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14篇
  7篇
综合类   35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构建科学合理的水产养殖物联网应用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是保证水产养殖物联网系统发挥最大能效的基础。为解决指标设置随意、冗余、交叉及技术指标过剩的问题,该文构建了指标筛选模型,将水产养殖物联网应用评价指标体系从40个优化到14个,用35%的指标表达了88.45%的信息,保证了指标体系的完备性和简洁性。同时,基于模糊评价法构建了水产养殖物联网应用评价模型,可对水产养殖物联网应用水平进行总体评价以及功能、性能、效益方面的评价。最后,以江苏宜兴河蟹养殖物联网和广东湛江南美白对虾养殖物联网为实例进行了验证,宜兴物联网的评价结果为优,而湛江物联网的评价结果为良,与实际情况相符,表明该研究构建的指标体系科学合理,评价方法可行,可为水产养殖物联网应用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2.
我国除草剂产业现状、面临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除草剂产业发展的现状 全球农药市场持续增加,农药市场销售额高达300亿美元左右,年增长率为1.2%。其中除草剂为150亿美元左右,占50%,年增长率1.2%。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和农业劳动力的逐步转移,栽培耕作方式趋向于规模化和集约化,对农药的需求量显著增加。其中,除草剂近年来的增长率远高于杀虫剂和杀菌剂发展水平,约占到农药产量比重的1/3。目前全国农田化学除草面积已达0.53亿hm^2,较1980年增加了10多倍,上市的除草剂有效成分约为100个,分属磺酰脲、酰胺、三氮苯等20大类,除草剂产业发展迅速。  相似文献   
43.
针对当前中国肉牛繁育管理水平和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不高等问题,本研究借鉴国际先进肉牛养殖国家的经验,建立了适合中国的商业化肉牛繁育大数据平台。该平台主要完成肉牛种质信息资源的整合,在线自动测定肉牛关键繁育性状,全程服务支撑肉牛繁育过程,形成肉牛种质资源大数据分析决策,并实现肉牛联合育种创新模式。本文详细介绍了商业化肉牛繁育大数据软件平台开发思路,包括数据中心的实现、软件平台前端开发技术和后端开发技术等,并总结了该平台的关键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内容,包括肉牛种质资源与良种管理系谱深度挖掘技术,非接触式繁育性状自动获取评价技术,以及多源异构信息融合提供智能决策支持等,为中国肉牛种业发展提供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化解决方案,以促进肉牛育种整体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44.
从中国除草剂发展的现状出发,进行除草剂市场的分析和预测,在综合分析除草剂产业存在问题基础上,研究了除草剂发展的趋势和相应的对策。中国除草剂产业未来发展趋势:以非专利品种为主导,以“灭生性除草剂 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为主要模式,适当引进国外先进的除草剂,除草剂品种开发以粮食作物为主,以经济作物为辅,兼顾发展除草剂混剂和增效剂,杂草治理向综合防治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5.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东北粮食主产区榆树县的250户农户玉米种植中各部分投入情况进行调查,通过大量详细的微观信息,研究农户投入构成,各部分所占比重,以及当前生产上主要的肥料和农药使用情况,为栽培技术科学化研究和政府宏观管理提供决策依据。研究表明:调查户平均种植品种数为3.7个,户均耕地达到了0.97hm2,有接近30%的农户主要采用畜力耕作,人工播种的农户占的比重为35.6%,而人工收获为98%,在玉米收获期间有43.2%的农户雇工,雇工成本也占到了总投入的23%。肥料的投入占到农户总投入的40%,其中复合肥的使用比重占到了63.6%,N、P2O5、K2O平均公顷施用量为268.5kg、138kg和102kg;农药三大类中,杀菌剂有95.1%的农户使用,除草剂有53.4%的农户使用,杀虫剂的使用比重比较低,只有17.0%。结论:调查中玉米种植品种混杂,商品粮市场竞争力不强。虽然户均耕地较大,但机械化程度不高,人力作业集中在玉米收获期,雇工成本较高;化肥的投入量大,接近最高产量的施肥水平,高于效益最高的施肥水平,有调整的空间。复合肥使用比例较大,由于氮素缓释剂的应用还不成熟,而导致玉米生育后期的氮素供应不足造成减产。可以通过加强农户合作组织,实现土地统一经营管理,降低生产投入,提高粮食品质。  相似文献   
46.
在超高产栽培条件下,采用裂区试验设计方法,研究春小麦新品系与种植密度对产量结构的影响,初步结果表明:永3251、永T28在丰产性、综合抗性方面均优于对照品种宁春4号,是具有较大增产潜力的超高产新品系。在超高产栽培条件下,永3251种植密度以487.5万/hm^2产量最高,永T28种植密度以375万/hm^2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47.
