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73篇 |
免费 | 7篇 |
国内免费 | 9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34篇 |
农学 | 31篇 |
基础科学 | 18篇 |
29篇 | |
综合类 | 208篇 |
农作物 | 13篇 |
水产渔业 | 12篇 |
畜牧兽医 | 121篇 |
园艺 | 15篇 |
植物保护 | 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16篇 |
2013年 | 20篇 |
2012年 | 28篇 |
2011年 | 23篇 |
2010年 | 21篇 |
2009年 | 27篇 |
2008年 | 12篇 |
2007年 | 40篇 |
2006年 | 28篇 |
2005年 | 29篇 |
2004年 | 23篇 |
2003年 | 19篇 |
2002年 | 25篇 |
2001年 | 21篇 |
2000年 | 15篇 |
1999年 | 18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31.
33.
34.
35.
龙江 《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1993,(1)
苯达松(排草丹、灭草松)80年代由西德、意大利引进,现国内已能生产。常见剂型有48%水剂,外观为黄褐色液体,比重1.19,对人畜低毒。属选择性苗后除草剂,通过杂草叶片接触和渗透,抑制光合作用使杂草死亡。适用作物和防除对象:适用于小麦、水稻、花生及大豆;可防除猪殃殃等多种阔叶杂草和莎草科杂草,对禾本科杂草无效。使用方法:在小麦二叶一心至三叶期(猪殃殃子叶至二轮叶期),亩用48%苯达松水剂(下同)150~200 相似文献
36.
1988年在我国南方十二省杂交稻制繁种区计4.8万亩面积上进行了“九二○”增效剂的应用试验、示范.结果表明,该增效剂能提高“九二○”的功效。使“九二○”用量减少50%,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这种增效剂还可以提早不育系花时0.5~1.0小时,提高不育系柱头外露率,有利于异交结实,使制繁种产量提高10%左右. 相似文献
37.
38.
不同种类微生物及其碳酸酐酶对土壤-灰岩系统钙镁锌元素迁移作用的土柱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土柱模拟实验研究了筛选自西南岩溶区的典型细菌、真菌、放线菌对石灰岩的溶蚀动态及作用效果,并研究了这3种类群微生物及其碳酸酐酶(CA)对土壤-灰岩系统Ca、Mg、Zn元素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实验所用的典型细菌、真菌、放线菌均对石灰岩有较强的溶蚀作用,但是不同类群的微生物对石灰岩的溶蚀效果不同,溶蚀后石灰岩的表面形貌变化不同,其中,真菌的溶蚀效果最显著,放线菌和细菌次之;②典型细菌、真菌、放线菌对不同元素迁移的影响不同,对于Zn2 、Ca2 的迁移影响而言,真菌>放线菌>细菌>无菌对照组;对于Mg2 的迁移影响而言,细菌>真菌>放线菌>无菌对照组;③一定范围内温度增加对Ca、Mg、Zn3种元素的迁移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④土柱淋出液中CA平均活性与Ca、Mg、Zn3种元素的总淋失量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说明CA对这3种元素的迁移具有一定的影响,且因不同元素而异。本研究结果对于评价不同类群微生物在生物岩溶及岩溶系统元素迁移中的作用和地位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9.
冷诱导基因转录因子CBF1的组成型表达对植物的抗寒性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玉米泛素启动子(Pubi)调控的CBF1基因以及CaMV35启动子调控的GUS基因一起转化烟草,研究了冷诱导基因的转录因子CBF1(CRT/DRE binding factor 1)对植物抗寒性及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CBF1的组成型表达增强了冷敏感植物的抗寒性;在表型上使植株矮壮,叶片着生密集,叶色深绿,叶厚度增加;促进侧枝生长,延长营养生长期,推迟花期;对植株的结实性无明显影响。植株抗寒能力以及表型变化程度与CBF1的表达强度相关。因此,利用CBF1基因进行植物遗传改良时应根据物种的应用特点采用合适的表达调控策略。 相似文献
40.
黄土高原小流域泥沙来源的复合指纹识别法分析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流域泥沙来源分析对流域治理及水土保持措施评价有重要意义。通过在陕北选定的汇水区内采集的主沟道沟壁、坡地果园、坡耕地及支沟道土壤样品中17种物质的分析,利用Kruskal-WallisH-test和多元判别分析,筛选出土壤全N,低频磁化率χIf、Cu、137Cs和226Ra组成复合指纹识别因子,利用混合模型,对一次洪水携带的泥沙来自4种源地的贡献比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洪水发生时间段内,主沟道发生了重力侵蚀,对今后定量化研究黄土区的重力侵蚀提供了手段。通过加权平均,总体上,本次洪水携带的总泥沙有33.7%来自主沟道,60.0%来自坡地果园,3.0%来自小块的坡耕地以及3.3%来自支沟道。混合模型拟合优度检测值为0.91,证明在黄土高原可以应用复合指纹识别方法研究洪水泥沙来源,并且能对重力侵蚀产沙进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