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7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81篇
林业   130篇
农学   120篇
基础科学   86篇
  178篇
综合类   789篇
农作物   104篇
水产渔业   58篇
畜牧兽医   539篇
园艺   131篇
植物保护   5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一、稻曲病1、危害症状稻曲病在开花后至乳熟期发生,主要在水稻抽穗扬花期感病,为害穗上部分谷粒,少则每穗1~2粒,多则每穗10多粒。病菌孢子多在破口期进入,在颖壳内生长,初时受侵害谷粒颖壳稍张开,露出黄绿色的小型块状突起,后逐渐  相似文献   
52.
栽培措施及其互作对北方春玉米产量及耐密性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朴琳  任红  展茗  曹凑贵  齐华  赵明  李从锋 《中国农业科学》2017,50(11):1982-1994
【目的】探明不同栽培措施及其交互对北方春玉米产量和耐密性的调控效应及其对产量的贡献率。【方法】2013—2014年以密植高产玉米品种中单909为试验材料,设置45 000、60 000、75 000、90 000和105 000株/hm~2 5个种植密度,栽培措施采用深松(S)、宽窄行种植(W)以及化控(C)处理,通过裂裂区设计形成不同的栽培模式。以产量为基础分别对不同措施组合进行通径分析、因子回归及交互效应比较分析,并结合气象数据对不同措施下的资源效率因子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综合模式中化控处理(C)对产量具有显著的直接作用(贡献率27%—41%),这种作用在于仅靠化控处理即可增密1.17万株/hm~2;宽窄行(W)对产量的调控作用在不同组合间存在明显差异,而深松(S)对产量的调控则以间接作用为主(贡献率24%—37%),但深松与宽窄行组合较常规(RU)产量增加11.28%。密植条件下多项措施互作产量增益显著高于双项措施和单项措施,相较于常规模式(RU),正常年份(2013年)多项、双项及单项措施的增幅分别为31.27%、15.57%和7.96%,少雨年份(2014)增幅分别为15.02%、11.32%和5.65%,其产量的增加主要是由于群体耐密性的提高以及光能利用效率(RUE)、积温效率(GUE)和氮肥偏生产力(PFPN)的同步调控,最终实现了综合措施下的玉米高产高效。【结论】多项措施互作模式(SWC)玉米的产量增益最大,较传统模式最佳密度增加6.27万株/hm~2,实现产量增益11.91%,这主要归因于栽培措施及其互作对玉米群体耐密性的优化以及密植群体资源效率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53.
水稻产量及构成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以湖北钟祥的水稻高产田为例对水稻产量及构成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水稻的产量构成因素中,各因素与水稻产量之间的关联序为结实率>单位面积穴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平均每穴有效穗数,说明在当地的生产技术条件下,结实率及单位面积穴数对产量贡献较大,因此,在提高结实率的基础上,应适当加大种植密度,以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54.
有机氮部分替代无机氮对香料烟产量、产值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香料烟的产量、产值和品质,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有机氮部分替代无机氮(取代比例分别为0、25%、50%)对香料烟产值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氮取代部分无机氮对烤烟的产量、产值、上等烟比例和化学成分协调程度及矿质营养元素含量有很大的影响。其中,产量、产值和上等烟比例以有机氮取代50%无机氮处理最高,分别达到2 212.00kg/hm2、53 362.00元/hm2和70.22%。有机氮部分取代无机氮对香料烟叶片中化学成分、矿质元素的影响比较复杂,不同部位叶片以及不同化学成分的响应不同,但总体表现为有机氮取代无机氮改善了烤烟化学成分的协调程度,促进了有益矿质元素的积累。总之,对浙江省绍兴香料烟烟区来说,在施氮水平为105kg/hm2情况下,有机氮取代50%的无机氮时香料烟的经济产量、产值和烟叶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55.
以典型的喀斯特地区——贵州省毕节地区为研究区域,采用地统计学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相结合的方法,对烟田土壤中有效态微量元素Cu、Zn、Fe、Mn、B和Mo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烟田土壤中各微量元素的变异系数在45.75%~82.45%,均属于中等变异。半方差函数分析表明,烟田土壤微量元素中Cu、Zn、Fe的最适模型是线性模型,而Mn、B和Mo的最适模型为指数模型;各微量元素的块基比〔C0/(C0+C)〕均在25%~75%,表现为中等空间相关性,其空间变异受结构性因素(土壤母质、地形地貌、气候)和随机性因素(施肥、耕作措施、工业污染等)的共同影响。烟田土壤微量元素的空间分布表明,除有效铁含量分布呈现连续空间分布特点外,其他几种微量元素的空间分布并未呈现明显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56.
选取441头广益黑猪经产母猪为研究对象,利用猪50K SNP芯片对猪耳组织DNA进行基因型分型,PLINK 1.9质控后,采用GMAT中的重复力模型进行猪繁殖性状相关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确定显著位点。结果表明:441头经产广益黑猪母猪的耳组织DNA基因分型共获得50 898个SNPs,经质控剩余46 165个SNPs位点用于关联分析;平均亲缘关系系数为–0.002 2,平均亲缘关系较远,不存在明显的群体分层;总产仔数性状有1个SNP在全基因组范围内达到显著相关,4个SNPs达到潜在显著关联,候选基因包括PIK3C3、ENSSSCG00000003753、MAP3K3、DCAF7;产活仔数性状有6个SNPs潜在显著关联,候选基因包括ZNF585A、ENSSSCG00000022411、ZNF784、ENSSSCG00000029007、PigE–108A11.5、PigE–108A11.3、ENSSSCG00000023343;弱仔性状有1个SNP达潜在显著关联,候选基因包括KRTAP7–1和TIAM1;经基因功能分析推测,PIK3C3、MAP3K3可能是影响猪总产仔数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57.
研究土地利用背景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对促进区域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赣江上游流域为例,依据1990年、1995年、2000年和2005年4期的遥感数据,利用RS和GIS手段对土地利用数据进行了处理,并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结果表明,1990-1995年赣江上游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不大,1995-2005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不断增加,且各类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波动较大;各土地利用类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敏感性指数都小于1,表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服务价值指数缺乏弹性.  相似文献   
58.
针对鹅具有季节性繁殖的特点,本文对鹅四季均衡繁殖技术的概念、意义、机理、研究进展及其在生产中应用的技术要点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9.
林学贵 《农业展望》2013,9(9):30-33,37
随着中国农业市场的逐步开放,中国农产品价格波动频繁。有关农产品价格波动问题的研究一直是国内经济学术界的热点。目前的研究主要围绕农产品价格的波动特征、波动成因、农产品价格波动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以及平抑价格波动的政策等内容展开。为推动研究工作的深入,今后应当加强对农产品价格异常波动的成因、价格波动在不同市场之间及不同产业链条之间传递的量化分析、价格异常波动的机理和平抑价格异常波动各种调控政策的利弊分析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60.
江汉平原发展绿色农业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江汉平原发展绿色农业在自然资源、地域区位、农业生物资源和劳动力等方面的优势,结合目前种植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发展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对江汉平原发展绿色农业进行了定位,并对其发展潜力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