为探究典型季节下的奶牛场生物气溶胶的分布规律和多元环境因子对其影响程度,对天津市某规模化奶牛场生物气溶胶、环境参数进行连续采集,分析了夏季奶牛场生物气溶胶浓度和载体粒径的时空分布规律,同时筛选出对其浓度具有重要影响的环境因子。结果表明,在空间分布上,牛场近地面1 m高度处的生物气溶胶浓度显著高于近地面4 m高度处浓度(P<0.01)。在粒径分布上,各采样点的分布规律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粒径粒子所占比例接近且存在粒径越小所占比例越小的趋势,粒径大于2.1μm的粒子约占总数的80%。运用随机森林模型得到了10个影响因子对生物气溶胶浓度的影响程度,其中风向(WD)、温度(T)、紫外辐射强度(UV)、悬浮颗粒物浓度(PM100)等对浓度影响较大。为进一步探究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通过层聚类的方法分析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共线性关系,发现PM10、PM1与PM2.5之间以及UV与GHI之间具有强共线性关系,可以去除强共线性影响因子,保留组内一种环境因子为代表,以节约采集成本。本研究可为国内牛场空气环境污染排放测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8.
针对畜禽疫病文本语料匮乏、文本内包含大量疫病名称及短语等未登录词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词典匹配的BERT-BiLSTM-CRF畜禽疫病文本分词模型。以羊疫病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常见疫病文本数据集,将其与通用语料PKU结合,利用BERT(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 from transformers)预训练语言模型进行文本向量化表示;通过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Bidirec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 network, BiLSTM)获取上下文语义特征;由条件随机场(Conditional random field, CRF)输出全局最优标签序列。基于此,在CRF层后加入畜禽疫病领域词典进行分词匹配修正,减少在分词过程中出现的疫病名称及短语等造成的歧义切分,进一步提高了分词准确率。实验结果表明,结合词典匹配的BERT-BiLSTM-CRF模型在羊常见疫病文本数据集上的F1值为96.38%,与jieba分词器、BiLSTM-Softmax模型、BiLSTM-CRF模型、未结合词典匹配的本文模型相比,分别提升11.01、1...  相似文献   
49.
【目的 】 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崛起,畜牧机器人的研究发展迅速。基于国内外相关成果,阐明畜牧机器人研究与发展现状,归纳总结畜牧机器人的应用效果和实际问题,较准确地指明畜牧机器人的未来发展趋势。 【方法 】 文章利用文献梳理法收集国内外大量应用实例和文献资料,重点介绍7类典型机器人,分析梳理已有的畜禽机器人研究成果和实际应用情况,归纳总结畜牧机器人应具备的普遍特点、目前的技术瓶颈和实际应用中的具体要求,并讨论畜牧机器人的现存问题,预测畜牧机器人技术发展方向,为畜牧智能机器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结果 】 国外对畜牧机器人的研究成果多,技术成熟,有一批适应养殖需求的智能机器人产品。我国对畜牧机器人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积极吸纳先进技术,已有许多产品用于商业化推广,但仍存在与生产环节契合度低、设备续航与鲁棒性差、信息利用维度低等问题。 【结论 】 畜牧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对畜牧机器人提出了更迫切的需求,畜禽机器人可有效提高畜禽养殖过程中的动物福利水平,降低畜牧养殖过程中因饲养环境恶劣、人工劳动强度大带来的经济损失以及存在人畜共患病的风险,未来畜牧机器人将进一步提高其与养殖环节的衔接与适应性、闭环处理决策能力以及自动化水平,朝着无人化、智能化与可持续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0.
东北地区春玉米物候期时空动态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81~2012年东北地区农业气象观测站的物候期观测记录,分析春玉米关键生育期及不同生育阶段的空间分布及变化趋势,为春玉米种植的适应策略提供支撑。研究结果表明,东北地区春玉米平均播种期、拔节期、开花期及成熟期日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12~139、170~193、196~213和249~270 d,物候期空间分布整体表现为纬度越高物候期越迟的趋势。播种期、拔节期、开花期及成熟期的倾向率分别在-0.53~0.8、-0.4~0.5、-0.7~0.65和-0.22~0.65 d/年。各生育期长度的空间分布差异不明显,营养生长期、并进期、生殖生长期及全生育期长度的范围分别为42~70、17~31、47~62、119~155 d。营养生长期倾向率大多在0~0.7 d/年,并进期倾向率大多在-0.88~0.48 d/年,生殖生长期倾向率大多在0~0.76 d/年,全生育期倾向率大多在0~0.5 d/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