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7篇
  6篇
综合类   45篇
农作物   27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8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棉花新品种新陆中 1 1 (巴州 92 1 1 )是巴州农科所以巴州 7648为母本 ,前苏联引进材料 K— 2 0 2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 ,后经南繁北育 ,连续多年在黄萎病圃中进行鉴定筛选 ,并按育种目标要求定向选择培育而成。 1 995~ 1 997年通过本所产量比较试验 ;1 998~ 2 0 0 0年参加西北内陆棉区南疆亚区第七轮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试验 ,并同时参加本地州新品种试验示范。一致表现抗黄萎病、早熟、丰产、纤维品质优良。 2 0 0 0年 1 2月 1日通过新疆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为新陆中 1 1号。1特征特性新陆中 1 1号全生育期 1 32天 ,第一果枝始节 5节…  相似文献   
122.
包头南海湖沉积物有机碳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包头南海湿地的有机碳分布特点及碳库稳定性,以南海湖沉积物有机碳为研究对象,利用活性有机碳及其占总有机碳比例,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及碳库稳定性。结果表明:有机碳含量在垂向总体呈现随沉积物深度增加而降低的趋势,总有机碳含量在3.96~28.35 g·kg~(-1)之间,平均值为13.11 g·kg~(-1),活性有机碳含量在1.16~16.47 g·kg~(-1)之间,平均值为6.12 g·kg~(-1),活性有机碳含量占总有机碳含量的34.19%~54.64%。变异系数均在10%~100%之间,属中等变异,0~10 cm层、10~20 cm层沉积物中有机碳含量峰值集中在0~10 cm层,在8.91~28.35 g·kg~(-1)之间,平均值为16.52 g·kg~(-1),活性有机碳含量整体所占比例较大,有机碳易受到干扰,碳库稳定性较低,但整体以惰性有机碳含量为主,亦属稳定碳库;水平分布总体呈现从湖心向四周逐减的规律,但进水口和芦苇区的有机碳含量较高,活性有机碳以湖心为最高,总有机碳含量越高,活性有机碳含量也越高,湖心小岛处活性有机碳占总有机碳含量的44.16%,湖心处为43.47%,但芦苇区总有机碳含量最高,而活性有机碳含量却较低,活性有机碳含量占总有机碳含量的39.78%,以稳定的惰性有机碳为主,属稳定碳库,表明芦苇对碳库稳定较为有利。研究表明,沉积物碳库稳定性受芦苇区和人为活动影响,随着沉积物深度的增加碳库稳定性增强。  相似文献   
123.
新疆自1974年开展低酚棉育种以来,已培育出低酚陆地棉品种3个,参加国家区试的品系4个;低酚海岛棉育种研究已选育出中间材料。本文对新疆低酚棉育种研究作一回顾,并对低酚陆地棉品种(系)的表现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作一介绍,以及对今后低酚棉研究方向提出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24.
基质是生态沟渠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我国北方寒旱地区,由于高寒、降雨少、蒸发强等原因,导致土壤和水体中盐度较高,可供选择的基质种类较少,从而限制了生态沟渠技术在该地区的应用。选取天然沸石、麦饭石、无烟煤、炉渣、废砖块5种北方地区常见基质作为试验材料,通过静态吸附试验对选用材料进行氨氮和磷的吸附,并将吸附效果较好的3种基质组合成不同比例的生态沟渠基质试样,再次通过筛选试验确定出去除效果最好的基质比例组合,同时研究了温度、pH和盐度对最优基质组合去除氨氮和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废砖块、天然沸石、炉渣在质量比例为1∶1∶3时对氨氮和磷的去除率最优,均达到90%以上。随着温度的升高,氨氮的吸附量降低,磷的吸附量升高。pH对氨氮和磷的吸附效果有显著的影响,对磷的去除率随着pH升高而降低,对氨氮的去除率随着pH升高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在pH=7时,氨氮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为91.78%。氨氮和磷的去除效果均随着溶液盐度的增加而降低,对磷的吸附效果影响不明显,但对氨氮影响较大,表现为盐度低于1%时,溶液中氨氮的去除效果下降幅度并不明显,均在3%左右,而当盐度达到2%时,氨氮的去除率仅有68%,比盐度为0时的去除率(92%)降低了24%。  相似文献   
125.
