开展生物堆技术修复有机污染土壤的现场试验研究,考察不同工艺条件下污染物降解情况。结果表明:(1)生物堆现场试验运行69 d污染物降解率为82.8%~99.0%,对照组为25.2%~46.2%;(2)加入1.0%(质量百分比)秸秆和2.0%(质量百分比)菇渣作为土壤结构改良剂能有效改善生物堆通气性和持水性,有利于堆体升温和微生物增殖,提高有机污染物降解速率;(3)本现场试验的最优工艺条件"1.0%秸秆+2.0%菇渣+主动曝气+底部被动曝气+翻堆"具有最佳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技术成本673元/m3;(4)采用投加高浓度菌剂的生物强化未能显著提高污染物降解效率。 相似文献
22.
23.
24.
25.
“5.22”贵州省西南部大暴雨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Micaps3.1常规资料、两要素自动站降水资料、卫星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2年5月21 ~ 22日贵州省西南部出现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空槽、中低层的低涡切变以及地面冷锋是造成此次大暴雨过程的大尺度影响系统;卫星云图资料分析表明,此次大暴雨过程中有Mesoscale Convective Complex(以下简称MCC)生成、发展,强降水落区随MCC的移动而移动,由此可见,中尺度系统是此次大暴雨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近地面至650 hPa的充沛水汽条件以及强烈的上升运动是造成此次大暴雨的直接因素,θse的演变很好地反演了此次暴雨过程;最强降水时段出现在MCC发展强盛期,水汽通量散度、垂直螺旋度的大值中心位置和强弱变化与强降水的位置和强度变化均有比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26.
27.
28.
简要介绍了HACCP的概念、发展过程及主要内容,探讨了HACCP在澄清果汁饮料生产中的具体应用,以期为HACCP体系在澄清果汁饮料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9.
土壤细菌的群落结构特征能够准确反映当前土壤生态系统稳定性,为城市道路绿地的管理提供重要参考依据。以北京市五环内道路绿地为研究对象,选取34个样点进行土壤细菌高通量测序,探究北京市五环内道路绿地土壤细菌的群落组成、多样性和丰富度,并采用冗余分析(RDA)法分析土壤环境因子对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北京市五环内道路绿地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存在显著差异,且由市中心向外呈递减趋势;门分类水平下优势菌门包括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4类菌门,占土壤细菌总比的78%左右;属分类水平下主要由RB41、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H16等优势属组成;属分类水平下细菌的群落结构组成较门分类水平呈现出更为明显的分异;RDA分析结果共解释了50.26%的变异,土壤含水量、全N、有机质和有效P与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存在显著相关性。总体来看,北京市五环内道路绿地土壤养分状况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可通过改善道路绿地的管理措施提升土壤质量,进而优化土壤细菌群落结构,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0.
目的以丹参素含量为指标,优化中药复方的提取工艺条件。方法建立HPLC法测定丹参素的含量方法;对浸泡时间进行单因素考察,确定其最佳浸泡时间和药材吸水率;采用L_9(3~4)正交实验设计,以丹参素的总含量和浸膏得率为指标,考察加水量、煎煮次数和煎煮时间3个因素对提取结果的影响。结果HPLC法测定丹参素的含量的最佳条件为:色谱柱:Inertsil ODS-3 (4.6 mm×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0.01%冰醋酸水溶液(7:93);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81 nm。丹参素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加水煎煮3次,加8倍量水,每次煎煮1 h。结论按正交设计试验法优化的工艺条件提取"参经颗粒"中药复方,工艺可行,浸膏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