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5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61篇
林业   165篇
农学   136篇
基础科学   89篇
  162篇
综合类   840篇
农作物   119篇
水产渔业   45篇
畜牧兽医   320篇
园艺   140篇
植物保护   40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100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144篇
  2018年   130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139篇
  2011年   138篇
  2010年   119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为了探索半湿润区沟垄覆盖栽培条件下春玉米田的蓄墒效果和增产增收效应,2009—2010年在渭北旱塬采用普通地膜、生物降解膜和液态膜,设置了不同沟垄覆盖栽培模式,连续2a对土壤水分、产量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玉米全生育期,普通地膜和生物降解膜能有效改善土壤的水分利用状况。与传统平作(对照)相比,普通地膜和生物降解膜覆盖处理,0~200 cm土壤平均贮水量分别增加了9.2%和8.6%,液态膜覆盖表现不稳定。2 a玉米平均产量普通地膜和生物降解膜分别较对照提高19.23%和17.82%(P<0.05),水分利用效率平均提高21.49%和20.25%;经济效益以普通地膜和生物降解膜最高,2 a平均纯收益分别较对照增收22.09%和20.44%,而液态膜处理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可见,覆盖生物降解膜和普通地膜有良好的蓄水保墒效果,显著增加了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因此生物降解膜可以代替普通地膜应用于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22.
在播种前和定植后分别向基质中添加FZB-42、GM以及Bio微生物菌剂,研究其对黄瓜生长和基质环境的影响。连续3茬试验结果表明:添加GM菌剂减缓了基质pH值的升高速度,提高了基质的电导率,改善了基质营养供应能力;FZB-42处理能显著减少基质中细菌数量,增加放线菌数量;FZB-42、GM和Bio处理的黄瓜根长分别比对照增加57.1%、51.8%和44.9%,根表面积增加了56.5%、51.5%和44.3%,根体积增加了35.4%、82.3%和61.1%;不同菌剂处理均能提高黄瓜单株产量,Bio和GM处理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3.
目的观察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学疗法(5-ALA-PDT)与高频电灼治疗跖疣的疗效差异。方法60例确诊为跖疣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5-ALA-PDT组32例采用5-ALA-PDT治疗,高频电灼组28例采用高频电灼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和副作用。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的复发情况。结果5-ALA-PDT组痊愈12例,显效13例,有效5例,无效2例;高频电灼组痊愈5例,显效11例,有效8例,无效4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4.0805,P<0.05);5-ALA-PDT组副作用的发生率为53.1%,明显低于高频电灼组的87.5%(P<0.05);随访3个月,5-ALA-PDT组的复发率为6.3%(2/32例),明显低于高频电灼组的28.6%(8/28例)(P<0.05)。结论5-ALA-PDT治疗跖疣的疗效明显优于高频电灼法,是一种疗效好、无明显痛苦、无瘢痕形成、复发率低的治疗跖疣的新疗法。  相似文献   
24.
为研究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lucose-6-phosphate isomerase,G6-PI)的生化特性,本研究对其基因进行了克隆和原核表达。根据NCBI已公布的E.tenella Houghton株G6-PI的基因序列(GI:298161921)设计特异性引物,运用RT-PCR方法扩增EtG6-PI基因序列,并将其克隆到表达载体pColdI、pCold43a中,构建重组质粒pColdIEtG6-PI、pCold43a-EtG6-PI,经测序鉴定正确后,将其转化感受态细胞E.coli Rosetta(DE3),并进行IPTG诱导表达。结果表明,E.tenella G6-PI的ORF序列(1650 bp),编码550个氨基酸;重组菌pColdI-EtG6-PI、pCold43a-EtG6-PI均能成功诱导表达,其中pCold43a-EtG6-PI表达部分可溶性蛋白,表达产物纯化后可用于酶生化特性分析。柔嫩艾美耳球虫G6-PI基因的成功克隆表达为该酶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5.