南疆早熟棉免地膜栽培技术生产试验示范结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通过早熟棉免地膜种植方式来彻底解决地膜对土壤和机采棉原棉污染问题,在南疆多年多点的免地膜栽培技术试验基础上开展了生产示范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发挥早熟棉花品种主要生育进程发育时间短的优势,能解决南疆棉花无膜栽培条件下生育期偏长的问题;播种滴水出苗技术能大幅提高免地膜栽培方式下田间出苗率;同时结合苗期化调和水肥管理等综合技术来提高南疆棉花免地膜种植产量具有可行性。继续研究示范推广此项技术,在保护生态环境、降低能源消耗、促进机采棉生产发展、提升机采棉品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6.
基于地质统计学的内蒙古乌梁素海氮素时空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形态氮在内蒙古乌梁素海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运用地质统计学理论分析了乌梁素海不同形态氮浓度的时空变异性。研究表明:在时间上,乌梁素海水体中各监测点总氮平均浓度夏季高,秋季低,而氨氮浓度与此相反,季节性差异较为明显。在空间上,乌梁素海不同形态氮浓度分布呈现出一定的结构性和随机性,较小尺度上影响不同形态氮转化的作用过程可以忽略,不同形态氮都具有中强等级空间相关性,大多数属于强度空间相关性。总之,乌梁素海氮素污染问题已十分严重,主要污染源为河套灌区农田排水、流域内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  相似文献   
127.
春季乌梁素海水体微塑料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春季乌梁素海水体中微塑料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通过分层取样、显微镜观察、傅里叶红外光谱测定等方法,对春季乌梁素海水体中微塑料的丰度、颜色、形状和种类进行鉴定,并结合当地环境分析不同季节微塑料分布差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春季乌梁素海表层水体微塑料丰度为4.8~19.0个·L~(-1),中层水体微塑料丰度为4.6~16.3个·L~(-1),表层微塑料的平均丰度约为中层的1.4倍。表层水中微塑料的形状以纤维(46.6%)为主,中层则以碎片(53.2%)为主,微塑料主要类型为聚乙烯(PE)、聚苯乙烯(PS)和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ET),其中表层水中PE和PS普遍高于中层水,而PET在中层水中丰度较高。乌梁素海水体中微塑料在湖水结冰前和冰盖融化后丰度差异较大且呈现相反的分布模式。研究表明,微塑料在水中垂直分布所受到的影响因素复杂,微塑料的密度是影响其沉降的主要原因,但微塑料的形状、大小和生物作用等会使其密度发生改变,进而影响其沉降。  相似文献   
128.
129.
为进一步探明棉花铃重、衣分及纤维品质的空间分布规律,于2021年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院试验基地以4个陆地棉品种为供试材料开展小区试验,吐絮后按照不同果枝节位采样考种、进行纤维品质检测,分析各品种不同果枝节位间铃重、衣分和纤维品质的差异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4个品种不同果枝节位间铃重和衣分均存在明显差异,随着果枝节位的上移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第3或第4果枝的铃重最大,第4或第5果枝的衣分最高;4个品种不同果枝节位间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断裂比强度、马克隆值均存在明显差异,其中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在第2或第3果枝达到最大值,断裂比强度在第1或第2果枝达到最大值,多数品种的马克隆值整体呈现明显上升趋势;长度整齐度指数相对稳定。综上,纤维综合品质随着果枝节位的上移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其中第1~3果枝的纤维品质较优,但中部果枝的铃重和衣分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