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3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篇
  31篇
综合类   22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31.
黄河口湿地大型底栖动物名录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山东省东营市内的黄河口湿地主要立地类型的大型底栖动物调查基础上,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鉴定出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41种,隶属于33科35属,并对它们的分布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32.
用根垫—冰冻切片法研究了不同N源处理对马尾松幼苗根/土界面pH及P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较对照处理,施加硝态N(NO3--N)与铵态N(NH4+-N)时,根/土界面pH分别增加和降低;不同N源配施易溶性P(PS)时,近根面处pH变化很小,有效P含量均明显增加;配施难溶性矿物P(PR)时,硝态N引起的根/土界面pH增加的幅度增大,近根面处有效P含量未表现出增加,而铵态N引起的根/土界面pH降低的幅度减小,近根面处有效P含量明显增加,表明铵态N处理引起的根系质子(H+)分泌是根/土界面处难溶性矿物P活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3.
黄河三角洲不同刺槐混交林的土壤持水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以无林地作为对照,调查刺槐臭椿混交林、刺槐白榆混交林、刺槐白蜡混交林、刺槐纯林4种林分不同土壤层的盐碱度、容重和孔隙度、枯落物层和土壤持水能力等指标。结果表明:(1)除刺槐白蜡混交林土壤表层有一定的返盐现象外,其余林分均具有一定的压盐抑盐效果,且pH值多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升高;(2)不同混交林的枯落物层总蓄积量范围为2.03~12.15t/hm2,半分解层大于未分解层,表现出造林地显著高于无林地,但是刺槐混交林略小于刺槐纯林;(3)不同林分的枯落物最大持水量与其蓄积量的趋势基本一致,在3.79~19.59t/hm2之间,有效持水量在2.74~13.48t/hm2之间,二者的变化趋势并不完全一致;(4)与无林地相比,林地的土壤容重显著减小,而土壤孔隙度增加,其中混交林好于纯林,其土壤饱和蓄水量、毛管蓄水量从大到小依次为刺槐白蜡混交林、刺槐白榆混交林、刺槐臭椿混交林、刺槐纯林、无林地。因此,为发挥刺槐在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的改良土壤、涵养水源等方面的作用,建议营造混交林。  相似文献   
34.
利用CIRAS-2型便携式光合仪对干早胁迫下3a生常春藤(Hedera nepalensis var.sinensis)叶片光合速率Pn的日动态及其主要生态生理因子进行测定分析,以阐明干早胁迫下pn的日变化特征及其午休原因,并探讨了影响常春藤Pn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常春藤Pn日动态与土壤水分及微环境因子密切相关.随着干早胁迫的加重,其pn,日均值及最大值下降显著,其中轻度、中度、重度干早胁迫下,其pn,日均值分别比对照下降15%,4700,70%;随着干早胁迫的加重,常春藤pn.日动态由"单峰"向"双峰"型变化,光合作用午休原因由气孔限制为主逐渐过渡到以非气孔限制为主.多元回归及主成分分析表明,适宜水分条件下,影响常春藤Pn的日动态因素可归纳为两类,一类以气温、相对湿度和大气CO2:浓度为主,其次是以光照强度为主;随着干早胁迫的增强,光照强度、大气CO2浓度、相对湿度等生态因子对常春藤Pn的影响越大,其中相对湿度对pn的影响最显著.  相似文献   
35.
人工红松幼龄林的叶面积指数与生长动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凉山自然保护区的全坡位红松(Pinus koraiensis)造林地进行了生长与叶面积指数的动态调查表明,立地条件好的地段红松生长好,上层阔叶树发育亦好。立地条件和上层阔叶树的庇护是导致红松生长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6.
