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14篇
综合类   11篇
畜牧兽医   16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普那菊苣种子细小,直播建植覆土浅,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旱作栽培条件下抓苗保苗较困难,着重介绍普那菊苣育苗丰产栽培技术,对干旱半干旱地地区利用普那菊苣具有重要的指导。  相似文献   
42.
根据国内外农田防护林发展趋势及基层科研生产部门要求,本课程改革要与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要求相结合,突出学生素质、创造能力的培养.深化改革首先抓好课堂教学,讲授抓住两个关键,注意两结合,做到四明确.实践教学抓住三个重点,四个结合.教材建设突出两重要转变.教学改革关键在于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相似文献   
43.
榆林风沙区牧场防护林生态经济效益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榆林风沙区牧场的防护林能有效地改善草地小气候,改善土壤结构,促进植被的生长发育,防止草地退化沙化,而且能为家畜提供良好的取食环境,提高家畜的抗灾能力,提高家畜的商品率,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4.
陕西知识密集型草业的实践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退耕还林还草及农业结构调整战略的实施,陕西知识密集型草业取得了长足发展,1997年以来,全省每年人工种草都在20万hm2以上,建立牧草种子繁殖基地0.67万hm2,牧草种子包衣处理、旱作种草等先进技术进一步推广应用.封山禁牧、设施养畜全面推行,草地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并形成了以草兴畜、以畜促草、草畜联动等草业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45.
通过田间定位观测,设置(园艺地布微垄覆盖、秸秆覆盖和清耕)3个处理,分析不同降水年型下园艺地布微垄覆盖渭北旱地矮化苹果根域土壤贮水、果园耗水、果树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结果表明:降水欠水年、平水年园艺地布微垄覆盖果树生育期果园0~300 cm土层平均贮水量分别比清耕处理提高6.88%、8.02%,比秸秆覆盖处理提高1.64%、2.92%,显著提高了果树根系主要分布层土壤贮水量与供水能力,增强了对果园深层土壤贮水的调蓄作用,对深层土壤贮水的调蓄作用优于秸秆覆盖,其对果园土壤贮水平衡状况的影响与果树生长发育中后期降水量密切相关。园艺地布微垄覆盖增加了果园耗水量,改变了果园耗水结构,在欠水年、平水年与清耕相比显著减少了无效蒸发,减少量为26.94 mm、26.50 mm,同时与清耕相比显著提高了果树蒸腾耗水量,提高16.57%、12.09%,蒸发量和蒸腾量与秸秆相比皆无显著差异。园艺地布微垄覆盖具有显著的增产作用,欠水年、平水年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比清耕提高9.32%、5.49%,但果树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与秸秆相比皆无显著差异。园艺地布微垄覆盖可作为渭北旱地矮化苹果栽培体系中的一种有效的蓄水保墒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6.
种植不同牧草对渭北苹果园土壤水分影响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渭北生草制苹果园0~100cm土层水分分析结果表明,生草改善了0~60cm土层的贮水能力,但随生草种类不同而存在差异,牧草与果树在20~40 cm土层水分竞争强烈,在苹果年生长周期中,春季阶段(3~5月),生草能加重果园失墒,而在6~7月,生草能够增加果园贮水,8~10月各样地均处于增墒期.  相似文献   
47.
以渭北黄土高原苹果园土壤为研究对象,设置传统苹果(Malus domestica Borkh.)园清耕及间作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两个处理,测定和分析了不同土层(0—5 cm,5—10 cm,10—20 cm及20—40 cm)的土壤微生物量碳(SMBC)、氮(SMBN)、4种土壤酶活性、有机碳(SOC)和全氮(TN)等指标,从土壤微生物碳、氮及酶活性的角度探讨间作白三叶对苹果/白三叶复合系统土壤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白三叶能够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含量和土壤酶活性,提高土壤微生物对有机碳和全氮的利用效率,其作用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在表层土壤效果更为显著。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及土壤酶活性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呈极显著相关或显著性相关。苹果园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及土壤酶活性能敏感响应生草间作,可以作为评价果园生草对果园土壤影响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48.
黄土高原旱地苹果园生草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4  
赵政阳  李会科 《园艺学报》2006,33(3):481-485
 对黄土高原渭北地区旱作生草苹果园3~10月0~100 cm土层土壤水分观测结果表明: 在0~40 cm土层牧草与果树存在水分竞争, 但生草对40~80 cm土层水分具有调蓄作用, 生草种类不同, 对土壤贮水增减量的影响存在差异, 其影响主要发生在春季与秋季, 在降水丰水年影响较小, 但在降水欠水年生草对果园土壤贮水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9.
研究表明,和常规种植相比,侧膜种植苜蓿出苗提前3d,幼苗高增加57%,茎粗增加21.7%,根长增加2~4cm,播种第2年,株高增加30.77%,单株分枝数增加12%,茎叶比较常规种植低,播种当年增产21.14%,第2年增产83.64%,2年累计净收益2916.88元/hm2。  相似文献   
50.
采用荧光激发–发射光谱和平行因子分析(EEM-PARAFAC)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渭北黄土高原生草物质腐解过程中溶解性有机物(DOM)含量、组分和光谱特征,以期为果园生草翻压腐解和果园土壤管理评价提供数据和理论支持.结果表明,不同生草物质腐解的过程中,腐解速率大小为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WC)>小冠花(Securigera varia Lassenn)(CV)>鸡脚草(Dactylis glomerata)(OG).EEM-PARAFAC将各生草物质腐解的DOM荧光主要组分鉴定为1个类腐殖酸组分(C1)和2个类蛋白组分(C2、C3);各生草物质腐解的过程中类蛋白质组分的荧光强度远高于类腐殖酸组分,且C2组分占主导地位.豆科植物白三叶总荧光强度的值高于小冠花和鸡脚草处理;小冠花处理在腐解的过程中微生物源为DOM的主要来源,而白三叶和鸡脚草是混合来源,即陆生植物腐殖质和微生物源.各生草物质腐殖化系数(HIX)表现为小冠花>鸡脚草>白三叶;紫外指标(SUVA254)表现为鸡脚草>小冠花>白三叶,且随着腐解天数延长依次增大.综合溶解性有机物含量、组分及光谱特征的变化以及主成分分析的结果,在渭北旱塬,豆科植物白三叶作为腐解材料时更易于分解和释放溶解性有机养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