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3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篇
  31篇
综合类   22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连作杨树细根根序形态及解剖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针对连作杨树人工林细根形态和解剖结构,从根序视角探讨连作杨树人工林细根生长的代际差异及其与人工林生产力衰退的联系,以期揭示连作杨树人工林衰退机制.[方法]分别在杨树人工林Ⅰ和Ⅱ代林分设立标准地,采用改良全根取样法获得杨树细根(<2 mm)并按根序进行分级,制作1~5级细根各根序石蜡切片.根系扫描仪结合分析软件获得各根序细根长度、直径,光学显微镜观察各根序细根剖面直径、皮层厚度、维管柱(中柱)直径等参数,并计算比根长、根组织密度、根长密度、维根比等.LSD分析1~5级根序形态参数的差异显著性,One-way ANOVA分析同一根序在不同代数间形态指标参数的差异显著性.[结果]杨树细根生物量表现为随根序增加而减小,且连作Ⅱ代人工林细根生物量分配高于Ⅰ代林,尤其在1,2级根序中更为显著(P<0.05);连作导致杨树1,2级细根平均长度减少而3~5级根长度增加;直径虽然在不同根序细根间差异并不显著,但Ⅱ代林显著高于Ⅰ代林;杨树细根表面积、比根长和根长密度总体表现为1,2级根显著高于3,4级根(P<0.05),但比根长在Ⅱ代林中差异不显著;连作导致杨树1,2级根表面积和根长密度显著增大,但比根长显著减小(P<0.05);细根解剖特征表明,横剖面宽度随根序逐渐增大,中柱面积占横剖面的比例随根序增加而增大,1,2级细根总体呈现初生结构的特征,从3级根开始出现木栓层且皮层开始脱落.[结论]杨树1~5级根序细根形态和功能存在显著差异,1,2级细根仅具初生结构,是杨树的吸收根,3级以上细根出现木栓层从而变为输导根.连作导致杨树细根形态发生显著变化,且低级细根生物量显著增加,表明连作导致杨树人工林对地下部分的生长投入增大,这与养分匮乏生境中植物光合产物最优分配理论相一致.伴随细根死亡和周转,连作杨树人工林细根生物量分配格局将影响人工林地上部分生产力的形成.  相似文献   
52.
沿黄两岸综合防护林体系的配置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论述了山东省沿黄两岸综合防护林体系配置特点的基础上,系统研究平原农区综合防护林体系的配置,平原风沙区综合防护林体系的配置,盐碱地综合防护林体系的配置.进行综合防护林体系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分析,达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53.
农村庭院绿化对美化环境、治理污染、发展经济.促进新农村绿色家园建设是极为重要的.以山东省安丘市新农村庭院绿化建设为例,在庭院绿化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自然绿化型、园林小品型、经济林果型、阳光晒场型4种典型的农村庭院绿化模式,并对其进行生态环境效应分析和综合效益评价.结果表明,园林小品型和自然绿化型为新农村庭院绿化综合效益较高的模式,在降温、增湿、降噪、固碳、美化效果和经济价值等方面均有较好效果.研究结果对新农村庭院绿化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4.
黄河三角洲滩地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贮水功能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以滩涂裸地为对照,对黄河三角洲滩地乔木林、灌木林、草地及农田等4种植被类型改良土壤的盐碱程度、容重和孔隙度状况、土壤入渗性能及蓄水能力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均具有一定的压碱抑盐效应.且表土层盐碱含量多低于20-40 cm土层;同时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的效应显著,并且对土壤表层的改良效果好于20-40 cm土层.不同植被类型均能改善土壤入渗性能.渗透性能由强到弱表现为乔木林>灌木林>农田>草地,其平均渗透速率分别是滩涂裸地的4.9,3.7,2.9,1.9倍.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饱和蓄水量、毛管蓄水量、非毛管蓄水量均表现为乔木林>灌木林>草地>农田,其饱和蓄水量分别比滩涂裸地高18.3%,11.8%,3.7%和3.5%;土壤涵蓄降水量和有效涵蓄量大小均表现为乔木林>草地>灌木林>农田,且0-20 cm土层的贮水性能均好于20-40 cm.  相似文献   
55.
经济林林内小气候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凯特杏和油桃的大田和大棚栽培的小气候动态变化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表明经济林内小气候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较强的异质性,同时对果园的生态环境建设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56.
采用手术治疗2头奶牛真胃变位,其中一头牛做了2次手术,体会到诊断准确、严格按规程操作,完全可以治愈。  相似文献   
57.
针对目前鲁中南低山丘陵区农村绿化存在的问题,以山东省潍坊市凌河镇新农村环境绿化规划为例,在景观生态学、可持续发展、景观控制等理论的基础上,运用园林规划学方法对该镇的村庄、镇驻地、道路、水体、绿地等方面进行绿化规划与设计。归纳总结了在总体布局、功能分区、绿地模式等方面的具体规划方法和思路,提出了"3点、3线、6区"的景观布局,形成"庭院、驻地绿化点—街道绿化线—生态绿化圈"的新农村绿化结构。对鲁中南低山丘陵区开展新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58.
对凉水自然保护区1987年的林隙透光采伐试验地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通过不同的调控措施,可以利用红松幼树周围辅助木创造的林隙效应,有效地调节红松林木高,径以及林木形态在时空上的分配过程。其中红松的生长随林隙空间大小在顶梢侧芽的数量,连年高、径的生长,径和侧枝的垂直生长模式以及叶、枝、干的空间分配等方面对林隙透光的反应有所不同。总体趋势是林隙越大,相应的生长量越大;在林隙透光后,各项调查指标有一定  相似文献   
59.
红松中幼混交林的动态预测(Ⅰ)-裸地栽植红松的动态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了SPACE模型模拟了小兴安岭南坡人工栽植红松的动态过程。在给定初始条件后,模拟了自然演替和实行采伐控制的林分断面积,径阶,年龄和采伐收益200a的变化。根据预测的结果,自然演替的人工林经80a便形成绝对的红松纯林,而经过动态采伐控制可在40a进入混交状态,在80a后形成稳定的混交林状态,相应带来一定的收益,形成的林分稳定。对人工林进行适当经营,可使红松尽早进入稳定的针阔混交林状态,达到可持续  相似文献   
60.
试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理念和发展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是我国重大林业生态工程之一。经过50多年的建设历程,保障了以农业经济为主导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也出现了严重的防护林生态系统退化问题,要提高防护林体系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不单纯是建设技术问题,更重要是建设理念问题。本文从景观生态、系统经营、多样性保护、生态演替、生态经济等原理,探讨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理念和发展趋势,为防护林体系建设和经营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