牛结核分枝杆菌LppA基因是一个编码磷脂蛋白的基因,为了研究牛结核分枝杆菌LppA基因的多态性,试验以牛结核分枝杆菌基因组DNA为模板,克隆 LppA基因,并进行序列测定,然后利用DNAMAN软件对其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LppA基因全长564 bp,编码187个氨基酸,与GenBank所发表的牛结核分枝杆菌LppA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9.47% ,氨基酸同源性为98.40%,有3处位点发生有义突变.  相似文献   
26.
王桂花  李娟  徐欣  张升祥  崔为正 《北方蚕业》2011,32(4):17-20,23
本文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了家蚕4~5龄期丝腺中5个丝蛋白基因(Fib-H、Fib-L、Ser-2短片段、Ser-2长片段、Ser-3)在不同发育时期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Fib-H、FIB-L及Ser-3基因的表达规律相似,总体上4龄期表达量明显低于5龄,但4龄眠期均有明显表达,从5龄起蚕以后表达量逐渐上升,至熟蚕或熟蚕后2d达到高峰,此后迅速下降;Ser-2基因两个转录本的表达规律基本一致,与以上3个基因相比,Ser-2基因在4龄期存在相对较高的表达量,但在4龄眠期表达量明显降低,从5龄起蚕以后表达量逐渐上升,Ser-2短片段和长片段分别从5龄96h和144h之后表达量开始降低,到熟蚕期基本达到最低值。  相似文献   
27.
广东地区蓝舌病流行病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广东省牛羊蓝舌病(BT)的流行情况,本研究于2013年与2014年的4月~7月在广东省13个市的不同牛场和羊场随机采集716份血清样品。采用竞争性ELISA检测方法,对这些血清样品进行BT病毒(BTV)抗体检测,结果显示BTV抗体的阳性率为56.70%(406/716)。其中牛和羊BTV抗体平均阳性率分别为69.62%(362/520)和22.45%(44/196),表明广东省牛羊普遍存在BTV感染,而且牛的感染率比羊高。通过对新生犊牛的BTV抗体跟踪,分析其母源抗体的存在以及其维持时间,结果显示新生犊牛能够获得7周以上的被动免疫保护力。  相似文献   
28.
以移栽后不同时间段的慈竹扦插苗叶片为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技术观察叶片解剖结构,并运用苯酚-硫酸法测定相关的光合特性指标,以探明慈竹扦插苗移栽后对环境的适应情况.结果表明:随着移栽时间的延长,慈竹扦插苗叶片气孔逐渐减小、密度增大;叶片增大、增厚,角质层增厚,上下表皮细胞和泡状细胞面积增大,且泡状细胞下陷深入叶肉的深度加深,...  相似文献   
29.
自噬(autophagy)是细胞通过降解自身大分子物质或破损细胞器等来维持胞内稳态的一种平衡机制.近年来在顶复门原虫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研究中发现,顶复门原虫不但可诱导宿主细胞产生自噬并启动天然免疫途径清除寄生虫,亦可进化出独特的机制来抵抗宿主细胞自噬甚至利用其为自身生长提供条件.不同种类顶复门原虫与宿主细胞互作方式不同...  相似文献   
30.
为了分析初生高原型藏系羊羔羊的体尺性状对体重的影响,本试验随机选取初生12 h以内的藏系羊羔羊为研究对象,测量羔羊的体斜长、体高、胸围3个体尺数据,并称重,采用逐步线性回归的方法建立羔羊体重与体尺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结果显示:高原型藏系羊初生羔羊的体重、体高、体长、胸围的变异系数为14.88%、8.50%、6.88%、9.85%;体重与体高、体长、胸围的表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577、0.743、0.911,经检验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根据体尺性状建立三个估测体重的回归模型,得出估测值与实测值间的相关程度分别为0.842、0.827、0.833。试验表明,高原型藏系羊羔羊的体重与体高、体长、胸围之间显著相关,且体重与体尺存在着明显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