小兴安岭森林采伐对土壤侵蚀和河流泥沙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小兴安岭林区森林采伐对土壤侵蚀及河流泥沙量的影响,选择带岭实验局具有代表性的采伐迹地为研究对象,按其不同坡度及对土壤的破坏程度进行土壤侵蚀测定和调查;同时选择汤旺河下游干流的晨明站为河流泥沙量研究点,收集并分析了36a的泥沙资料,结果表明:小兴安岭原始红松林皆伐后,采伐迹地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土壤侵蚀现象。其中,集材道、凋落物被破坏处及陡坡地段,土壤侵蚀较为严重。森林采伐可使一些局部地区的土壤侵蚀加剧,但就整个汤旺河流域,森林采伐还没有导致河流含沙量的明显增加。同时,森林植被的迅速更新,森林复被率的提高也对减少河流泥沙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7.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道路防护林对土壤的改良效应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探讨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不同道路防护林对土壤的改良效应,选取白蜡(Fraxinus chinensis)+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 Carr)混交林、旱柳(Salix matsudana Koidz)林、柽柳(Tamarix chinensis Lour)林、白蜡(Fraxinus chinensis)林4种盐碱地道路防护林类型,并以裸地为对照,对其土壤容重和孔隙度、pH值和含盐量、土壤养分及C、N、S含量特征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①与裸地相比,不同道路防护林具有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的显著效应,并且表现出一定的压碱抑盐效应.随着林分类型的不同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其中混交林地土壤通气、透水性及压碱抑盐效果好于柽柳灌木纯林的,而旱柳林和白蜡林地的则较差.②不同道路防护林土壤有机质含量及速效性养分含量均有提高,其中土壤有机质含量依次为混交林>柽柳林>白蜡林>旱柳林,分别比裸地的增加49.5%,38.8%,18.9%,5.7%.③不同道路防护林下的C、N、S元素含量差别较大,元素含量表现为:C>S>N.N含量表现为混交林>柽柳林>白蜡林>旱柳林,分别是裸地的2.8,2.2,1.5,1.1倍.C、S含量均表现为混交林>柽柳林>裸地>白蜡林>旱柳林,并且混交林、柽柳林、白蜡林的碳氮比均小于25:1.  相似文献   
38.
有效控制黄泛平原风沙危害对于农业增产增收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黄河滩区3种主林带林龄(分别为4 a、6 a和8 a)的等面积小网格(分别记为网格1、2、3)农田林网为研究对象,通过空间多点观测,研究网格内风场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防护效能。结果表明:主林带树高或林龄对林网内风速的变化有较大影响,防风效能和防护面积随着主林带树高的增加而增大。林网内风速的半方差函数分析表明,3种网格内风速理论变异模型分别为高斯模型、球型模型和球型模型,而且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其自相关性大小和空间连续性与主林带林龄密切相关,表现为网格1<网格2<网格3。以降低风速30%~50%为标准确定有效防护面积,3种网格的平均有效防护面积比分别为31.0%、40.7%和46.7%。总体上,相同面积林网的防护效能随林带树高增大而增大。研究成果可为农田林网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9.
以济南南部山区4种典型游憩林(侧柏纯林、侧柏黄栌混交林、刺槐纯林、经济林)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了游憩林调节小气候和人体舒适度的效应.结果表明:在炎热的夏季,4种游憩林均具有显著的降温、增湿及降低风速的作用,能明显改善人体舒适度.不同游憩林调节小气候的作用存在差异,与对照相比,侧柏纯林、侧柏黄栌混交林、刺槐纯林、经济林分别日均降温2.10、2.75、2.15、0.67℃;增湿5.35%、8.0%、6.04%、2.92%;降低风速51.0%、66.4%、67.4%、37.0%.从人体舒适度来看,游憩林林内很舒适的时间延长了1~6 h;8:00-10:00和17:00-18:00达很舒适标准,最适合进入林地活动;体感舒适程度为侧柏黄栌混交林>侧柏纯林>刺槐纯林>经济林.侧柏黄栌混交林调节小气候和改善人体舒适度的作用最大,是夏季人们户外活动的首选之地.  相似文献   
40.
黄河三角洲滩地不同植被类型改良土壤效应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为探讨黄河三角洲滩地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的改良效应,选取东营市河口区内乔木林、灌木林、草地及对照农田4种典型植被类型为研究对象,对土壤理化性状及微生物数量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①不同植被类型都有良好的改善土壤物理性能、化学特性和微生物活性的效应,且对上层土壤的改良效果好于下层.②表层土壤容重、pH值和含盐量低于20-50 cm土层,乔木林地下土壤通气、透水性及压碱抑盐效果好于灌木林地,而农田和草地则较差.③土壤有机质含量、速效N,P,K养分及微生物数量主要分布在0-20 cm土层,数量大小表现乔木林农田灌木林草地.细菌数量最多,占到微生物总数的97%以上,其次为放线菌,真菌数量最低.④微生物数量与土壤理化指标密切相关,且20-50 cm土层相关性比表层要显著,随着盐碱条件的改善及土壤速效养分的增多,盐碱滩地微生物数量有增多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